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更确切地说是欧洲西北部,从未有过的繁荣,另一些人感到担忧。低地国家加尔文教派的教士就认为:金钱是万恶的根源,会让人沉迷于奢侈品。整天无所事事,只知道享乐。越来越多的保守人士断定,是时候去建立一个新的世外桃源了,一片能奉行简朴生活的、以宗教奉献和精神纯粹为先的乐土,一块能让一切重新开始并且返璞归真的土地。英格兰的贸易规模确实在增长,但处于霸主地位的荷兰人在17世纪中叶的货运量仍是英国人的三倍。英国与荷兰之间的关系很是复杂,他们不仅存在着商业上的竞争,同时,这两个鉴定的新教国家步伐军事和政治合作的基础,因为他们共同的敌人是西班牙。
17世纪80年代,中国清政府解除了对海外贸易的限制,这使得茶叶、瓷器和中国糖的出口量猛增,欧洲与中国的接触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在亚洲赢得巨额财富的机会正变得越来越大,黄金时代正在降临英国。一个北大西洋上的岛屿渐渐开始左右国际事务,成为一个控制着四分之一个地球并且影响更为深远的帝国中心。不列颠最终的成功有很多原因。英国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程度要低于欧洲其他国家,更低的生育水平能让资源和资本得到更加集中的分配,这直接关系到人均收入的高地。不过,地理位置才是英国制胜的法宝。他拥有抵抗入侵的天然屏障:海洋。为政府大大节省了开支,由于没有需要守卫的陆地边境,不列颠的军事开始仅仅是其他大陆对手的零头。
通过联姻获得大片领土、战略要地或大型城市。当葡萄牙公主在17世纪嫁给英王时,她的嫁妆之一就是孟买。在某种层面上,这些阴谋对东方人而言毫无意义,欧洲列强之间的竞争似乎只会为他们带来越来越丰厚的利益。欧洲冲突的影响要花很长时间才会波及东方。基本上,来此交易的人越多,他们乘坐的船只越大,这就意味着有越多的礼物、更多的酬金和更大的贸易额。16世纪初以来,伴随着资本的大量注入,印度的艺术、建筑和文化也开始走向繁荣。资金还不断向中亚渗透。数量更多的出生被卖给来自波斯、中国和俄罗斯的商人,使得越来越多的财富流入中亚地区,据记载,当时那里能够买到质量上佳的大黄、茶叶、瓷器和丝绸,而且价格低廉、货源充足。
在这些陆上贸易中,少数民族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在过去,扮演这一角色的是粟特商人,现在则是犹太人以及更为重要的亚美尼亚人。水面之下,暗流汹涌,欧洲对亚洲的态度正逐渐强硬,从活力的兴奋转向了野蛮的剥削。这也是一个世纪以后北美洲类似景象的前奏。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在两块大陆间运输货物的贸易企业转向了一股扩张势力。毒品交易和敲诈勒索交易的十分顺畅。印度种植园里的鸦片越种越多,他们为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以及最重要的茶叶提供了资金。于是,中国的出口激增,与西方人对奢侈品的上瘾相对应的,是中国人对鸦片的上瘾。
英国从孟加拉攫取的难以置信的财富,使当地粮食价格被抬得越来越高,结果造成了毁灭性的饥荒。据估计,有三分之一的人死亡,在当地人死于饥荒的时候,欧洲人却只惦记着自身发财的事。事态进一步恶化,随着财政崩溃,物价的飙升导致了大规模的恐慌,东印度公司股票被大量抛售,从而将该公司推向了破产的边缘。援助行动需要筹集大量现金,于是英国将目光头像了北美的殖民地,1773年颁布了《茶叶法案》后,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解救东印度公司的巧妙方法,实际上却点燃了大西洋彼岸定居者的怒火。他们宁愿茶叶沉入海底也不愿意被迫向伦敦缴纳税金,爆发了震惊的波士顿倾茶事件。正如美洲殖民地的居民所发现的,如果孟加拉人会饿死,那么并无更大权力的其他殖民地居民难道就不会吗?是时候必须靠自己了。美国独立战争就此爆发,一个帝国正在诞生,它的诞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随着,购买力、资本和焦点无可挽回地转向欧洲,军事技术和战术的革新,尤其是火药和重型火炮的改进,导致亚洲千年以来纵横交错的商路日益萧条,中亚和之前的南欧一样,开始迅速褪色。
丢失北美十三块殖民地让英国人颜面尽失,英国可能已经失去了美利坚合众国,但是,他绝不能再失去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