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狐”隆美尔将军谈“将道”与“进攻精神”

隆美尔将军
隆美尔将军
隆美尔将军
隆美尔将军
隆美尔将军

整理撰写:我与乞力马扎罗
参考:《隆美尔战时文件》、隆美尔日记

推荐者:任正非先生

宏观思维建议看一点历史和哲学,我曾推荐看三本书。有三位德军的著名将领留下的三本书,对德国二战战略有非常深入的思考。

第一本:古德里安的《闪击英雄》,对如何用新技术改变战争模式以及德国进攻苏联的战略有细致的思考和讨论;

第二本:隆美尔的《战时文件》,这个日记是英国大战略家李德·哈特亲手整理的,看这些内容才能琢磨出如何在运动中集中兵力,在点上突破进而取得全局胜利,以及领会当将军的真谛;

第三本:曼施泰因的《失去的胜利》,要领悟他决战欧洲大陆的战略是怎么构想出来的,马奇诺防线是怎么被废掉的,他构想这个战略所依据的战略原则是什么。

一、隆美尔的介绍

隆美尔的爱情:热烈,专一。无论他走到哪里,在哪里作战,都怀揣着妻子照片,坚持每天写信。隆美尔:我既不给其他女性机会也不给自己犯错误的机会。

隆美尔不苟言笑,性情严肃。生活很简单,规律。

隆美尔的斗兽精神:先发制人。

隆美尔的发迹史:隆美尔一战后成为无名教官,幸亏遇到了贵人希特勒的欣赏。隆美尔在一战后在连长任上做了14年,1929年,他的人生发生了改变。隆美尔做了希特勒的警卫员。1936-1937年,隆美尔是希特勒的警卫员,1937年出书《步兵攻击》,轰动全国,受到希特勒的欣赏,晋升为少将军衔。隆美尔做上尉14年,从少校到少将只有10年,从少将到元帅只有5年(1937-1942)。隆美尔最初是赞同希特勒的大德意志扩张理念的,也感怀知遇之恩,后来开始怀疑,认为德国必败无疑。很多人评价他缺乏战略眼光,但战术上却很成功。1939年二战爆发时,隆美尔想从警卫营营长转为装甲师师长,但隆美尔并没有在装甲师干过,软磨硬泡后,成为一个弱轻装师的师长。但是隆美尔历经三个月时间,1940年,第七装甲师无往不胜,成为了最牛的师。德国高级将领在部队、军校、统帅部都干过,而隆美尔没有在统帅部干过。

隆美尔是二战中唯一一个生前被人吹捧,死后殊荣不断,且能够得到敌人认可的传奇将军。

二、战争及领导思想

进攻、进攻、再进攻!——隆美尔

先炮击后瞄准:第一次与法国机械化部队交手,我们一开火,法军就仓皇撤退了一从许多次的经验里面,我已经发现了一条定理,那就是在两军对战之中,谁先动于用火力来压制敌方,多半就可以获得胜利,而停止不动、等候战况发展的一方,则多会被敌人击败。先头纵队应该让他们的机关枪做好随时射击的准备,只要一听到敌人的枪声,马上就开火还击。即使我们还未发现放人的正确位置一这条定理也还可以照样应用,那就是把火力向着人所占地区扫射。根据我的经验,只要能遵守这一条规律,己方的死伤数字定可以大减。若只是就地观察寻找地形的掩护,而不先开火,或者是想等待援兵到达之后,再采取行动,都是犯了根本上的错误。

持续进攻:当一个指挥官获得了一次决定性胜利之后,假使他把战略目标看得狭窄,将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因为这正是扩张战果的最好时机。胜利者得一直在后面拼命穷追,否则四处乱跑的敌人就会逐渐集合起来,很快组成一支有力的军队,继续作战。之所以会放弃追击,通常都是因为补给线越拉越长,使军需人员感到应付不了,一般来说,大多数指挥官都太纵容军需人员了,让他们去估计补给上的可能性,甚至是决定战略计划的限度。所以,军需人员都养成了一个坏习惯,遇到一点小困难,就抱怨发牢骚,而不会想办法去解决困难。每当打完一次决定性的胜仗之后,指挥官若是听信军需人员的意见,放弃追击,那么历史会告诉我们:你丧失了一个可以彻底歼灭敌人的最好机会。在做这种决定的时候,饱读兵书的将领通常可以找到许多统计数字和前例,以证明还是不要追击的好,可是事实却告诉我们,常常有智力极高的将领被智力差一些而意志较坚定的敌人击败。

