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学习方法以及语言学知识

                                      英语强读写,弱听说是大部分中国学生的写照

大家好!我是马修。今天来讲一讲口语应该怎么样学,以及怎么去运用相关的语言学知识。

我们都知道造成我们听力差口语弱的原因是因为练习不够,没有语言环境的支持,但是我认为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原因,大部分人对我们大脑学习新语言的原理并没有正确的认知甚至是毫无概念,如果不清楚原理很容易造成瞎练瞎学,进展缓慢的情况出现。下面我会向大家阐述一下大脑学习新语言的原理。

潜意识与语言的联系

首先让我们来试试观察自己说话时的脑海状态,可以发现在我们说话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几乎没有任何思考的活动,通常是嘴一张内容自然就出来了,随心所欲,只有在表达复杂的内容时我们才会一边组织语言一边说话。这说明了我们日常的口语表达高度依赖潜意识。

潜意识就像是我们大脑的地下储藏室,如果表意识需要某些资料,潜意识就会从“存货”中将这些资料找出来并呈现在表意识中。打个比方,现在请你思考“特朗普是谁?”, 你会发现“美国总统”这四个字在脑海里凭空出现。实际上它并不是凭空出现,而是潜意识将答案呈现出来了。同样的,我们说话的时候内容也不是凭空出现,也是潜意识的作用,多亏了它,我们才能够不作思考,不间断的输出口语内容。做个形象的比喻,在人的口语系统当中,潜意识是自动驾驶,负责处理日常口语中高度重复的内容;表意识是主动驾驶,负责主动控制和组织语言。

潜意识是个庞大且复杂的学说,无法面面俱到,在这里我们只讨论它与语言的联系,不作其他表述。


想必你也已经猜到了,想拥有一口流利的口语,就必须保证潜意识里有足够的“存货”拿的出手,所以在你说话的时候如果出现卡壳,或是搜肠刮肚的在找单词完成你的口头表达的时候,不妨思考一下今天所讲的潜意识与语言的联系。

说之前,先学会听

这就和在跑之前,先学会走路一样,或者再形象一点:在学会跑之前,你得先有两条腿。

如果你的听力一般般还在拼命练口语,练再久也是寸步难行。“听”的能力在口语学习中经常被轻视,我们应该遵从大脑学习语言的规则,做好了“输入”,“输出”自然会水到渠成,如果没有足够的积累,大脑只会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这里要强调的另一个语言学概念是“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在听力培养中,我们要保证内容被大脑所理解,也就是听得懂,因为只有大脑理解了内容它才能被转化成知识,才有可能进入你的潜意识被长久的保存起来。注意!这和背诵记忆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背诵下来的内容属于机械记忆,它很难被你的潜意识接纳,不经常温故知新的话很快就会被遗忘,是非常低效且浪费时间的学习方式。

通常情况下,我们感兴趣,觉得有趣的内容会更加容易被理解,枯燥的内容更容易被大脑抗拒,所以要记得适时的变换学习内容和方式,避免单调重复。

概念关联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内容已经被成功理解了呢?

举个例子,当你听到或看到“John loves music”的时候,在脑海中如果清晰浮现出了相应的概念,明白这段话所表达的信息而不是中文翻译的时候,那就说明它已经被你所理解了。

换句话说,语言应该直接与其所表达的信息概念相关联,比如:

John → John的概念 

Loves → Love的概念

Music → Music的概念

John Loves Music → John loves music的概念

而不是:

John → 约翰 → 约翰的概念

Loves → 喜欢 →喜欢的概念

Music → 音乐 → 音乐的概念

John Loves Music → 约翰喜欢音乐→ 约翰喜欢音乐的概念

如果你把英语直接关联到了中文的意思上,那这就是无效的输入(Meaningless Input)。要知道,语言学习的本质,就是在不断的将新语言关联到概念上。全世界有7000多种语言,7000多种“水”的读法,可是“水”的概念只有一个,这个概念是不变的,明白了吧?

