长安大学风云录 浴火重生(58)探索开门办学之路慧眼识珠引进徐冠华

  1971年2月19日,东院的西安地质学校采用校队挂钩的形式,从地质局地质队选拔了63名工人学员,开办了地质、物探两个教育革命试点班。

  试点班师生在生产第一线摸爬滚打,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完成地质添图8幅,白布编录探槽8个,并找到12条铁矿矿脉,取得了初战告捷的成绩。

  1972年3月,学校在陕西省地质局范围内招收新学员169名,分别编在地质、物探、测量、水工、化学分析和勘探机械六个专业学习。试点班和新招收的,学制都是两年半。

  这期间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教职工,其中学校慧眼识珠引进来的徐冠华同志(1971–1979)就是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代表。他在担任机械专业教师期间,专心致志地教书育人,经常会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关心学生和年轻教师成长,深受师生欢迎,曾经被评为学校的优秀教师。

  截止1976年底,学校教职工总数358人(包括工宣队19人),在校学生总数1195人,学校规模已经得到恢复,为学校下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探索之路是无止境,1972年3月11日陕西省地质局决定,把地质学校的专业分别与地质六队、十二队、物探一队、物探二队、二水、探矿厂和地质局实验室合并,实行校队挂钩,开门办学。

  师生们纷纷走出校园,奔赴河南、宁夏、陕西等省很多县市地质部门实地教学,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取得了良好效果。

  根据档案资料记载,仅仅1976年度就评出17个先进集体,151个先进个人,121名三好学生,60名优秀团员。陕西省西乡普查队罗家河工区被称为陕西省地质工业学大庆先进集体,彭裕元老师被称为先进个人。

在这段特殊历史时期,和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长安大学的地质学科能完整保存下来,而且浴火重生,已经是一个历史奇迹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