指挥官素质

1、对于指挥官和部队,都要求他们发挥极高的随机应变的能力,而有时指挥官却无法达到这个要求,有一件事值得注意,就是某些指挥官会为了补充燃料和弹药,而浪费很多的时间,或是在车辆的保养上花费太多的功夫。即令明知道要迅速攻击,才有获胜的希望,他们也还是好整以暇,一点都不紧张。在一次作战中,指挥官要把握住的就是时间观念,他应尽最大的力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他的使命。一个指挥官的推动力和精力要比他的智力更为重要——这是纸上谈兵的将军们不易了解的。

2、我在昔兰尼加作战中所获得的经验,就构成了我日后作战的主要基础。在行动中,我已经对我的部队做了严格的要求,远超过一切前例,所以能建立起我个人的标准,每个人都一再地被强迫着重新学习,认清了过去的旧标准远不及一般人所能发挥的能力水准,所以我们实无再遵守至必要。

3、指挥官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自己的战场以及敌人的位置都要彻底了解。两军相搏的时候,指挥官的能力是否强、经验够不够,都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他们对战场的认识。尤其是当情况正在发展、结果尚无法预料时,更是如此。所以指挥官必须亲自去观察战场和战况的发展,从旁人手里转来的报告通常不太适用,不足以当做做决定的凭据。

关于闪电战

这位师长对“闪击战”的意义似乎并不了解,那就是:集中兵力于一点,强行突破敌阵,向两边卷动以确保侧翼的安全,再像闪电一样透入,不让敌人有反击的时间,即已深入敌人的后方。我估计,以当时敌我双方的兵力来计算,这样的作战实在颇有成功的希望,唯一的问题就是指挥官要有主动的精神和现代化的思想,不幸的是,在出击之前,我没有亲自训练过这些部队,否则,绝不会遭遇这么多的困难。

在机动的行动中,最重要的就是物资,而人力尚在其次。机动战中假使没有战车、大炮和车辆,则虽有最优秀的战士也没有用处。所以一支机动部队,只要战车被击毁了,那么尽管人力损失很小,它也就丧失了战斗价值。阵地战的情形却完全不同,只要有战防炮和障碍物来对付敌人的装甲攻势就可以了,所以阵地战总是一种“杀人”的战争,而不像运动战是以“摧毁物体”为目的。我的攻击部队之所以遭到高度损伤的原因,是由于他们的训练不够,即便是一个最小的动作,其中都有一定的战术技巧,足以减少死伤的损失,这是士兵们必须了解的,需要谨慎小心的时候却拼命往前冲,结果自然是死伤众多,反过来说,当真正需要果敢猛进的时候,却反而畏缩不前,当然就丧失了有利的机会。

沙漠战争守则

在二次世界大故的所有战场土,也许只有在北非,战争可以采取最“进步”的形态。双方都使用完全摩托化的部队,在一望无涯、毫无障碍的沙漠上,可以获得梦想不到的最天可能性。只有在这个场上,摩托化战和战车战争的原理才得以充分应用,甚至还可以做进一步的发展。只有在这个战场上,双方的主要部队曾经进行过纯粹的战车战,虽然偶尔也有静态的战斗,但是无论知何,运动战总是整个战争中主要的阶段,它完全以机动的原理为基础。

对于一个摩托化和装甲化的敌人,非摩托化的步兵师只有在占领预设的阵地时,才派得上用场。一旦这个阵地被透入或是被迂回,逼得他们非退却不可,那么就变成了摩托化部队任意屠条的对象——因此他们只好死守阵地,战到只剩一人一弹为止。在全面的撤退中,步兵会引起很多的困难。

在1941-1942年间的冬季,当我们撒出昔兰尼加时,许多的步兵单位就都成了我们的包袱。若非我方装甲部队特别英勇的表现,则这些步兵早已断送在大沙漠里。这就是以前格拉齐亚尼失败的原因:当时大部分的意军都是非摩托化的步兵,在摩托化的英军追击之下,马上就溃不成军。而意军的摩托化部队,为了保护他们的步兵,遂不得不与英军交战,结果也是同归于尽。

在一个平坦而便于驾驶的沙漠地形中,包围住了一个完全摩托化的敌人后,接着就会想把他们围歼掉,但这是作战中不易达到的一个目标。因为任何一个完全摩托化的部队,假使他们的编制实力还算完整,而且又位于一个适当的地形上,那么要想突破这个临时的包围圈并不会很困难。由于他们机动性强,指挥官可以马上集中兵力,在包围圈上选定一个适宜的地点攻击突围。在沙漠中曾经有很多这样的战例。

所以,假使要想使被围的敌人毁灭的话,其可能的条件有下列三项:

