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要做着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

舒适圈里面为什么不能长久呆着呢?

我以前以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叫做“热爱”,但是我发现生活中好像必须做一些自己不那么喜欢的事情。


于是开始通过所谓的“伎俩”代替真正的喜欢。but那并不是realastic。


而现在的我十分认同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有了热爱并且愿意在喜欢的领域深耕下去,这才是我人生的意义所在。


活在自己喜欢的世界里才是有意义的一件事。


前两天抽空看了电影《绿皮书》,拖拖拉拉直到现在才push自己在这里把一些感触和那些片刻的共情写下来。


《绿皮书》这部电影展现了爱、尊重与自由。黑人音乐家说出来的一句话。


让我印象很深刻:“你永远不会以暴力取胜,只有保持尊严才能战胜一切”人最低配的需要就是温饱,最高配的需求就是尊严,活下去,有尊严的活下去,这是很多人追求的状态。

影片当中,黑人音乐家一直在致力于消除白人对黑人的歧视而努力。

白人司机的形象在我看来非常鲜明,影片展现出来的也是他坦荡,真实,有缺点但是优点大于缺点的人格品质。

白人主人公性格与我身边的一位朋友很相似,即便没有体面的学识,优渥的物质生活,也没有太多让人羡慕的人格品质……

但他和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十分自信,或许是没有想太多的缘故,普通人总是这样解释一个活的很轻松的人。

在各种社交场合和朋友面前游刃有余,与人相处如鱼得水,大行不顾细瑾,可能说的就是绿皮书主人公和我朋友这种类型的人。

他们往往都有一个特征—平时大大咧咧非常圆滑且“会处事”的他在好友圈里面也是非常值得信赖的对象。

(世界上孤独的人都害怕迈出第一步)

通常,他们也是非常勇敢的人。所以擅长迈出第一步,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可以概括为极具冒险主义精神。

看完整篇电影的感触是,停止所谓的自我感觉良好,停止一切形式的歧视,特别是对一些客观存在的歧视。

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会一项技能,不卑不亢在这个领域深耕,做好自己的热爱之事。

能把自己份内之事做好就已经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拥抱温柔和共振的灵魂,不要对他人抱有太高的期待也不要对他人有太大的偏见,因为有时候还是会幸运的被一些善意包围。

因果论是存在的,我们永远可以做一些什么来改变一些不好的规则。

说到这里,想一想自己的人生信条。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永远来得及做点什么。永远可以改变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那些所谓的小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