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深刻指明了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重要意义。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是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空间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巩固我们党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一是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的意识。互联网对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关系到我国政治、文化安全、社会安全和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我们必须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树立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的意识,积极组建网络部队,制定网络意识形态作战方案。与此同时,要积极引导国有资本组建互联网媒体企业,主动参与网络市场竞争。对于数据新闻、大数据等代表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的新技术、新行业,国有资本应该具有前瞻意识,抢先一步争取网络用户和市场空间,进而发挥网络舆论的引导力。
二是要充分发动群众,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网络意识形态论争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思想战,各种论争争夺的目标都是群众。可以说,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实质上是事关民心向背的重大问题,是事关扩大我们党的群众基础问题。网络上“沉默的大多数”,虽然不发言或少发言,却是以网络为主要的信息获取方式,他们对于网络意识形态论争自有价值判断。因此,我们需要在网上网下共同配合,在现实社会中给予群众更多的实惠,使他们更多地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而主动自觉地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世界里,做好正面引导和批评错误的工作,在破立结合的过程中,提高网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防卫的意识,使这些沉默的大多数在各种诋毁社会主义的思潮面前明辨是非,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三是要深刻领悟网络安全领域风险挑战,筑牢网上政治安全防线。当前,网络舆情触点多、燃点低、烈度强,热点敏感问题呈现易发多发态势,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形势更为严峻复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严密防范系统性安全风险,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站在新时代“过关”“赶考”的政治高度,推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地生根,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提升斗争本领,切实筑牢网上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坚强屏障,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