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时义33


其三十二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有言: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之思考与预判,在于人之必须兼顾个体性与社会性。人之思考与预判,帮助人类在发现规律,理解规律,应用规律和创造规律上赢得了绝大多数竞争者。再加上人类可以有效的平衡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使得人类群体的能力产生了飞跃式的发展,并进一步提高了思考与预判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再加上人类文明产生的信息积累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海量有效信息普及和应用能力,人类达到了智能生命的某个较高阶段。

万事万物以性不同而可以辨之以分类,于是道不同者不相为谋;万事万物以质相近而可以聚之以成群,于是志相投者则朋比党群。分所以别远近,类所以聚和同,聚则可大,和则可久,可大可久则所以恒常。是故,万事万物莫不据其性质、形势以为聚散离合;因以分小大、高下,顺其势以为进退、离合,所以别远近、亲疏;随其性以为动静、阴阳,所以有刚柔、强弱。于是,“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乃各有所聚,乃各有所归。所以,天虽远,人可以悬象以识之,地至近,人可以成形以察之。俯仰之间,人所以法天地之道也。此所以人类文明可以较好的传承和弘扬也。

人类历史,总结为两个字,无非“治乱”。纵观中国历史,治乱虽各有因,无非是正与邪,善与恶,公与私的问题。如果统治者基本做到了扶正祛邪,遏恶扬善,大公无私,使上下和谐,内外和睦,人我和宜,天下各居其所宜,那么治世可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其三十二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andy言道阅读 206评论 0 4
  • 《黄石公素书》第1章原始诗解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至道不灭真情永恒 题文诗: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为一体也.道者蹈也:...
    琴诗书画阅读 309评论 0 0
  • 原始章 >> 如果心胸狭窄、目光短浅,只追求个人的、眼前的蝇头小利,其结果则是什么也得不到,什么也不能成就。 >>...
    小二王阅读 987评论 1 7
  • 其三 原文: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
    andy言道阅读 829评论 0 5
  • 第01章 【原文】 天命之谓性[1],率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3]。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
    苏缘sharon阅读 683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