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有的男人在老婆生完孩子后要AA,有的男人把老婆跟前任生的孩子当亲生的。真让人操心!
最近,AA这个话题很敏感啊。
先是明星夫妇付辛博颖儿因为婚后“AA制”上热搜,后有女网友控诉丈夫在其产后要求继续AA。
要注意一下,这里有2个AA制。
前一个AA,付辛博和颖儿在节目中从头到尾都没提到AA,只不过是理财方式分配而已,但是媒体断章取义,引发全网对这对夫妻的群嘲和谩骂。这个AA是不存在,在此要澄清一下,希望网友停止群攻,人家夫妻不容易啊。
后一个AA,妻子埋怨丈夫,自己刚生完小孩一个月,在家休产假,工资缩水,本想让老公支付这几月开销,没想到老公却要求妻子之后还给他。
鲁迅说:这样的老公为什么会有老婆?
孩子是共同的,却让老婆来支付这笔生活费,那老婆孕期产期的误工费、营养费、精神损失费,你怎么不A一下?
奇葩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同样是面对生孩子养孩子的问题,沈从文在《萧萧》里也写了。小说里小丈夫和婆家的做法,得到了社会的理解和包容,甚至是感动。
我相信肯定还有很多人没听过沈从文《萧萧》里的萧萧,但很多人却看过《边城》里的翠翠。我们今天先从《萧萧》说起。翠翠留着以后分析。
《萧萧》,讲的是12岁的童养媳萧萧嫁给3岁的小丈夫。15岁时,被25岁的长工花狗引诱失身,并怀孕。按照族规,她将被“沉潭或发卖”,后因人情战胜陈规陋俗,最终幸免并顺利产子。一家人继续和和气气的生活。
童养媳,在历来的作品或现实生活中的结局大多是悲惨的,但在沈从文这里却有了善终,就是因为人性的善和美。有时,我们看小说,看的不是事,而是小说里的人性。
读《萧萧》前,我脾气是有些浮躁的。但是,读完后,心境居然慢慢变平和了。我发现沈从文的作品有种魔力,能让人静下来思考。《边城》是这样,《萧萧》也是这样。
好的作品,不一定都是让人心平气和,但能让人心平气和的,一定是好作品。
建议脾气比较急躁的小伙伴们可以多看看沈从文的作品。
我之前提过,看书要分“身份”。所以,当我心情不好时,我就是读者。当我情绪正常时,我就是写作者。大多数情况下,我的情绪还是挺稳定的。今天也一样。
作为写作者,我看到这一段,忍不住会心一笑。你看:
她喊他做弟弟。她每天应作的事是抱弟弟到村前柳树下去玩,到溪边去玩,饿了,喂东西吃,哭了,就哄他,摘南瓜花或狗尾草戴到小丈夫头上。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都知道这种乐趣。玩水、摘花、折草......这些都是我们童年的符号。沈从文很厉害,几句话就把我们从现实拉回小时候。
这里,沈从文抓住了人们怀旧的心理,让人重回过去,回温童真。有时候,短短的几个字,就能构成一幅温馨的画面。文字表达不需要很复杂,简短的画面就好。
还有这一段比较有意思:
她们年纪有老到二十四岁还不肯嫁人的,有老到三十四十还好意思嫁人的。她们不怕男子,男子不能使她们受委屈,一受委屈就上衙门打官司,要官罚男子的款,这笔钱她有时独占自己花用,有时同官平分。
她们不洗衣煮饭,也不养猪喂鸡;有了小孩子也只花五块钱、十块钱一月,雇人专管小孩,自己仍然整天看戏打牌,读那些没有用处的闲书……总而言之,说来事事都希奇古怪,和庄稼人不同,有的简直可以说岂有此理。
这段话是描写村里的人对女学生的看法。字面意思是说女学生的奇怪和不好,但,其实这是一种反讽,一种对当时现实的反讽。
这段女学生的描写明明是城里人正常的生活,但在当时乡下人的眼里却成了稀奇古怪,这说明了他们的蒙昧。但是,就是这群蒙昧的乡亲,最后宽恕并善待了违反族规的萧萧,这是人性。用蒙昧来凸显人性,一反一正。
这段描写,提醒了我,当你要表扬或者突出一个人时,你可以从他的反面或者侧面入手。不要正面写他有多好多厉害,要从他的对手或朋友入手,通过他们的话或者行为来突出主人公的不寻常之处。这样的效果往往比正面描述的效果好。
放到现实生活也一样,你考量观察一个人是否可靠时,不要听他自己说。你不动声色的从他身边的亲朋好友,特别是他的对手那里去看去考察,得到的结果往往比较真实。
读这几句,不知道你有没有什么直觉
同花狗在一起摘瓜,取名字叫哑巴的,开了平时不常开的口,他说:“花狗,你少坏点。人家是十三岁黄花女,还要等十年才圆房!”
花狗不做声,打了那伙计一掌,走到枣树下捡落地枣去了。
我读这一段时,心里“咯噔”了一下,觉得这个花狗后面肯定会做什么事。我急着翻到后面,果然,就是这个花狗诱使萧萧失身并且怀孕,最后还跑了。
在写作角度来说,这叫埋伏笔。埋伏笔运用好了,就能牢牢的抓住读者。好的小说和故事,都是很擅长埋伏笔的。
埋伏笔,一方面对前面的事有交代和继承,另一方面还能引出后面的事,给后面发生的事做好合理的解释。让它们合理发生。
伏笔分为2种,一种明显的,一种不明显的。
明显的伏笔会吊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验证心理,让他们迫切的读下去,去验证猜想和疑问。
不明显的伏笔,是一颗种子,当后面的事发生以后,读者联想到前面的伏笔,让人恍然大悟。当读者明白事情经过之后,会觉得这件事发生得合情合理,很有味道,很真实。
现在很多电视、电影、综艺和小说被观众读者骂,相当部分原因就是伏笔没有处理好,让情节显得不真实,太突兀,莫名其妙就发生了。
莫名其妙发脾气、莫名其妙产生感情、莫名其妙性格大变......就是伏笔细节没有处理好,读者观众会觉得自己的智商被侮辱了,不骂你才怪。
建议作者和编剧们,要妥善处理好伏笔。
最后,小说的结尾很耐人寻味。
这一天,萧萧抱了自己新生的月毛毛,却在屋前榆蜡树篱笆看热闹,同十年前抱丈夫一个样子。
这个动作是萧萧在重复当初嫁到小丈夫家时场景。隔了十年,依旧在循环。
这种类型的结尾,舒明月称之为“煞尾”。所谓“煞尾”就是不交代详细具体的结局,只留个读者一个想象的场景空间,让读者自己去琢磨和体验。
往往,能引发争议和想象空间的都是煞尾,电影电视剧的结局也经常如此。用了煞尾,反而能激起观众的讨论,悬着他们的心,就是不告诉他们具体的结果。换种说法,这叫“开放式结局”。
鲁迅说过: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鲁迅。
之所以有那么多鲁迅,就是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种想象。你的想象力才是最好的结尾和结局。你希望什么,就是什么。
以上,是我读沈从文《萧萧》的一点收获,这些收获,是我的想象。我希望,你也读一读《萧萧》,把你的想象告诉我,我们一起创建一个更好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