獾并不怕死。死,仅仅是意味着他离开了他的身体,獾不在乎。因为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身体早就不听使唤了。他只是担心他离去之后朋友们的感受。为了让他们有心理准备,獾告诉过他们,不久的某一天,他会去下面的长隧道,当这一天到来时,希望他们不要太悲伤。
——《獾的礼物》
他吃过晚饭,坐在书桌前面写信。写完信,他在火炉边的摇椅上坐了下来。他轻轻地来回摇晃着,很快就输睡过去了,他做了一个奇怪却很美的梦,一点都不像他从前做的梦。
让獾吃惊的是,他正在奔跑。他的前头是一条很长很长的隧道。他觉得双腿非常强壮,稳稳地朝着隧道跑去。他不再需要拐杖了,他把它扔到了隧道的地上。獾飞快地跑着,在长长隧道里越跑越快,最后,他的脚爪离开了地面。他觉得自己在翻腾、旋转,起起落落,跌跌撞撞,却没有受伤。他觉得自由了,好像已经脱离了他的身体。
——《獾的礼物》
很巧,清明小长假的前一天,孩子选择《獾的礼物》这个故事,并且连着讲了好几天。虽然这本书的重点是想说,獾给其他的小动物们的礼物是爱,是帮助。但是娃的关注点却是:他为什么要写信呢?他写了信后,为什么要去那个隧道呢?
我想了想,回答她。因为他很老了,快要死了。死了,就要去那个隧道,永远离开我们。写信,是道别,是獾和其他的小动物说再见。
娃又问:就像我们以前养的小蜗牛吗?
我没想到,她还记得小蜗牛的死去。去年夏天,捡了只小蜗牛,在家喂养了半个月,结果不小心喂错了菜,小蜗牛死了。那是我第一次告诉她,死这个字。2岁多的她懵懵懂懂,认为死就是躲起来了,因为见不到蜗牛而急哭了。我带她下楼,让她自己把小蜗牛的壳放到草丛里,看着她认真的对着蜗牛壳说拜拜。然后她高兴的告诉我:“我送小蜗牛回家了,他回家后就不会躲起来了。”
昨晚,临睡前,她用睡衣把她的刺猬玩偶盖着,然后又很郑重的亲了亲小刺猬,才回房上床。我问她,小刺猬怎么了?她说,死了。我心里吓一跳,又问:“死了?”。她很认真的说:“嗯,死了。我刚才亲亲他,跟他说拜拜。”
我忽然发现,对于孩子来说,死只是一种离开,并不会像我们成年人想的那么可怕。而在孩子心里,无论是暂时离开还是永久的离开,最重要的是,好好道别。
上星期,孩子还有严重的分离焦虑,每次送幼儿园,在教室里跟她说妈妈走了,她就抓着我哭着不放手。每次都是陪着她,直到她的注意力不在我这里时,老师赶紧给我使眼神,让我离开。昨天上学路上,我对她说,今天妈妈好好的亲亲你,抱抱你,跟你说再见,再走,好吗?她想了想,同意了。走到教室门口,我没有像之前那样直接带她进去,而是停在门外,紧紧的抱着她,亲亲她,同时告诉她,放学了,我会第一个来接她。然后跟她挥手说拜拜,她破天荒的没有再像之前那样哭喊,而是瘪着小嘴,跟我挥手拜拜。而有了这样的道别,一整天,我的心里也都是踏实的。
今天早上,她主动跟我说:“妈妈,你今天也在门口好好的亲亲我抱抱我,再跟我拜拜,好吗?”
……
想到前几天,群里的妈妈们聊到遗嘱。我一边爬楼一边想,如果那年,爸爸有一份遗嘱留下来,我也许不会对突如其来的永别那么恐慌;如果当年,婆婆也留下几句遗嘱,队友也许就不会因为没赶上见最后一面,而抑郁了一整年。
我决定,我要好好的写一份遗嘱,每年都写,在来不及道别的时候,还能给我爱的人我在乎的人一次正式的道别。
如果可以,每一次的离别,都请和我好好的道别。
2017,跟着圈妈,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