1、因为燃料缺乏,便摩托化部队丧失了机动性,或者是被围部队中包括着非机动化的单位,且又是必须加以顾虑的。

2、指挥不当,或是指挥官已经决定牺牲某一部分的实力,以救出其他的部分。

3、战斗力早已瓦解,有崩溃和解体的现象。

除了1和2两项是其他战场上常有的现象以外,要想把被围的敌人消灭在包围圈内,其唯一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先在交战中予以重大的打击,瓦解他们的组织力量。我想把一切以消耗敌人抵抗力量为目的的作战

都定名为“消耗战”( Battles of Attriton)。在摩托化战争中,对敌军物资的消耗和对敌军组织的破坏,才是一切作战的直接目标。

在战术方面,进行消耗战时,必须用最高度的机动性,下列几点特别值得注意:

1、最主要的努力就是要在空间和时间方面,使己方的兵力能够集中,同时更要设法找到敌人的“空隙”,趁机分割敌人的兵力,以便把他们逐一消灭。

2、补给线特别敏感,因为所有的燃料和弹药,以及一切战斗所必需的物资都得经过它运到战场上去。所以,一方面应该尽可能地保护自已的补给线;另一方面更应该尽可能扰乱敌人的补给线,甚至切断它们。

因为物资的补给是战斗的最基本先决条件,所以必须加以最优先的保护。

3、装甲(战车)部队是一个摩托化军团的核心。其他的部队只是辅助性质,都跟着它转。所以对于敌人装甲兵力的消耗战,应该尽可能地使用战防单位来担负。自已的装甲兵力应该留作最后打击之用。

4、侦察报告应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送到指挥官的手里。他应该马上做决定,并且尽快付诸实行,因为反应的速度足以决定会战的结果。摩托化部以的指挥官在作战时,应该尽量接近他们的部队,而且应该把通信工具带在身边。

5、为了获得奇袭的效果,使敌人感到迅雷不及掩耳,我方的意图一定要尽量保密。为了使敌人的指挥官狐疑不决、犹豫不前,应该善用一切欺敌的手段。

6、一旦敌人被击败,应该尽量追击以扩张战果,速度第一。并设法彻底摧毁故人的战力,使敌人永远没有重整兵力的机会。

关于技术和组织方面,在沙漠战争中最应该注意的有三点:

1、战车方面,最基本的要求是它的运动性能、速度和长射程火炮——火炮的射程越长,我们的手臂也就越长,可以先打倒敌人,使敌人无法还击。装甲的厚度并不能代替缺乏的火力,因为装甲越厚,则运动性

能和速度必然受到影响,而这两者却又是战术上必不可少的条件。

2、炮兵要有长的射程,更重要的是必须具有极大的机动能力,并能携带大量的弹药。

3、步兵的用途仅限于占领据守阵地,其目的是为了组织敌人进行某项行动,,或是迫使敌人从事某种行动。一且这个目标达到之后,步兵就应该迅速撤走,转用到其他的方面去。所以步兵也必须机动化,其装备应能使他们迅速赶到战术性要冲的地位。占领必要的防御阵地。

根据我的经验,果敢的决定常能获得最大的成功。不过一个人在战略上和战术上的果敢,与所谓“军事性赌博”之间的差别是:果敢的行动不定有十足成功的把握,但即使失败之后,也一定会下留下足够的兵力,来应付一切未来的情况。反过来说,赌博的结果不是完全的胜利,就是完全的毁灭。

在这次会战之后,我曾到英国著名军事评论家李德·哈特的篇文章,他认为英军在非洲战役中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英军将领始终摆脱不了步兵战争的思想。对此我也有同感。英军的指挥官并没有从1941年到1942年的失败中吸取新的教训。当一个国家的军官团已经发展成型且有悠么的传统之后,它的典型

特征就是不肯再接受新的思想和发明。因为这个缘故,普鲁士的军队才会被拿破仑击败。在这次大战中这种情形更为明显:在德国也和在英国一样,有许多军人的头脑都已经僵化了,对现实缺乏适应能力。他们制定了一套军事思想,连细细枝节都规定得非常仔细,认为这是一切军事智慧的最高权威。任何新的思想只有在符合他们的标准时,才会被接受。任何在这些标准以外的东西,都被他们当作一种“赌博”;即令是成功了,也认为这不过是偶然的幸运而已。由这种态度所产生的主观偏见,其后果真是糟不可言。

