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你是否会遇到过这样的时刻?
同事约你下班后去聚餐,你却更愿意待在家里看书、看电影、做手工;在会议上,别的同事侃侃而谈,你却坐在角落里不发一语;在路上遇到认识的人,为了避免尴尬的寒暄,你总是马上绕道走开……
内向和外向,处在性格的南北极,本无优劣之分。
社交也好,独处也罢,其实只是不同的生活方式。
然而,由于我们生活在一个外向理想型的的价值系统里,几乎每个人都坚信最理想的自我状态是善于交际、健谈的,即使是在聚光灯下也能谈笑自如。
我们欣赏外向者的我行动力和冒险心态,却把那些敏感、严肃、腼腆和安静的人达成了一种次等个人性格,一种介乎于失望和病态之间的状态。
于是,内向者不得不假装成一个外向者,在各种社交场合试图侃侃而谈,却在踏入家门的那一刻,卸下面具,瘫倒在地。
事实上,很多伟大的思想、艺术还有发明——从万有引力,到梵·高的《向日葵》,再到个人电脑——都来自安静而理智的人。他们知道如何与自己灵魂深处的思想交流,并在那个安静的世界里发现宝藏。
如果你是一个内向者,是时候重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了。
如果你是一个外向者,了解你身边的内向者,欣赏他们的内敛,向他们学习谋定而后动,对你的成长也是大有裨益。
在《内向性格的竞争力:发挥你的本来优势》一书中,作者苏珊·凯恩,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法学院高材生、律师、TED演讲人以大量实例探讨了内向、外向在不同文化、家庭、学业以及职场里的表现,并帮助内向者们重拾自信,遵从自己的本性,将独特的性格转为优势,善用自己的长处,发挥更大的力量,去改变世界。
现在,让我们一起翻开《内向性格的竞争力:发挥你的本来优势》,探秘内向者的非凡优势吧!
01
外向的崛起,是什么妖魔化了内向者?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吧!
1902年的一天,一名湖区演说家来到了一个小村子里,向大家讲述了自己从赤贫到富足的故事。他说自己曾经是一个卑微的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农家孩子,但是他却有着卓越的演讲才华并在湖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他的话深深地印入到了一个叫做戴尔的男孩脑海里。
戴尔是一个一身正气却总是入不敷出的猪农的儿子,一眼看去,他瘦骨如柴,不善运动,还带着些青春期的躁动。他害怕贫穷、害怕闪电,更害怕在关键时刻张口结舌。
公开演讲的魔力让戴尔沉迷,于是他报名学习演讲,并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一位演讲比赛的冠军,并在毕业后加入了营销团队,开辟了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致富的道路。
后来,他创建了公开演讲课堂,一夜间轰动全城。他又趁热打铁,创办了学院,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如何有效沟通并影响他人》。这本书的出版奠定了他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的地位。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卡耐基。他从一个农场小子逆袭成一名演说届丰碑式人物,正是一个外向理想型社会崛起的故事。他的人生之路也反映了一个时代文化的演变。
从那时,个性的文化开始取代品格的文化,人们开始把关注的焦点转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上,自我营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那些大胆而幽默的外向型人开始逐渐在各行各业里成为领军人物,而那些安静而内敛的内向型人则饱受诟病。
但是,内向者真的有毫无优势可言么?
02
内向者,与生俱来的性格优势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于1921年出版了一本重磅心理学著作——《心理类型学》,书中将内向者与外向者作为人类性格的中心建构。
事实上,外向者和内向者只是对外在刺激的需求程度有所不同。内向者会觉得适量的刺激时「恰到好处」,就像和一个亲密的朋友一起小酌,或者读了一本书,看了一部电影。而外向者则更倾向于带有冲击性的刺激,比如结实新的朋友,挑战极限运动或是在镁光灯下发表演讲。
在面对事情的事情,内向者和外向者的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外向者倾向于迅速地做决定(哪怕是冲动的),而且更适合处理复杂和带有冒险性质的任务。反观内向者,他们的步调更缓但更具有目的性,他们更喜欢在一段时间里做一件事情,认为这会更加专注。在面对金钱诱惑时,内向者往往更加淡定。
内向者并不是羞涩,只是喜欢深思后再表达自己。他们是好的倾听者和支持者,能够与你进行深入的谈话。
在很多场合,内向者往往比外向者更具有优势。
劳拉是华尔街的一名律师,她恐惧聚光灯和具有攻击性的言辞,本希望通过法学院的严峻考验来克服自己的心里,最终却当了逃兵。
一次,她的领导度假了,只剩下她一人去负责一项重要的谈判。她的客户是一家南美的制造公司,拖欠银行贷款并喜欢能够重新洽谈合同;而坐在对面的是一个借贷集团的银行家们。
谈判一开始,对方律师就发表了一番令人印象颇深的演说,来影射劳拉的客户是多么幸运。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在等待劳拉的回击,但她却只能静静地坐着,手足无措。这样的会议,是多么需要一个勇敢的人呀!