我们经常说,拥有英语思维,直接用英语思考,口语才能脱口而出,随心所欲,这背后就是看我们学习的新语言有没有正确的关联概念。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背诵记忆单词书可说是最低效且浪费时间精力的行为之一,因为单词书提供给你的通常都是翻译,而不是概念,对英语学习百害而无一利。如果你一定要这么做的话,要记得忽略掉中文翻译,将单词直接与概念相关联起来。比如说"Engagement",在记忆的时候,Engagement的含义就是“Engagement”,而不是“订婚;交战”或是其他一些中文含义。你应该做的是去理解Engagement的概念本身,这样当你想表达这个概念的时候,这个词就会被潜意识直接送出来。养成习惯以后,你会发现这是最棒的记忆方式,马修学英语的时候,除了元音字母aeiou以外可从来没有强迫自己背过任何东西,那时候看那些背单词书的同学们像看原始人一样,多么的愚昧和落后。

语言环境、口音、监控假说

我们都知道,从小在北方长大的人肯定有北方口音,南方人有南方口音,是环境决定了我们的口音。一个北方人移居到了南方,受环境熏陶时间久了,他的口音也会受一定程度影响,这是因为潜意识里他接受了许多南方话的发音特征。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我们希望老师的发音是纯正的,最好是外教,口音才不会被带歪。

这里所要表达的点是:口音并不是天生的,它和语言一样是后天习得的,并且可以被影响。

我们所要做的是搭建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在保证我们每天的语言输入量足够多之余,还要限制住语言环境的口音特征。比如说你想学美式发音,就要多听多看美国的影视剧,或者搬去美国天天找人聊天唠嗑,确保你只接受来自美国的口音影响,慢慢美式发音的特征会在你的潜意识里根深蒂固。这里涉及到的的语言学概念是“监控假说”,在语言环境的浸染下,我们会不自觉的对比和察觉到自己的语言错误并进行自我纠正。你会察觉到自己的语法错误,发音的差别等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感"。通过自我纠正,我们的口音会不断的趋向成熟,最终习得口音,这个过程大概需要400-500小时左右,语言天赋强的同学,这个时间可以被缩短。(不要嫌长,换算过来其实也就一年。)

只要你听的多了,潜意识里有足够的口音特征存货,你甚至能轻松模仿各个国家的口音。但是,这里要注意的是,我们习得的第一种口音会成为我们的核心口音,这当中主要是偏向习惯的原因,即使你能模仿各国口音,核心口音通常是很难被改变的,所以同学们一定要重视自己的语言环境是否良好,开一个好头,保证自己习得的第一种口音是纯正地道的。

这里有必要再补充两点:

第一是我们可以利用“监控假说”来跳过音标拼读和初级阶段的语法学习。这些知识完全可以通过语言环境自然习得。

第二是在语言环境的搭建中,外教老师其实并不是首选。因为大部分情况下,外教老师每周陪你的时间不过1-2小时,这在我们语言环境中的占比简直微不足道,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主要还是得靠各种影视剧,书籍和其他语言材料来源,搭建一个动态的语言环境让自己沉浸其中。

肌肉记忆

最后要说的是讲话生硬,发音不对的问题。

由于我们从小在中国长大,嘴部肌肉和喉咙已经形成了中文发音的肌肉记忆,所以在讲中文时我们的发音部位能够自然的去配合调整所需的肌肉群。英语的发音和中文差别很大,在保证了语言环境和输入的前提下,要多说多模仿,自我纠正口音,慢慢形成肌肉记忆,你的发音会变得越来越正,说话也会越来越顺畅自然。

最后总结一下:

潜意识与语言的联系:明白了潜意识在口头语言系统当中的作用,我们才更容易理解输入和输出的概念;

说之前,先学会听:要保证输入的量足够多,才有输出的条件;

可理解输入:输入的内容要确保被大脑所理解,无法理解就无法被转化成知识,也难以保存进潜意识中为你所用;

概念关联:学习中要记得跳过中文,将学习的新语言直接与其概念关联起来,才能保证口语脱口而出,同时这也是个高效的记忆方法;

语言环境和口音:要搭建良好的语言环境,保证语言持续输入的同时要注意限制语言材料的口音特征,通过练习模仿,自我纠正来形成习惯,最后习得口音;

监控假说:在长时间的语言环境浸染下,我们会不自觉的察觉到自己的语言错误并自我纠正,也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跳过无必要的且枯燥的音标学习,初级语法学习等等。

肌肉记忆,在做到了以上几点后,不要心急,多多练习让口腔形成肌肉记忆,讲话会越来越轻松自然。

马修今天分享的内容就到这里了,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实在违背了“简”书的精神,改天有空再写写其他的一些英语学习技巧和知识。

看完觉得有收获的,给个关注:)欢迎交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