在军事伦理学方面,一个光荣的传统很重要,但是就军事指挥方面而论,这却是一个极大的包袱。现今指挥官的职责要时常注意利用新的技术改革旧有的技术;并能针对此时此地的现实条件,随时调整他的战争思想,假使环境需要,也应该能使他的思想,从里到外彻底改变。

从我们学到的教训当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在摩托化战争里,一定要运动迅速、反应敏捷,只有这样才可以产生决定性的作用。部队必须要用最高的速度维持着完整的合作,然后进入战场。高速度即足以决定战争的胜负。所以在训练部队的时候,军官和军士一定要有注重速度的观念。

照我的看法、一个指挥官的任务绝不只限于“指挥若定”而已。他不能专以纸上功夫为满足,必须经常到前线上去视察。其理由如下:

1、正确抵行指挥官的作战计划,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千万不要假想所有的人都能恪尽职守,并且在战场上能够随机应变;其中多数的人都是受着“惰性”的支配。他们总可以找到一些理由,作为不能达成任务的借口。像这一类的人,要让他常常感到主帅的权威、这样才能使他化消极为积极。指挥官是会战的主要推动者,必须亲自控制一切行动,所有部队都必须常常意识到他的鞭策威力。

2、指挥官一定要不断努力,使他的部队能够与最新的战术发展永久保持着齐头并进的状态,并坚决地要他们把这些理论付诸实践。他必须经常注意部下在训练的时候是否合于最新的要求。对部队而言,最好的“福利”就是第一等的训练,因为它足以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3、据挥官对于最前线的一切必须要有一个直接的认识,同时要完全了解他的部属实际面临的各种问题。一个指挥官要想成功,最主要的就是他的思想绝不可以定型,绝不可以僵化,一定要适应他周围的环境。

4、指挥官和他的“人”一定要经常接触。他要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情绪。全军将士对他必须要有十足的信心。有一条最重要的原理,必须经常记在心里:指挥官绝不可以只从表面上关怀他的部下,以为这样能骗过别人。要晓得即便一个普通的士兵,也都有一个非常灵敏的鼻子:能够嗅出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关于制空权

在这一次作战中,我们学到了一个最重要的教训,这个教训攸关我们今后对战争的一切计划和执行步骤。那就是,假使对方握有强大的空军实力,能够掌握着制空权,并且能够使用大编队的轰炸机,不顾一切拼命地做大量的空袭时,在地面上的行动,其能够完成的可能性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我方的行动迟缓,无异于使敌大的速度增加。因为速度在摩托化战争中是一个极重要的因素,所以班负之数也就不问可知了。

此外,既然享有制空权,那么就可以使对方的补给纵队受到极大的打击,因此不久即可以使对方感到严重的物资匮乏。借着空军对通到前线上的道路做经常不断的监视,就能使敌人在白天里的补给运输完全停止,而逼得他们只能在夜间进行,时闻被掩得很长。给物资如果不能及时到达线部队的手上,部队将丧失机动性,无法行动。凡此种种,都使我们获得一个必然的结论:我们真正需要的就是空中的均势,至少要接近均势。空中的均势建立了以后,以往我们熟悉的战争规律才可以继续生效—一当然,由于双方的空中活动都很频繁,所以在战术上不免要受到相当大的限制。

而我们为了应付英军的空中优势,在防御方面的布置要尽量设法使其无法发挥作用,由于现在我们最大的威胁是来自空中的敌人,所以不能再依赖摩托化的兵力做机动性的运用,因为他们在这种情况下最容易被敌人的空袭擢毁。我们必须用阵地战的方式来抵抗敌人,这种阵地的构造必须坚固到能够挡得住任何近代武器的攻击。

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事实:/敌人可以利用他们的空军随心所欲地阻止和延误我们的作战。他们的攻击在白天当然不成问题,黑夜里也可以用降落伞来投掷照明弹。根据这六天苦战的经验,可以看出任何时间表在此刻都已经变成一张废纸了。也就是说,我们的阵地要有足够的强度,可以供局部的守军独立死守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甚至在完全没有作战预备队的情况下也能固守—在敌人空军阻击之下,所有增援的兵力纵然能到达前线在时间上也一定是一误再误了。

英国人的空中优势,已经使我们过去战无不胜的战术规律随风逝去,除了我们也能拥有一支强大的空军外,我们对于敌人的空中优势,就再也不可能有第二个真正有效的对策。在今后的任何会战中,美英的空军力量将会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拜尔莱因将军附注:从以上文字可以看出盟军的空中优对路美年的作战观点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后来的很多决定都是根据这段经验而来,例如1944年防守法国时,他力主在滩头决战以阻击敌人,而反对一般的“正统”观点—一将敌人引至内陆后再出动预备队去消灭他们。