好在,她想起了自己的优势,内敛而无比坚定的说话风格。
于是,她通过发问来掌握局势。起初,她的问题是试探性的。她逐步深入,层层逼近,问题越来越有分量,让人感觉到她做足了准备。并且,她始终保持自己特有风格,以柔克刚,化解每个难堪的提问。最终,银行家们被迫停止了自顾自的演说,失去了主导地位,双方开始了一次切实的洽谈。
第二天,银行家们的首席律师,打算聘请劳拉去工作——「我从来没有见过谁能在同一个时刻,表现得既温和又坚毅」。
可见,有理不用声音大。内向型人在关键时刻的沉稳和淡定,和一开口就刀刀到肉的犀利,一旦运用得当,也能扭转战局。
03
内向者,你应当如何与这个世界和平共处?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灵活性,可以根据情景做出改变。换言之,世界上不存在核心的自我,有的只是在不同情境下的自我,内向型人格也可以在关键时刻像外向型人一样,侃侃而谈。
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境下,我们能超越自己的性格本能呢?
答案是:我们热爱的一切,能帮助我们突破舒适区,让我们愿意做出改变。
在确定你核心个人项目时有三个关键步骤:第一步是回想一下你最珍视的是什么,第二步是在生活中留意他们,最后是重视你嫉妒的事情(它们往往是你想要拥有的事情)。
我们也能理解,当你在突破自我的时候,也不希望偏离自己原有的轨道太久。
所以,扮演超性格角色时,你最好尽可能地对自己保持真实——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创建尽可能多的「恢复匣子」。
比如,在接受一份新的工作时,你需要去仔细衡量它是否存在恢复匣子。内向者需要自我拷问:「这份工作是否允许我花一些时间在我本身性格内的活动上,比如阅读、制定策略、写作以及调研?我会有一个私人空间吗?以及如果工作不能让我恢复,那我在晚上或周末是否有时间可以留给自己呢?」
外向型者同样需要寻找恢复匣子,可以问自己:「这份工作是否包括发言、旅行和接触陌生人?如果这份工作不够灵活,我下班后如何补充能量呢?」
要想清楚工作性质描述到底意味着什么,你才能在工作中保持持续的热情。
找到恢复匣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你也需要妥协。你要用在某段时间里扮演超乎自己性格的角色,来换取在其他时间里做自己的权利。
比如,一个希望每周六晚上出去玩的妻子,可以和一个想靠着壁炉放松自己的丈夫达成协议——一半时间外出,一半时间待在家里。
在工作中,你同样可以和老板讨论如何提高你的工作效率,来换取自己的时间。
要记得,要为自己准备好恢复匣子,因为长期处在超负荷的工作里,你会慢慢失去兴趣,即使从事平时很吸引你的事情。你的身体健康也难免会受到影响。
以上便是全书的精华。
生活的真谛在于你都要把自己放在合适的灯光下。
对于有的人来说,适合自己的灯光是百老汇的聚光灯,而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一盏青灯足矣。只要你觉得快乐,就好,两种灯光并没有优劣之分。
如果你是内向型人,请你有效利用你的秉赋,比如坚韧、专一、洞察力以及敏感,去做自己喜欢或有意义的事情。
思考你对这个世界的意义,为你所珍爱的持续一切付出,哪怕这需要你公开演讲、构建人际关系或是参加一些让你觉得你不自在的活动。你要承认这对你是有困难的,但你可以接受一些培训来化解这些难题,在克服问题之后要好好奖励一下自己。
尊重你爱的人,珍惜你们的不同,用你们都觉得舒服的方式去打发时间,不要强迫自己和对方去做觉得该做的事情,但也要多沟通,多商量。
希望,无论你是一名内向者,还是一名外向者,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幸福地过一生!
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