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从“远期未来”的角度,我们应该“重战术、轻战略”,减少对价值和意义的强调,也不要一个劲地担忧目标没有完成怎么办,而是应该多思考实现目标的具体途径,把注意力放到“怎样去做”上,特别是放到那些立即可实施的行动上。另一方面,从“近期未来”的角度,应该提高逃避的成本,甚至可以采用一些“极端”措施,比如删除电脑里所有的电影、游戏,剪断网线,把手机换成非智能机等等。可能有人会说,电影删了还可以再下,网线剪了可以再接,手机换了可以再换,这个方法有用吗?有用。因为虽然可能会出现反复,但这种反复会使得原来简单且惯常的替代性行为变得更麻烦了,逃避的便利性大大减小,这便增加了当事人转而去做实验、看论文的可能性。
比如王者荣耀一群人想卸载,卸了又下下了又卸,删了的时候有时候想玩看到要下那么久,容量要那么大就又不想玩了,有时候又耐不住想玩下载下来卸载掉,慢慢慢慢就把这个app删除在手机中,虽然可能未来某一天我会再下载下来玩,但是至少这段时间我已经基本戒掉了这个游戏,挪出了更多时间来做有意义的事情
要想处理好“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我们可以采用下面两个策略:
1.使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情境化和可实施;
2.降低近期未来中的“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主动增加挑战的难度。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记述历史的三种时间尺度,其中最长的时间尺度,关注的是一个地区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中等的时间尺度,关注的是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因素;而短时间尺度,才是传统的历史学所关注的具体的历史事件。
并非是要亦步亦趋地重走那些先贤的道路,毕竟时代已经全然不同,而是要选择像他们那样,走一条自主选择并且可以一往无前的道路。
当我们用“时间之尺”丈量历史中的自己,与那些杰出人士相遇、交谈,你就会发现,与同时代人作比较并没有那么重要,更没有必要在这种比较中自我怀疑、自怨自艾。人生那么短,路又那么长,你好好走就是了。
我们从闲暇中获得放松和满足的程度并不取决于闲暇时间的长度,而是取决于其质量。
你也可以想想最近两周、一个月或者半年,你所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事。然后,你可以再回忆一下,你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以及完成之后你内心的感受。然后你可以问问自己,这件事对你如此重要,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它让你感受到了难得的愉悦,还是因为内心的充盈,或者是一种平静,还是难以自抑的激动?这些最有意义的事带来的感受,很可能就是你内心深处所追求的东西,由此你可以去思考,以什么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可以让你长期地、持续地获得这种感觉。
当然,我们无法期望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就找到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对有些人来说,这个过程只是一瞬间的顿悟;对更多人来说,它也可能是一个曲折和反复的漫长过程。但不管怎么说,当我们面对人生中的种种选择时,如果我们拿出一点勇气,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更多更好的选项,做出更加完美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