无希望的会战

照我看,这正好是经济学教授与发财的商人之间的区别:商人在理论,可能没有教授那样高明,可是他的观念却往往都有事实上的根据,并且也肯用全部的意志力来使其实现。反之,教授对于现实的观念往不

正确的理论很多,但却缺乏兑现的能力与勇气。结果发财的都是商人,而不是教授。

同样,真正作战的军人和纸上谈兵的专家之间,也是大有区别。不专以军事为限,包括整个的生活在内,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执行的能力。这就是一种足以让人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完成某一个特殊任务的能力。一个知识分子型的军官,通常只适合当幕僚,因为他善于批评并提出供讨论的资料,但不能实行。任何高明的结论都需要指挥官强大的执行能力,才能使它付诸实现。

卡瓦莱罗元帅所代表的是一种头脑很聪明,但意志却很薄弱的典型军人,这种人只能坐办公室,不能打仗。举凡补给的组织、人员的指挥,以及一切有建设性的工作,其所需要的不仅是智慧,还需要精力、推动力和意志力,然后才能排除万难达到目标。学者型的军人多半把战争看作一个纯粹斗智的问题,因而看不起精力和推动力,认为那是“匹夫之勇”,可是他们自已却正缺少这种“匹夫之勇”。这些人每每自命不凡,认为好事都属于他们,而坏事都是属于那些“匹夫”的。到了今天,无论是在德国或意大利这种心态都有澄清之必要。

不久我们也发现,元首大本营对于非洲的情况,似平并没有更清楚的了解。有时一个人在负有盛名之后,反而是一种痛苦。一个人当然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限度,但是旁人却希望他能创造奇迹,若是打了败仗则更不为人所谅解。管理的失当、作战的错误、主观的偏见和拼命寻找替罪羊,现在都已经达到最白热化的阶段。而真正成了牺性品的,却是德意两国的士兵们。

前几天,当隆美尔元帅驾车从部队身边经过的时候,士兵们对他的欢呼非常动人。有一正在攻击中,他去一个新到的师那边,这个师是他过去不曾指挥过的。他一直跑到了最前线,和侦察兵一起卧倒在泥地上面。他的老部下也许司空见惯,可是对这些人而言,真是前所未见。更没有哪一个指挥官可以获得部下这样的尊敬和爱戴。

到令天,我来非洲已经整整两年了。两年以来,都是在不断的激烈苦战中,面对的敌人多半具有很大的优势。在今天,我想到我所指挥过的那些英勇的那队,他们忠于国家尽了军人的职责,而对于我的领导尤其表现出无比的信心。我必须努力忠于我的职守,一方面是站在个人的立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全体,不

得不如此……今天我们的处境已经是风雨同舟,必须大家努力来解除我们周围的致命威胁,但补给的问题带来很太的田扰。我希望我这永远不离开部队的决心,最后能获得上级的认可。你一定也懂得我的心情。作为一个军人,舍此无其他途径可循。

军官训练

我和我的幕僚们对所有这些无谓的军事理论一概置之不理,因为技术上的发展早已把它们打倒了。未来在战术方面的领袖人才将是战斗中的决定因素,因为未来战斗的主要着眼点,就是要在战术上把敌人加以毁灭。这种领袖人才不仅在智慧方面需要高度的天才,同时在个性方面也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足以负得起他应负的责任。如此,所以决定会战胜负的因素是心灵的弹性、勇于负责的个性、谨慎和大胆的微妙混合,以及对于战斗部队的控制力量。关于未来军官团的训练问题,我认为对于下列几点应特别加以注意:

(一)对于高级军官的基本训练,应特别重视技木和组织方面各事项的一般了解。这种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受教的人能够保持一颗独立的心灵。所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教会军官们对有关基本原则的问题,如何保持着一种批判性的思想。对于以往某些伟大军人的观念固应理应尊重,但绝不可流于迷信,甚至连讨论都不敢。大要对于基本原理能有相当健全的了解,则任何具有合理冷静头脑的人,只要他的思想不受到限制,那么他自已一定可以把一切细节做好。

(二)在观念建立以后,马上要加以执行。这是精力和主动精神的问题。一个军人所需要的是现实智慧和精力的结合体,一有企图,马上就要彻底地付诸实行。青年军官从他开始受练起,就该明了:他所需要的精力应该和心智一样多。伟大的胜利常是军官精力的总成绩。

