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与中医

   在药店买药,偶尔可以看见一个大人拉着一个孩子,和店员争辩。

 “给我家宝贝开西药?你要害死他吗?”

 “先生,这样的孩子完全可以吃西药,西药不会害人的... ...”

    然而店员的辩解往往无济于事,到后来这种大人一定会提着一袋中成药走出药店。

   这种人引发我的深思。中药与西药,真的就一定有个优劣之分吗?

   “中医长于内,西医擅于外”这样的说法很早就出现了,然而并没有许多人认同这个说法,依然在采药、煮药、敷药,似乎中医可以真的万用,对外伤有着显著疗效的。

   我并不是说中医真的就不能用在外科,也不是西医不能用在内科。其实我们细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两种医学其实同出一宗。

   譬如晚期智人时代,并没有很先进的制药仪器,没有为中医所诟病的“化学成分”,只能用自然资源来医病。

   早在古希腊时代,古希腊人就知道柳树皮可以消炎镇痛。但是柳树皮长期服用对胃有损伤,于是在近代,西方医学家对柳树皮进行研究,成功从中提取出水杨酸钠。可是水杨酸钠有苦涩味,而且有引发高血压的风险,医学家继续提取并合成,终于提取出了乙酰水杨酸,也就是阿司匹林。

   这就是可恶的“化学成分”阿司匹林的来历,然而它只不过是柳树皮里的东西罢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大家依然不遗余力地排斥西药呢?

   我们可以从鲁迅先生的杂文《胡须》中找到答案。

   《胡须》里有一个桥段可以很好地诠释中医与西医之间的联系。

   鲁迅先生回家乡时,搭乘一艘小船过河。他与艄公谈得很来。

   艄公对鲁迅先生说:“您的中国话讲得不错,先生。”

   鲁迅先生很惊异,说:“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是中国人,又是你的同乡... ...”

   艄公打断了他的话:“哈哈哈!先生,您真会说笑话... ...”

   鲁迅先生百思不得其解,最后终于想明白了:他的胡须是两端翘起的,这是“洋人的胡须”;“中国人的胡须”必须是两端下垂。

   但是当他将胡须理成“中式”时,又招来改革家的批评:腐朽!

   于是,他只得将胡须理成一字胡。

   但是西医和中医之间没有“一字胡”这样的折中方案,自然会发生冲突。为什么会发生冲突呢?是因为大多数国人依然抱着的“天朝上国”思想,所谓“化学成分”,只是为自己的骄傲找的借口罢了。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放下架子?

  但是做“改革家”也是不对的。中医自然有它的长处,不容一棒子打死。但是如今不仅我们的生活“洋”了,思想也“洋”了;连传统的春节也“洋”了,有韩国人上台了。

   什么时候,“洋”才不过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尽管环境恶劣,它们却视而不见,因为它们清楚,大自然给予它们的力量十分有限,根本改变不了环境,只有改变自己了,于是选...
    幸运有你lucky阅读 372评论 0 1
  • 当无所事事的时候我就想写点啥,也好,别让自己的脑子生锈了。不是真的没事情可干,只是心有点懒,有点累,有点想逃...
    tulipjia阅读 375评论 0 3
  • 我是一个称职的杀手,很敬业,从不拖泥带水。 我杀的不是人,而是一种虚拟的元素----时间。 从小到大,我刻意培养自...
    雅各布666阅读 1,37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