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IKE Urban实现内涝风险、雨水调蓄、管网水质水动力、管网沉积等模拟应用

城市管网模型MIKE URBAN整合了ESRI的ArcGIS、排水管网系统CS和给水管网WD形成了一套城市水模拟系统。

MIKE URBAN建立在AO(ArcObject)的构架基础上,工程文件采取Geodatabase数据库作为存储格式,这使得

urban与GIS具有天然的联系,可以提供强大的GS功能。

基于MIKE Urban实现内涝风险、雨水调蓄、管网水质水动力、管网沉积等模拟应用

该模型广泛应用于城市排水与防洪、分流制管网的入流/渗流、合流制管网的溢流、受水影响、在线模型、管流监

控等方面。

基础(1000)+复杂案例进阶(1000),

Swmm建模+模拟(1499),二次开发949

SWMM建模+模拟(),复杂案例的模拟(工程)

模块一:MIKE URBAN 模型介绍

1.1 MIKE URBAN 应用及机理介绍 #能干什么

1.2 数据处理常用工具介绍 #需要哪些工具资源支持

模块二:管网模型数据需求(以城市内涝模拟为例)#需要哪些数据资源

2.1 气象(降雨)数据

2.2 管网数据

模块三: 数据前处理

3.1 坐标系定义

3.2 CAD 数据导入

3.3 shape图层ZM处理及管网数据提取

3.4 下垫面处理

3.5 CAD制作DEM

3.6 根据影像提取下垫面(拓展模块)

3.7 数字高程模型地形修正(拓展模块)

模块四:城市管网模型构建

4.1 管网拓扑数据的导入

4.2 数据检查与插值赋值工具

4.2.1使用项目检查工具进行数据检查

4.2.2查找缺失地面标高属性的节点并从DEM中提取

4.2.3为节点直径赋值

4.3 降雨径流模型的搭建

4.3.1集水区的划分与参数设置

4.3.2设置降雨边界条件

4.3.3径流模型的模拟

4.3.4径流模拟结果的查看

4.4 管流模型建立

4.4.1产汇流模型与管流模型的连接

4.4.2管流模拟结果的查看

4.4.3其他模拟统计结果

五、Flood模块

模块五:雨水调蓄设施

5.1雨水调蓄设施的构建

5.2结果比较工具

模块六:海绵设施(低影响开发设施)

6.1 基础设置

6.2 海绵设施径流水量控制效果评估

6.3 海绵设施径流水质控制效果评估

模块七:管网溢流频次分析

7.1 水文模型建立

7.2 设置长序列模拟

7.3 运行水动力模拟

7.4 查看模拟结果

模块八:管网水质模型

8.1 对流扩散模型搭建

8.1.1水文模型构建

8.2 水动力模型构建

8.2.1降雨径流边界

8.2.2设置时变化曲线

8.2.3污水水量边界

8.2.4水动力模拟

8.2.5新增AD组分

8.3 AD模拟

8.3.1设置污染物边界

8.3.2运行AD模拟

8.4 ECO Lab模板创建及使用

8.4.1新建ECO Lab模板

8.4.2 URBAN模型中加载模板

8.4.3 运行模拟

模块九:管网沉积模型(单独)

9.1 机理介绍

9.2 沉积模型构建

9.3 结果展示及分析

模块10:RTC模块

基于MIKE Urban实现内涝风险、雨水调蓄、管网水质水动力、管网沉积等模拟应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