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在1973年10月8日刚出生时,原本不识字的奶奶在万分高兴之下,就给孙子按马家族谱规定的辈分,给孙子起了一个很好的名字“广震”,因为按族谱“兆广丰贵传”,儿子属于“广”字辈。啊 !不识字的奶奶居然能背下马家族谱,令我惊奇之至 !我身处故乡丹东市千里之外的北京,为了纪念故乡丹东,此后还是定名“丹萌”。俺爹兄弟五人,这个最小的孙子也真是为马家锦上添花:。
1992年他在北京师大附中高中毕业,以全校第一名而被保送北京大学经济学系(后付的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上印有“保送生”三字)。
2002年5月,他以“研究生”毕业于美国Rutgers大学,他邀请我们夫妇去美国参加他的毕业典礼,并要求我给他和妻子庞爽带去不致癌的炒菜铁锅、铁铲。于是我满北京寻找买铁炒铲也买不着,因为市场基本被标写“美国304不锈钢食品级安全”的炒铲所占领。最后终于在珠市口的“口”西北角有一家“土产品杂品商店”(门脸朝东)看到了,遂买了五把炒铲和一口铁锅。在北京机场,因为进大厅大门时被门上的“金属探测器”发现我手提箱内有许多金属,于是我被勒令开箱检查,当他们发现是铁锅、铁铲后,只好放行并托运。 铁锅、铁炒铲也是我们不远几万里,带给儿子研究生毕业的唯一礼物。
从研究锅铲炒菜至今,他始终与我一起研究、分析、琢磨: 终于发现并科学认定了用不锈钢锅铲炒菜形成的人类最大致癌通道,即便欧美等外国人不炒菜,他们也须经常煎鱼、煎肉,必然用 slice 或 spatular 为鱼、肉翻身,免不了发生磕碰、摩擦。若用铬镍不锈钢“1铬18镍9”(美国不锈钢304食品级并标写“安全”二字)来为鱼、肉翻身,会发生铬镍不锈钢中的镍合金微粒被磨到鱼、肉上而被一家老少食入体内。而“Nickel alloys”(镍合金)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剂 !而且具有顽强的耐酸性、耐碱性,永远不会氧化、分解,只会致癌 !怪不得中国消化系统的致癌率居世界第一,尤其是结直肠癌!而《结直肠癌》医书(我买有此书)却把患癌原因写成单独一节“遗传因素”。须知约三百年前的《康熙字典》里根本没有“癌”这个字 !“遗传”从何处来?中国的胃癌是印度的三倍 !……
请阅由中国抗癌协会(CACA)、国际抗癌联盟(UICC)、美国中国抗癌协会(USCACA)、中华医学会(CMA)举办《2018中国肿瘤学大会》录取马兆瑞马丹萌的中英文论文“关于使用铬镍不锈钢锅铲炒菜 形成致癌通路的发现 (The discovery of a carcinogenic passage formed from Cr-Ni about using the stir-frying spatula made of Cr-Ni stainless steel in the course of the cooking with Chinese style )”的通知书。由此,全世界都知道了我们的这一具有国际意义的科技发现。科技发现具有永久性特征,怪不得众多百姓名人、专家学者对这一发现的许多评语:"造福百姓”“造福人类”“21世纪的伟大发现”“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造福三江每一家,造福四海数代人”,上世纪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的邢云波大律师写道“《左传》立德……”,《百度文库》更是用“科技巨匠 造福公众健康”的准确词语做标题给予评写,其中写:“马兆瑞针对不锈钢制品可能存在的致癌风险,与儿子马丹萌共同研发了不致癌不致敏金属锅铲。该锅铲采用低碳钢经发蓝处理制造,有效避免了铬、镍等致癌因子的释放,获得了国家专利,并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的全国性大会上获得科技成果“金奖”。并且该发现具有无与伦比的重大意义——这条致癌通道是癌杀人类百万级的屠夫刽子手。因此,我们一直期待诺贝尔奖的降临。
今天是儿子五十三岁,为恭喜之,特吟
藏头诗《五十三岁》
五 虎上将有后贤
十 锦添花现祖传
三 三永久灵犀通
岁 岁平安寿星甜
发明专利《不致癌不致敏炒菜锅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成果《金奖》,国家“优秀发明家”“多个技术领域的发明家”;大众文艺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珊瑚百家姓——百家姓实用钢笔多味书写》的书写者;为中华民族发现不锈钢锅铲炒菜形成致癌通道,被《百度》从2017年2月24日约五千字科普报道标题“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 善美打造‘全能’人生”,让国人看到以知晓“不锈钢炒铲最致癌”,从而弃之以远离癌祸;屠海令院士为会长的北京市西城区科技协会遵循“传播科学思想 服务科学生活 建设科学西城”宗旨,于2017年3月3日制作图文科普报道网页
http://mp.weixin.qq.com/s/uP0KXBlg6d7ZSGLI1LjtKQ
至今,并冠名“【科技达人】善美打造‘全能’人生”,目的都是让国人明确“不锈钢炒铲最致癌”,是在:
“为民族健康积极建言献策”;
《百度文库》:“马兆瑞的成就与贡献”:在多个技术领域取得显著成就与贡献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
“科技巨匠 造福公众健康”;
期待获诺贝尔奖者
马兆瑞 北京
2025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