(三)多数军事理论家都忽略了部队的心理问题。一般人都认为有平均标准的表现就可以满意了。事实上,对于士兵对战争的态度实应有深刻的认识,此点极为重要。今天,要一个人离开他的家园,在最困难危险的条件下来到前线上尽忠职守,心须有极高度的理想和精神,才能够达成这种任务。所以指挥官对这一点绝不可存有任何的幻想。军官们一定要尽量设法使他们的部下保持这种理想的精神。

若是能够对心理问题做很精巧的处理——以身作责是一个主要的办法——则部队的表现常常可以好到难以想象的程度。最重要的是,指挥官对他的部下,必须设法建立一种“个人性”和“伴侣性”的接触,但是对他的权威却又丝毫不能放松,每当攻击开始之时,在土兵中绝不可以有这种想法:认为他们的死伤数是可以用或然率定律事前计算出来的。因为假使这样一来,他们的热心就都会冷却了。士兵们的信心必须经常加以提高,否则会慢慢丧失殆尽。当士兵们进入战场的时候,一定要使他们怀着一种轻松的心情,并且使其对在上面领导他作战的指挥官,一点都不感到怀疑。

在对苏作战中,德军常常没有注意到这种原则,往往毫无目的地把整师整军的兵力任敌人去吞食。其结果使所有的官兵在进入战斗时,都怀着一颗沉重的心,一点都不想勇往直前。一个军队被迫和强敌作战时,最要紧的是必须特别小心,不要让任何单位陷于死地或绝境。只有这样才可以减轻恐怖和焦急的心理作用。对所有的军官而言,都应该特别重视部队的心理问题,应该学会如何适当处理。

(四)当两军相遇在战场上的时候,双方的指挥官依照他个人对敌情的判断和他想如何击败敌人的意图,都各自有他的特殊作战计划。而战斗就从这两方面之中发展出来。在历史上只有极少数的会战是完全依照一方面的计划而发展的。其理由通常不是胜利者在量和质两方面都占了绝对的优势,就是失败者完全无能,完全没有抵抗的能力。在开阔平坦的地区做现代化的机动战争,一场会战将不再是几日之内就可以解决的,双方对于主动权的争夺,可能在一个地区中拉锯达数星期之久。在这种环境之下,指挥官最主要的特长就是要子解他的对手并且能料想到对手的心理反应。高级指挥官对战斗中的心理问题,必须密切注意,他并且要学习利用这些有关心理问题的知识。

(五)在训练方面,必须力避免每一个军种和每一个兵种走向过分专门化的趋势。在德国,空军和陆军经常在“斗法”之中。这种权力的斗争像在拆自己的台。一定要注意三军间和各兵种间的团结,千万不要让他们发生分裂和对立的现象。

在两条火线之间

在机械化的战争当中,即令是兵力较少的部队,只要能满足下面这些条件,那么一个指挥官必有相当的战术性机会可供使用。

(一)他的兵力一定要能保持完整的状况,并且保持他们的战斗力。

(二)在退却中,对于每一个新的集中地区,都应该储存着相当数量的燃料、弹药、粮食和其他可供补充的装备。敌人前进得越远,则它的补给线就拉得越长,他为了确保自己在补给上的安全,在后方所留置的部队就一定会越来越多。在前进的时候,补给线越拉越长,而在后退的时候,补给线越缩越短。所以最后一定会有那一天使退却的部队对敌人具有局部的优势。假使在这个时候,能够获得适当的燃料和弹药,那么在战术上一定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原本撤退的一方可以回转过头来,向前进中的敌人发动攻击,并把他们击毁—假定敌人蠢到会在这种情况下寻求作战的话。执行这种作战的时候,一定要使用最快的速度,使敌人无法调集他们的增援兵力。

有了战术性的成功后,必须毫不容情地扩张战果。因为不花什么气力,就可以把一个溃败中的残敌完全歼灭掉。留到明天,他们可能又会恢复作战能力。

以非洲战场的情况看来,对我而言,任何举动都是冒险,因为我的兵力总是处于劣势的地位,但是我从来不“赌博”,即令是在最果敢的作战中,我手里还是控制着足够的兵力,以便应付任何的意外。不过当时局演变到现在这个样子,我只好冒更大的险。

反思非洲战役和诺曼底登陆

除非在数量上有绝对的优势,而忽略一切有关部队勇气的问题,否则一个会战的胜利绝不是胜利者单方面计划的结果。决定胜负的不仅是胜利者的优点,失败者的错误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这个规律可以应用在非洲战场上面:因为英国人在前线犯了很多错误,才使我们有可能胜利。以下就是英国第八军团失败理由的简述:

