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明:“你知道吗,其实韩梅梅这个人特别......,我特别看不惯她......,我劝你....”
李雷:“韩梅梅是我女朋友...”
小明卒;
小明:“你知道吗,我小学的时候是......中学的时候遇到了........大学的的时候.......我女朋友她对我.....”
李雷:“你为什么要和我说你,关我屁事。”
小明卒;
小明:“我给你说,我们老师/老板...就是个傻x,前几天他......”
李雷:“报告老师/老板,就是这个人说你坏话!”
小明卒。
2
生活当中有许多像小明那种人,有时候自己,也会犯这种交浅言深的错误,并且深受其害。
刚步入职场的时候,单纯的像白雪一样。刚开始实习时公司给我安排的场所没有什么和我同年纪的人,都是大我不少结过婚的哥哥姐姐。哥哥姐姐们的话题基本围绕在小孩、小孩上学等家庭琐事上面,我不大参与聊天,有代沟。所幸,又来了个实习生(在校),天知道我内心是多么狂喜,虽然外在表现波澜不惊。矜持了几天,我和妹妹的关系快速升温,把妹妹当作知己看待,由于稍长妹妹几岁,会询问她的一些生活状况,并且会以自己为例,教导小妹妹。教导什么,就是大学里各种生活,男朋友啦,毕业,以后工作方向之类的。
有一次中午吃饭的时候,平时和我关系还可以的一个大姐叮嘱我在工作的时候要少谈自己的事情,心里突然咯噔了一下,感觉要出事。
果不其然,在接下来的一个礼拜之中,我发现姐姐哥哥和我打招呼都会以我未曾告知过他们的关于自身一些小事情作为开场白,虽然是以关心的态度询问,但是我心里觉得膈应,后来也证实了我的想法,我在教导小妹妹时,人家压根不在意,并且以我的事例作为话题来拉近她与其他姐姐哥哥的关系。
人心难测。
经历过这件事情,我知道自己犯了交浅言深的大过。
喜欢交朋友、喜欢聊天,这并没有错。聊兴趣爱好、喜欢的作品、穿衣、化妆风格这些话题都没有错。但重点是不应当在话题中夹杂太多真实的个人观点或自我剖白,因为有些建议别人不一定爱听,有些事情别人并不会替你保守。
不是每个人的想法都在你的掌控之中,你感兴趣的,不一定是别人想要的。
况且,我和小妹妹,交浅,别人压根当你是个傻逼,表面嗯嗯嗯,好有道理哦,背后翻个白眼就过去了。好吧,最后,还搞成了满城皆知。
3
自此之后,我就给自己立了3条规矩,专门治自己交浅言深的重症。同时,也稍稍拓宽了深度
一,表达内容可以,但别表达和自身相关的
首先,要解释一下内容的范畴。平常我们和交浅的人谈话,你会发现,其实大多时候都是空话,何谓空话,普遍特征是,听起来好听,但一时无法求证。通常有三种形式:
其一,套近乎
“咱俩也算是一见如故”
“你特别像我的妹妹”
其二,套人情
“看在你我是老乡的份上”
“我和xx是兄弟,你和xx关系也不错
其三,约空会
“改天有空一起吃个饭”
“什么时候请你去xx玩玩”
如果有人和我说这些,就客气的笑笑就好,绝逼不能和他谈论自己的事情,不能上当。有句话说得好,认真你就输了。
当然,我也不想浪费他人时间去说空话,没什么意思。
那说什么,有内容的,什么算是有内容的,美食,电影,书籍,小说,健身都算。那你说爱情、闺蜜、近友算不算内容,那也算是内容,但绝不要对刚认识没多长时间的人谈论这个,认识很久但关系不是很很很深厚的也要拒绝谈论这个话题,说的更加直白一点就是,绝壁不谈和自己有关的人的事和态度,谨记。
至于美食,电影,书籍之类可以随便聊,因为这类接受度相当高,容易促进了解对方,容易有共同话题,容易有好的发展,对人的见识和成长有益。
附带一点,最好是“愉快”的聊天,不要把坐公交挤得很累,小孩子怎么烦人拿出来说,容易给人造成压力。愉快的事情大家只要哈哈一笑就容易过去了,难过的事情会让人造成负担,大多都会沉默,想想怎么安慰你,这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甚者,不良居心的人会把你的不幸当作谈资,本不是什么事最后却成了事;难过的事情说出来,有时候就成了抱怨,抱怨会像瘟疫一样传染,散发着压抑、沉闷的气息。
二,问别人私人问题只能关心不能八卦
“你什么时候准备买房子呀?”
“你什么时候打算结婚呀?”
有人这么问你你烦不烦,烦不烦,我买房结婚关你什么事,用的着你来问,你又不是我的谁,你问这个干嘛,你有什么居心?
大多数人是不喜欢别人探究自己的事情,你没那个资格。
不可否认的是,人人都爱八卦,这是我们生活的调味剂,有时候更是一个参考,知道你的深入情况,在某种层面来说,表明我们的关系更加进了一步。
那怎么问,关切地问,“你这个项链真漂亮,八成是男朋友送的,哈哈哈”如果对方不反感的话,会和你透露一些关于男朋友的事宜,喔,聪明的你应该就知道了,她有男朋友喔。对方反感的话也就最多说不是,你就识相的闭嘴不再多问好了。
方法就是,以关心的角度出发,陈诉语句。不要猜测。
三,找对方合作或者帮忙,不要深入展开(切忌过度投资,过度热情),也不要用疑问的方式。
比如,你在社交场合遇到一个在大公司任职的,你若想让他内推一下,有两种说话方式
1,“贵公司有没有内推,可不可以帮我内推一下?(是不是会感到有压力,不耐烦,毕竟你和我很熟吗?)
2,”贵公司如果内部招聘,有合适职位的话,帮忙推荐一下(对方很容易答应,没有负担,成功率也大)
很明显,第二种方法更好,因为第一种“可不可以”“行不行”的这种问法你是在逼迫对方做承诺,可关系不到一定程度,容易造成压力和反感。
总之一条,和不熟的人聊天,在别人表现出兴趣之前,点到即止,一定要考虑对方接我们的话时有没有压力,用陈述句找对方合作或者帮忙成功率相对也会大些。
想约漂亮妹子出来吃饭,直接约的后果成功率八成和中彩票差不多,更多的时候是妹子下次遇见你直接绕开,眼不见为净。正确有效地方式是先请妹子帮个小忙,有进一步关系之后再约妹子吃饭,讲究循序渐进,而不是一开始就吓着妹子了。
做销售的人,遇到潜在客户,一开始也只是递上名片,说一句“多多联系,以后如若需要,可以找我”,而不会 直接的问对方手上有没有项目,更不会去谈深入合作的问题。
重复一遍,在别人表现出兴趣之前,点到即止,不然容易吓着对方,想翻身就难了。
心理学家曼斯早在1974年就曾经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这种交换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是一样的,即人们都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不少于付出的。其实有止是得到的不能少于付出的,如果得到的大于付出的,也会领人们心理失去平衡。
人际交际中要有所保留,要克制。初入社交圈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好事做到底”,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会关系融洽、密切。事实确是相反,有可能你的太过热情太过突兀吓到对方了,一开始就选择拒绝和逃避,强扭的瓜不甜,人家压根没那个兴趣;亦或是好事一次做尽,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愧疚感就会让受惠的一方选择疏远。或者像我前文中所说的,人家压根不当你回事儿,转身就把你卖了。
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