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拆书匠
史上最传奇奴隶登场
本篇讲的是石勒的出场经历。
永嘉元年二月,山东的匪首王弥开始攻城掠地。他是封建时期第一个反攻中原王朝成功的人。他一开始投靠的是天师道的刘柏根,但是刘柏根很快就被王浚从鲜卑那儿带来的北境突骑给杀死了,王弥带着残部逃来逃去,接连两次都被兖州刺史苟晞暴打。
这个苟晞能力一直不错,305年司马颖下台后旧部公师藩骚动,就是苟晞把他平定了的。公师藩死后,冀州牧场的牧帅汲桑接过了大棒,继续号称要为司马颖报仇。307年,汲桑这支部队一直打到了邺城,并干掉了掉以轻心的司马腾。但是汲桑军并没有快活太久,很快就被万金油苟晞大败,同年就被给司马腾报仇的并州乞活军给干掉了。
汲桑这支微不足道的军队本来很可能在历史上留不下名姓,但是这支军队里面出了一个响当当的大人物,那就是石勒。
石勒,羯族人——匈奴羌渠部落后裔,属于当时社会鄙视链的最底层。
石勒十四岁时到洛阳行贩,嗓门洪亮,惊得路过的王衍仅凭声音,便把他视作大威胁。本想把他除掉,但是后来找不到人了。
此人生得颇具英雄气概,也就是为什么后来草原部众愿意追随他的原因。看相的人也断定他以后必成大器,但是,在短时间内,他仍无法改变人们对羯族的歧视。
后来并州大饥荒,石勒和他的部落走散了,于是他几经转折找到自己的赞助人郭敬,吃了两口饱饭,就建议郭敬连哄带骗地抓胡人做奴隶发财。天道好轮回!就在不久之后,他就被司马腾给抓去当奴隶了。当时战争物资紧缺,竟有将胡人充作军饷的生意。
最后石勒到了茌平,当地人师欢买了石勒做奴隶。有一个神话般的老者预言,未来就连天下兵王王浚都会死在他的手上。
胡人版“刘备”的起家背景
石勒在耕作时,常常能听到鼓角之声。这并非什么特异功能,而是那个时代真的到处在打仗,碰巧他耳力又特别好。其他奴隶把石勒的能力告诉师欢,师欢便免除了他的奴隶身份。恰好师欢又与牧帅汲桑相识,石勒便凭借自己相马的能力开始在汲桑手下工作。
后来石勒又差点被游军抓去,幸好有一只小鹿吸引了军队的注意力,石勒便趁乱逃走了。不久后又有一个神叨叨的老爷爷说是他放出小鹿救了石勒。由此,石勒更加相信自己是个人物。更重要的一点是,他明白了在弱肉强食的乱世,拥有自己的武装才是保全自己的最佳方式。他召集了十八人带领的部队,人称“十八骑”,遂落草为寇。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杂胡。与部落走失的胡人,动不动就被汉人武装拐卖、欺凌,按照小吏的话说,就是为石勒的崛起输送了大量的“阶级弹药”。
后来石勒跟着大哥汲桑,击杀了仇人司马腾,但是被苟晞打败,汲桑被杀,自己转而投奔了上党张㔨督,并劝服他去加入目前北境的最大少数民族势力刘渊。张㔨督被石勒的话唬住,于是赶紧跟随石勒投奔刘渊。石勒以这支部队领导的身份来谈入伙价格,换来了辅汉将军、平晋王的封号。
石勒这空手套白狼不禁让我觉得,乱世中,个人魅力与能力往往比已有的股本更有用。其实在太平世道也是的,钱输光了,一身本领在,就不难东山再起。
石勒让张㔨督当自己的哥哥,为他更名石会。之后石勒更是不止一次地帮人改名,发羯族户口,最大程度地团结“杂胡”。
离石勒不远处有一个乌桓人伏利度的武装,很难啃。刘渊派石勒去了。石勒成为间谍,渐渐笼络了伏利度的手下,随后将其架空,拿下了这股两千人武装。几次事件,都可以看作是石勒英雄气概的展示。
刘渊这儿奉行谁招到部队就归谁的政策,石勒的队伍也慢慢壮大起来。
308年初,刘渊分兵两路出征。一路以刘聪等十将南下太行,攻打壶关,一路以石勒等十将开拓华北平原。
中原地区,苟晞打死汲桑后,受到司马越忌惮,派去领青州刺史,也就是天师道王弥势力所在的地方。苟晞实行了铁腕镇压,结果受到王弥疯狂的反扑,在两个月间直接打到了洛阳,但是可能第一次比较紧张,所以战败逃走。和同伙合计后,投奔了刘渊。
九月,刘渊两大战将王弥、石勒陈兵邺城,逼得司马越遁走黄河以南。
十月,刘渊即皇帝位。即位之后,政治上就必须要打没有什么收益的洛阳以表明正统。而且,一直镇守太原的刘琨尚未消灭,并州并未统一,很难讲刘渊的决定是否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