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的“神经末梢”,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坚持严密党的组织体系,不断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党在基层强有力的战斗堡垒,是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题中之义。要坚持大抓基层导向,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不断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以基层组织建设“强基”,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要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指导,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有效贯彻落实。要着眼“五个好”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建设,建立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先进党支部联系未达标党支部制度,推进未获“五个好”的村党组织进位升级。健全“村党总支(党支部)-村民小组(三个中心)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群众”组织设置,在村民小组全覆盖成立党组织。要严格执行组织制度,认真落实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提升基层党组织工作规范化水平。要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结合村党组织分档管理,持续开展集中整治,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推动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前进,实现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以干部队伍建设“聚力”,提升基层治理合力。基层干部是基层党组织的骨干力量,要加强对基层干部队伍的培养和考核,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使他们能够胜任好基层工作,服务群众,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取得实效成果。要全面落实乡镇干部岗位在村“2112”工作机制,探索实施“1+5+N”乡镇干部包村联户工作模式,采取“党政班子成员包村+机关干部到村联户”的形式,压实工作责任,明确任务清单,实现乡镇干部“岗位在村、责任在村”。要根据干部自身特点、成熟度和岗位需求,实施轮岗机制,让干部在不同的岗位中锻炼,既培养干部的政治素养又锻炼干部的业务能力,让干部成为基层工作的“多面手”和“万金油”。要探索建立“面对面”传经验、“手把手”帮困难、“实打实”带业务的“传帮带”干部培养制度,通过跟进指导、交流探讨、提问考学,实打实做好帮带工作,提升年轻干部业务能力和水平。
以党员队伍建设“赋能”,激发党员队伍活力。党员是基层组织的中坚力量,要加强对基层党员队伍的培养和引导,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增强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使他们成为基层工作的中流砥柱和先锋模范。要优化党员结构。每年根据县域党员队伍现状,指导各乡镇、村(社区)党组织结合实际制定发展党员规划,重点从35岁以下青年、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等优秀人才中,培养储备发展对象,并建立“党员后备力量储备库”,实行动态管理,坚持做到发现一个、储备一个,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要提升党员素质。制定县乡村三级党员培训计划,创新“线上+线下”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模式,扎实开展“普通党员进党校”活动,不断提升党员素质。要强化党员意识。实行党员“积分制星级管理+分类管理”,开展“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活动,教育引导党员不断增强党员意识,提升为民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