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说过:“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充分道出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人的改变得益于认知的改变,认知的不同产生了行动的差异,认知固然重要,但是认知之后的行动更加重要。有想法,无行动,最后就活成了那句话:“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有时候觉得人真的是一个趋利避害的动物,这几乎成了一个人行动的基本准则。有时深感阻碍自己进步的最大敌人不是别的,却是自己。与自己的惰性抗争,与自己的无知抗争,与自己的急躁抗争,与自己的异想天开抗争……
一切有价值的事情,必须要经受时间的考验。速成这件事情在有价值的事情面前几乎无法展露身手。
《月亮与六便士》里主角查尔斯-斯特里克兰从抛妻弃女离家出走到成为到一代名画家花了二十多
年;
和菜头从1997年开始写作,到现在已过20载,粉丝从0到现在的一百多万,花了15年;
李笑来从02年放弃新东方安逸的教师生活开始写书,至今已有两辈子(七年就是一辈子),现在的影响力如此之大,一个《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卖出了三千多万。
所谓的速成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迅速入门到是可以,迅速成功实属不可能。
1.有些事情不出发就真的错过了
高中时读韩寒《三重门》觉得也很一般,凭什么可以挣那么多钱,瞧不起,看不上,什么也没做。15年后,韩寒现在的成就我再也没有资格评价。
小的时候喜欢画画,长大之后把画画抛弃了,现在再想捡起来难度可想而知。
前段时间去书店,店里在举行纪念王小波逝世20周年活动,于是便买了两本他的书,看到书中一篇他对贫穷生活的解读,说生活方式像一座使人迷失的迷宫。很不幸的是,任何一种负面的的生活都能产生很多烂七八糟的细节,使它变得蛮有趣。人就在这种趣味中沉沦下去,从根本上忘记了这种生活需要改进。
我们知道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福利制度的国家。德国的穷人并不穷,在德国,人均月收入低于 1035 欧元(相当于 7700 人民币),就是福利制度定义下的穷人。实际上,在今天的德国,符合福利制度定义的穷人和中产阶级在物质上的差异已经基本消失。而德国的穷人和富人大差异却在于:德国的穷人长期拒绝工作,并因此丧失了勤奋和上进之心,这才是最根本的区别。在德国政府对穷人的高福利的救济金就像鸦片一样从根本上败坏了穷人的生活。使德国的穷人丧失了了做人起码的进取心和改变现实的勇气。
如果把生活比作那坛水,我们就像里面的那只青蛙。随着生活的水温满满上升,我们对水温的变化细微变化毫无感知,于是终将变成那只煮熟的青蛙。
2.认知固然重要,但认知之后的行动更重要。
人和人最大的差异是认知上的的差异。我们踏着同一片土地,吸着同样的空气,沐浴着同样的的阳光,却过着不同的生活。最根本差异在脑袋,对于事物的认知决定了你的选择,而选择影响了你的生活。生活又是环环相扣的。过往种种,构成了现在的我们,而现在做的每一件事都会对未来的生活产生影响。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生活,不论何时。
前段时间参加笑来老师的《提高执行力,改变你自己》线下活动,早上七点就排起了长长的队,在等待取票时,前面两个女士相谈甚欢,也许都是初为人母,有着很多共同语言,好似一见如故。也是队列比较拥挤大家距离都比较近,便能清晰的听到她们的谈话内容。两位妈妈,从不同的地方飞到上海,就为了听笑来老师的一节课,我便在心里默默佩服他们的勇气。旁边的另一个加入话题讨论的女生,也一直在说,真是佩服你们,若是我也许就不会因为一节课专程坐飞机到这里….
你看从这平白无奇的对话,就能看出,面对不用事情每个人的选择的差异,对待提高自己这么上心妈妈,教育出来的孩子又怎么能比哪些肆意放纵,得过且过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差呢?
*** 3.目标的达成才是关键***。
罗素先生曾言:“不加检点的生活不值得一过”,笑来老师把终身学习作为他的目标。哪一行的的精英不是敢于主动打破安逸,不为自己设限。
有些人20岁之后就死了,他们不再学习,不再进步,甚至没有了任何追求。重复着自己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其实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并没有多复杂,只是有时候我们太过心切,短期没成效就失去了耐心,觉得自己不合适。于是便不了了之,每件事都不了了之,也就别说生活欺骗了你。
还是哪句话:让你陷入困境的并不是这个世界;真正让你陷入困境的是这个世界不是你想象的。
最后愿你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无论这个世界怎样对待你,绝不给自己设限,并敢于不断去碰自己能力的天花板,去创造自己真正想要的世界,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高晓松说:
当你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狠狠踹生活。
生活绝不会因为你胆小怯弱,
什么都做而饶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