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因缘巧合,和一位蒙氏园长,以及一位律师和她朋友在园里碰面聊起了蒙台梭利教育。这位律师朋友也是蒙氏的热爱者,之前住在本小区,孩子一岁八个多月时送到了那位园长的园里上了一个多月,至此教育理念重新被颠覆了,见识了小小孩也有大能力,很多之前没有预料到的都发生了。这和当年我初次进到儿童之家就被孩子们那各自忙碌的身影所吸引的心境是一样的。一朝相识便难忘。
没多久,这位律师妈妈就搬家了,离这边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在新家那边找了两家园都不满意,还是喜欢之前的蒙氏园。过来想请教怎么在家给三岁半的娃进行蒙台梭利教育。这个妈妈也看了一些蒙氏的书,也了解了一些儿童和之前的我们成人认为的不一样的地方。
她想买一些教具,在家里给孩子布置这样一个环境。但其实蒙台梭利教育的精髓并不在其教具。蒙氏教具只是帮助实现蒙氏理念的一种方式之一。
蒙氏教育的核心并不是眼花缭乱的蒙氏教具和蒙氏小活动,在家实践蒙氏教育的关键是从家庭观察和环境设计入手。跟随儿童的节奏和需要给她设计一个符合她/他的丰富的,有序的,真实的环境,就是蒙氏生活了。记得在培训的时候老师说过一句很让人震撼的话:蒙氏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一种多么高大上的专业的遥不可及的教育理念。只要你领会了蒙氏理念的精髓,随时随地,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蒙氏教育。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独一无二的发展节奏,有独一无二的个性气质。只有我们密切观察孩子的需求,才能设计出一个对孩子友好的个性化蒙氏家庭环境。
在家实践蒙氏教育的一大秘诀就是观察孩子,排除孩子发展的障碍,再引导,再观察,再排除,这也是蒙氏老师的工作要领。
蒙台梭利博士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孩子在不受大人的介入干扰,自己完成一件事以后的那种骄傲、高兴的表情,就是在像我们宣告他自我挖掘丰富内在的潜能的需要。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发展潜能,而不应该阻碍他的活动。”
除了有准备的环境,这是物质方面的,更重要的是有准备的心态。作为父母需要了解孩子各个年龄段的特点,于此,便能更加从容的应对了。
比如孩子处于自己喜欢动手做事情阶段,家里的环境是否支持孩子自己做,高度合适的洗手台,马桶,穿脱容易的鞋子,衣服,可以拎得动的扫把,簸箕,可以够得着的书架,可以使用的安全的小刀,剪刀等等。
0-6孩子的精神发展就如身体生长一样,一定时期合适的营养物质才能保证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社会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代替不了家庭教育。但愿我们都能做好孩子教育的第一步,助力孩子人生的起航。
—— 文章部分来自《蒙台梭利家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