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3退休移民的流动模式与社会融入研究

非经济性高流动就业vs就业导向型流动人口

流动模式:循环型(舒适型动机、欧美)和定居型(协助型动机,注重家庭需求,强调社会互动,照顾儿孙,承担家务,家庭稳定器)

结论:不同流动模式和城市融入程度不影响移民主观幸福感,与谁在一起才重要

追求更高的幸福感、舒适的气候条件、亲近的家庭生活

东亚退休移民的流动与家庭紧密相关,要考虑异地工作的子女,帮忙照顾孙辈,抑或是自己需要子女照顾等一系列问题 。东亚社会的家庭观念和家庭需要,深刻影响退休移民的流动模式

引言:退休移民的社会融入与就业导向性流动人口不同,不同流动模式会影响社会融入吗?

文献综述:退休移民的流动模式(循环型和定居型)、退休移民社会融入的层次分析(人际交往和文化接纳)、不同流动模式下的社会融入和主观幸福感争论

研究设计、研究结果:不同流动模式的退休移民特征、社会融入因子:社会融入程度不高,但主观幸福感很高

定居型移民的人际交往和心理距离均显著高于循环型移民,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在当地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交圈子,对本地居民的友好感知也更强。

“在一起”居住在子女家的情况下,定居型移民的总体社会融入程度显著高于循环型移民,

表现出更好的人际交往和文化接纳水平

家庭观念重,更多地迁就子孙辈需,能舍弃原住地稳定的生活,在迁入地重建“第二生活”(second life)。家庭需求成为解释中国退休移民流动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从不同国家情境和文化圈的视角去研究退休移民的动机和行为是必要的,也是更有效的。建立中国退休移民的基础数据库是必要的。

以户籍和经济适应为基础的传统社会融入理论消费和休闲是最显性的社会融入,文化接纳并不像前文现有研究讨论的那么难以实现[2,62] ,整体较低的社会融入。我们可以将退休移民的社会融入分层,建立4个象限:次要浅层融入,如文化接纳、生活习惯、心理距离;次要深层融入,如经济适应;重要深层融入,如人际交往;以及重要浅层融入。浅层次的社会融入就能够达成他们获得较高幸福感的迁移目的

是开放城市,移民和流动人口占有较大比重,社会包容度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提要 第一部分,唐人街的存在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什么是影响唐人街兴衰的主要因素? 第二部分,我们把北美和欧洲的唐人...
    旭蒸日上阅读 1,501评论 0 1
  • 前言 Google Play应用市场对于应用的targetSdkVersion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从 2018 年...
    申国骏阅读 64,880评论 15 98
  • """1.个性化消息: 将用户的姓名存到一个变量中,并向该用户显示一条消息。显示的消息应非常简单,如“Hello ...
    她即我命阅读 8,577评论 0 5
  • 我们都是软弱的人,所以才会说谎。我们都是胆小的人,所以才要武装。我们都是一群笨蛋,所以才会互相伤害。
    所罗门的伪证_dc0a阅读 7,057评论 1 3
  • 为了让我有一个更快速、更精彩、更辉煌的成长,我将开始这段刻骨铭心的自我蜕变之旅!从今天开始,我将每天坚持阅...
    李薇帆阅读 6,036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