德国所有的装甲部队在战争以前就已经有很好的理论基础,感谢古德里安将军的努力。我们在装甲部队的训练和组织方面,都已经达到了可以实际运用的标谁。而英国人却是保守成性,他们的奂责当局对械化战争的理论,几乎是拒绝接受—虽然最初研究这种理论的人是他们。在战争刚开始的时候,英国人在战事方面的发展始终不会超过步兵战车和轻型侦察战车的阶段。他们对机械化战争的训练也不注意。对运动的速度弹性以及指挥官与部队之间的密切接触,他们都完全不讲究。不过只有侦察单位却是唯一的例外,他们的侦察单位要算是第一流的。

因为前任积有许多痛苦且可贵的经验,所以蒙哥马利就坐享其成了。同时,我方的补给情形越来越恶劣,而盟军的物资却大量地流入北非,所以蒙哥马利所拥有的物资优势,要比韦维尔和奥钦烈克都大得太多了。蒙哥马利在拟订计划时,任何小细节都不会进漏。他放弃一切书本理论,而完全以经验来当作指南针。他对防守和进攻都拟出了一套系统的方法。他的原则是绝不打没有制胜把握的仗。当然,这也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他必须具有物资优势,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他非常谨慎。照我来看,似乎有一点过度,不过他本来就不需要冒险。尤其是在他的后面有大人物的支持,供给他所有需要的物资。

毫无疑问,蒙哥马利应该算是一个战略家,而不是一个战术家。在一个机动的会战中,指挥一支兵力,对他而言并不算是非常在行。虽然事实上他对某些战术原理也应用得很不错,但在较高级战略计划方面,他应该可以有更伟大的成就。在诺曼底侵入战中,盟军就是由他所指挥的。我们很难有机会可以指控说,蒙哥马利曾经犯过一次严重的战略错误。

一般说来、通常英国的高级军官,在思想方面都偏重战略,而比较轻视战术。其结果使多数的军官在订作战计划时,都只注意到在战略上他们希望获得的目的,而忽视了他们在战术上有无达到此种目的的能力。

从整个战局上看来,英国人不断调换他们的原司令,实在是一个很大的错误。结果是强迫新人要一再重复地学习前人所已经学过的痛苦教训。这些英军的指挥官都是很有能力的军官,只不过其中有一部分具有偏见一一许多德国将军刚刚到非洲的时候也犯有同样的毛病,当他们碰了第一次钉子之后,便知道改变方针。可是英国当局却常常不等他们再有试验一次的机会,就先把他们撒换掉了。

最使人感到惊异的,却是美国人对于现代战争的适应速度实在是太快了,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素来崇尚实用主义和物质或义,他们也一向不重视传统和无价值的理论。由于注重实用,而且善于争取主动,再加上他们的物质资源丰富,结果使美国在经济方面成为世界上的第一强国。就今天的世界局势而论,一个国家具有最古老的传统,或是人民具有最高度的牺牲精神,都没有什么用处。而真正最重要的却是钢铁和石油的产量。美国陆军无论在组织、训练和装备等方面,都显出他们具有极大的想象力和远见。而更重要的是足以证明美国人民有采取一致行动,建立一个具有真正打击力量的战争机器的决心。在极短的时间内,他们凭空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陆军,在装备、武器和组织等方面,都达到了独步世界的标准。虽然在某些装备的素质方面,我们可能居于领先的地位,但是美军的组织可以说是具有“普遍的平衡下,而装备兵器方面是在不断的发展中,这都是我们所望尘莫及的。

无论就战术感面。诺曼底登陆都要算是一个一流的杰作。它证明美国人至少在技术方面具有足够的勇气,敢于使用许多在过去所不曾试用过的工具。欧洲旧派的将军们若是有这样大的兵力,当然也可以执行同样的侵入战,但是他们绝不会有这样精密的准备一无论在技术,组织和训练哪一方面都莫不如此。我素来很重视盟军的力量,可是他们的战争机器能如此复杂,而又能运用得这样顺利,也出乎我的意料。

在突尼斯,美军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才学到了一些经验,而这个经验对他们却有很大的贡献。即令在那个时候,美国将军在对部队作战术运用时也已显示出他们很高明的本领。不过一直等到我们看到巴顿军团在法国境内的成就,才知道他们在机动战方面也已经有如此惊人的成绩。凭良心说,美国人对非洲战争的经验,所获得的益处似乎要远比英国人为大,这也可以证明下述的公理是正确的:教育要比再教育容易。

我们在北非战役中所占有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优点,可能是当我们在1941年到非洲去的时候,我们的人员比较容易接受新的训练。我麾下的军官,尤其是青年的指挥官和参谋人员,在思想方面都比较现代化,不像英国军官们那样受着保守主义的束缚。

