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算易烊千玺和周冬雨的粉丝,可上周《少年的你》上映后,还是第一时间去看了。
不为别的,就想看看这部历经撤档、换档,一路坎坷的电影,能把校园霸凌的现实题材讲到怎样的深度。
结果你们应该已经从朋友圈知道了。
豆瓣评分目前8.5。
周冬雨的演技被吹爆。路人粉都认为易烊千玺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流量明星,可以算是好演员了。
至于故事,现在吵得纷纷扰扰的融梗抄袭。我没看过原著小说,单从电影而论,确实能看出东野圭吾《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献身》的痕迹,但说抄袭,恐怕不能成立。这些留待版权专家进一步判断就好。
身边不少朋友对《少年的你》口碑爆棚将信将疑,问我值不值得看。
我一律回答,值得。这句话也送给看到这篇文章的每一个人。而且,我的理由不是为了四字弟弟,而是题材本身。
《少年的你》讲述了一起校园霸凌引发的谋杀案。
里面涉及到哪些霸凌呢?
被挖家世,被传黑料,被孤立,体育课被球砸,被围殴,被拍下剪头发和脱衣服的视频。
没有经历过类似校园霸凌的人,可能会有一个疑问,这是不是电影为了艺术效果夸张了?
如果我们去检索一下“校园霸凌”的新闻,就会发现,根本没有夸张。这还是电影柔化处理的版本。
现实中的校园霸凌是这样的。
山西祁县的案例。
用烟头烫手。把钢管塞人嘴里。烧胡须。全身泼水。
甘肃宁县杨庄小学,一个8岁女生被伤害到下体受伤,住进医院。
其他带有恶作剧性质的霸凌,比比皆是。
比如用脚踩着别人的脖子,强迫去垃圾桶里叼冰棒。
嘴里塞着东西罚跪。
根据新闻报道,很多校园霸凌的受害者,在很小的年纪就得了抑郁症。未成年时遭遇的霸凌,成为纠缠他们一生的心理阴影。很多人甚至看到教室,看到校服,都会唤起严重的恐惧。
你可能会问,那施害者、霸凌者怎么样了呢?
通常情况下,就四个字:不了了之。
理由很简单。校园霸凌的伤害程度,大都不构成犯罪。即便有一些人身伤害,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在,通常也不会入刑。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而在刑法里,未满14周岁的成年人犯罪,不承担责任。
保护未成年人,防止未成年人因冲动或不具独立行为能力而犯下大错,出发点肯定是好的。
但在校园霸凌的情况里,这往往会成为霸凌者更加肆无忌惮的理由。
法律难管,那报警可以吗?当然可以。
但就像《少年的你》里拍的,警察很难取证,有证据很难提交诉讼,因而大多以批评教育为主。批评教育对霸凌者的威慑有多严重呢?教育完了,霸凌者还可能反过头去报复受害者。
上面两条路都走不通,向老师和家长报告,就更难生效。
老师的基本诉求是维护稳定,通常会对受害者说,霸凌者是不对,但毕竟你们同学一场,你放心,老师一定会好好教育他/她的。
法律都管不了,嘴上教育教育就能点化向善?老师你是南海观世音转世吗?
家长的话术则是,忍一忍,避一避,等考完中/高考就好了。实在忍不了,就安排孩子转学。
问题是,家长苦于没办法,只好睁只眼闭只眼做鸵鸟,孩子就算转移到真空环境里,留下的心理创伤该怎么治?
这就是校园霸凌的死结。法律很难介入,警察教育短效,老师道德为主,家长息事宁人。这里面夹杂着大量成年人的想当然和不理解,到最后,苦的还是小小年纪的受害者。
我们总有一种惯性思维,觉得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是纯洁的象征,没有经历过俗世污染,不会做什么坏事。
现实啪啪打脸。未成年人身上,也有人性复杂的东西。
前述那些已经诉诸行动的霸凌,还是极端情况。但更日常的霸凌,我们每个人应该都经历或者见证过。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一个长得胖胖的其貌不扬的男生或女生,一直被大家起各种过分的绰号,导致他/她越来越孤独沉默?我们有没有看着差生的成绩单,嘲笑他们笨得就不该上学?我们经历过校门口的“打劫”“拗分”吗,是不是从此以后都不敢放学一个人回家?
这些事情都不大,以至于不会时常想起。但回头想想,对于受害者当时的心理,其实是严重的伤害。
未成年人也有恶意。
北欧电影《狩猎》里,男主角卢卡斯在托儿所工作。他个性温和善良,备受同事和孩子的喜爱。
一个名叫卡拉的女孩对他尤其亲近。面对卡拉的示好,卢卡斯婉转拒绝了。谁也没有想到,卡拉接下去做了一件事:举报卢卡斯性侵。
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怎么会撒谎呢?镇上所有人都这么想,当然是卢卡斯罪大恶极。
“好好先生”卢卡斯,就因为莫须有的谎言,成为排挤和压迫的对象。好友分离,前妻愤怒,爱犬被杀,连一份工作都找不到。
哪怕卡拉最后吐露了真相,也没有人愿意再相信卢卡斯。他就这样一步一步,因为孩子的恶意,成为整座小镇的狩猎对象。
谁说孩子没有恶意?谁说孩子的恶意不会伤人?
某种程度上,正是由于孩子无法节制自己的恶意,又生活在安全单纯的滤镜里,对别人构成的伤害才更加难以平复。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推荐《少年的你》。比起演技,比起故事,更重要的是,它直面了一个真问题:校园霸凌。
虽然不是每一个人都对这个话题有切肤之痛,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它始终不曾远离,时至今日还普遍发生。而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单方努力或者一日之功。
基于这种复杂的状况,有一部探讨揭示校园霸凌的电影,变得无比重要。
电影最打动我的是正片结束后,易烊千玺用克制的口吻诉说反对和防止校园霸凌的法规进程。那一刻我觉得,《少年的你》也会是这条道路上的重要推手之一。
不要看轻一部好作品的力量。
《我不是药神》之后,慢粒性白血病的药物进了医保。另一些癌症靶向药也大幅降低了价格。电影的传播当然不是唯一因素,但也居功至伟。
再说远一点,韩国电影《素媛》和《熔炉》之后,韩国针对向未成年人实施性犯罪的罪犯,出台了化学阉割法案。
我们不能指望文艺作品成为惩恶扬善的指针。但我们也不能否认,文艺作品在人心里开出的花朵,有时的确能在行动上结出丰硕的果实。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仅需要《少年的你》,还需要更多《少年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