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至14日,省委书记周祖翼深入平潭综合实验区,围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做强文旅经济等重点工作开展调研,强调要“以实干担当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落地见效”。作为乡镇干部,我们既是政策执行的“神经末梢”,也是群众感知政府效能的“第一窗口”,必须立足基层实际,将省委部署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两岸融合、服务民生福祉的生动实践。
一、以开放赋能产业升级,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周祖翼书记在调研中指出,平潭要“做大做强文旅经济,打造国际旅游岛”,这为乡镇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当前,乡镇需跳出传统农业思维,依托资源禀赋推动“土特产”向产业链高端跃升。例如,平潭东澳村通过“景区社区融合治理”模式,开发游艇码头、特色民宿等业态,带动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超20%,展现了文旅融合的富民效应。乡镇干部应主动对接“跨境电商保税进口试点”等政策机遇,引导农户发展预制菜加工、非遗文创等新业态,如漳浦县地瓜深加工产业链带动2000余农户就业,实现从“卖原料”向“卖品牌”的跃升。同时,可借鉴平潭“星辰大海浪漫岛”品牌建设经验,挖掘本土红色文化、农耕文化资源,打造差异化乡村旅游IP,让“流量”转化为“留量”。
二、以融合厚植情感纽带,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是周祖翼书记调研的核心议题。乡镇作为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需以“闽台一家亲”理念创新两岸交流载体。一方面,可学习平潭台康社区“台胞共建共治”模式,引入台湾社区营造师参与乡村规划,如苗栗县前里长黄桂坤在马腿村推动垃圾分类、环境整治,实现“陌邻”变“睦邻”;另一方面,可搭建“乡创乡建”平台,吸引台青参与休闲农业、电商直播等业态,如平潭台青创业育成中心累计孵化小微企业48家,带动就业300余人。此外,应深化“两岸职业资格互认”实践,在乡镇卫生院、农技站等岗位定向招聘台籍专业人才,让台胞真正“落得下、留得住、发展好”。
三、以生态筑牢发展根基,书写绿色转型新篇章
周祖翼书记在督导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时强调,“优良生态环境是平潭的‘真宝贝’”。乡镇干部须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守护绿水青山:一是强化生态治理联动,借鉴平潭“河长制+光伏产业”模式,将河道整治与清洁能源开发结合,如霍童镇通过生态电站年增收500万元;二是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推广壳丘头遗址博物馆“考古+文旅”经验,将生态保护与非遗传承、研学旅游深度融合;三是完善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建立“党员包片、群众监督”网格化管理体系,如南平市迪口镇通过“党员联户”制度完成1200亩撂荒地复垦,实现生态效益与粮食安全双赢。
四、以作风提升服务质效,锻造基层治理硬实力
周祖翼书记在调研中要求“以转作风树新风带来新气象”。乡镇干部需以“绣花功夫”提升治理效能:一是推行“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机制,如福清江阴镇通过网格党支部实现矛盾纠纷化解率98%;二是创新数字治理手段,借鉴平潭“全生命周期无纸化登记”改革,推动医保社保、宅基地审批等事项“掌上办”;三是强化纪律约束,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整治“躺平式”作风,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正风肃纪成效。
从省委调研的“规划图”到乡镇一线的“施工图”,需要基层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建功必定有我”的担当,将周祖翼书记的调研要求转化为实干实绩。让我们以“拼”的精神、“创”的劲头、“实”的作风,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书写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新福建贡献基层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