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知乎回答了一个文字狱相关问题,突然想搬过来于是搬过来了。
以下个人观点:
现在大部分对清朝文字狱都有误解,认定所有文字狱都属于“因言获罪”。
这是把清帝的心眼看得比针尖还小。
但实际上一生奔走反清复明的三大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一直活到七八十(其中黄宗羲活到八十五岁,康熙三十四年);写出《桃花扇》的孔尚任仅罢官;雍正释放鼓动岳钟琪造反的曾静,并自辩《大义觉迷录》
文字狱中几个著名案例,如南山案戴名世,南山集到底有没有反清复明意识看了就知道,除他之外大多数人流放,此案中方苞后入康熙南书房;明史案中,查伊璜告发庄廷鑨,那本明史有没有反意还是看了就知道(直呼努尔哈赤为“奴酋”、清兵为“建夷”);此外,在这两大案之中,涉案人员本身性情狂傲,以至于从前树立的敌人落井下石的有多少,当事情闹大之后各种政治因素有多少,而文本本身内容究竟占了多大比重?这些实际上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此外还有雍正年间的“维民所止”案,获罪的查嗣亭(有趣的是,他和上面那个告发的查似乎同为金庸的祖先)看起来非常无辜,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当时的朝局中他属隆科多一派,雍正查办他应该是由于削弱隆科多势力的考虑,属政治原因;还有年羹尧案,政治原因就更明显了。
乾隆年间文字狱增多,而其中党争之类的其他因素恐怕也值得考虑。
我的意思不是说以上案件的处理都是正确光荣伟大,而是说所谓的文字狱实在不能看作是单纯的“因言获罪”事件,实际上因言获罪这一解读看起来过于荒唐无稽,可能是打算以此侮辱清廷智商吧…这就挺没意思的。单纯因言获罪跟“为了想搞你而随便找个理由”差别还是挺大的。
最近在读《长生殿》,洪升下狱,后人多解读说影射清胡人入中原因此获罪,但康熙根本没有追究戏本身的问题,四十三年康熙亲信曹寅还排演了这本戏。洪升获罪完全就是因为作死,在孝懿皇后刚死一月的时候排戏娱乐,要说康熙触戏生情迁怒有可能,什么都扯上明清易代问题太没趣了,真这样孔尚任还不千刀万剐……
好的我知道,清廷惩治太重就是昏庸残暴,惩治轻就是收买人心顾忌士子,他孔尚任是孔子后代不敢动行了我知道。这套理论不可证伪,天下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