从一开头,我们的努力目标就是要使我们的军队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而且能够惯于高速的运动。若是军官们不具有足够的主动精神,使他们的部队勇往直前,或是过分拘守传统的观念,都会毫不客气地被免职,甚至被送回欧洲。对于低级的参谋人员,我并不注意他们的战略知识是否充足(实际上低级军官何必一定要懂得战略),最重要的却是他们对战术应该有很好的基础,有能力应付当前的许多战术间题。我也设法使我和前方战斗部队之间保持着极密切的通信联络。我的结论是:最好的办法是把司令部设立在前线的附近,设有无线电装备,并用一支强大的卫队来加以保护。对于我的军官,我要求他们能够吃苦耐劳、身先士卒和以身作则,

这样才能使军队产生一种优良的团队精神。在我指挥的德国部队当中,从来不曾发生过士气崩溃的现家,也不曾有人由于失望和疲倦的原因而向敌人投降。部队总能够自动保持良好的纪律,甚至是在最艰难的环境之下。

德意两国的最高统帅部使我们白白放弃了在北非获胜的机会。由于许多德意两国的兵力在突尼斯做了无畏的牺牲,结果使我们在意大利南部再也挡不住盟军的登陆。盟军在这一次试验成功之后,更增强了信心,使他们敢于险在法国登陆。全凭着我们部队的英勇奋战,以及凯塞林和魏斯特伐两人的卓越领导,才使意大利的战线没有立即崩溃。但是突尼斯的悲剧却使墨索里尼的威望一落千丈,而更使他那个重建“罗马帝国”的幻梦也跟着消失了。

虽然盟军在意大利的山地中已经被阻住了。可是不久以后,就在诺曼底发动了更强大的登陆,用他们的炮兵、故车和空军,把我的部队打得粉碎。我们不可能有力量同时担负三条战线的作战)。苏军在东线方面已经突破了我们的防线,击毁了我们好多个师的兵力,并且逐渐往西逼迫。现在我们在极大困难之中,用尽了手头的最后预备兵力,才算是勉强在东西两方面各自拼凑起一道新的防线。所以,在德国上方的天空,已经变得非常黑暗了。

隆美尔谈“将道”

在19世纪的最后25年当中,所有欧洲各大强国,都开始用比较合于“知识分子”阶级典型的军官们,来从事所谓参谋本部的工作。这些人所受的教育都是把战争当作一种科学看待。施利芬认为:“总司令就是一个军的投脑”这个观念已经为各国所普遍接受了。选择军官的标准主要是要看他有无文人的气质。这种注重军官知识训练的观念,是由于下述事实所导致的必然后果:

我和我的幕僚们对所有这些无谓的军事理论一概置之不理,因为技术上的发展早已把它们打倒了。未来在战术方面的领袖人才将是战斗中的决定因素,因为未来战斗的主要着眼点,就是要在战术上把敌人加以毁灭。这种领袖人才不仅在智慧方面需要高度的天才,同时在个性方面也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足以负得起他应负的责任。由于部队摩托化之后使得未来在战术上的可能性益增复杂,所以对于一个会战的过程,最多只能做一个大致的预测。因为如此,所以决定会战胜负的因素是心灵的弹性、勇于负责的个性、谨慎和大胆的微妙混合,以及对于战斗部队的控制力。关于未来军官团的训练间题,我认为对于下列几点应特别加注意:

(一)对于高级军官的基本训练,特别重视技木和组织方面各事项的一般了解。这种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受教的人能够保持一颗独立的心灵。所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教会军宜们对有关基本原则的问题,如何保持着一种批判性的思想。对于以往某些伟大军人的观念固应加以尊敬、但不可流于迷信,甚至连讨论都不敢。只要对于基本原理能有相当健全的了解,则任何其有合理冷静头脑的人,只要他的思想不受到限制,那么他自已一定可以把一切细节做好。

(二)在观念建立以后,马上要加以执行。这是精力和主动精神的问题。一个军人所需要的是现实智慧和精力的结合体。一有企图,马上就要彻底地付诸实行。青年军官他开始接受训练之起:就该明了:他所需要的精力应该和心智一样多。伟大的胜利常常是军官精力的总成绩。

(三)多数军事理论家都忽略了部队的心理问题。一般人都认为有平均标准的表现就可以满意了。事实上,对于士兵对战争的态度实应有深刻的认识,此点极为重要。今天,要一个人离开他的家园,在最困难危险的条件下来到前线上尽忠职守,必须要有极高度的理想和精神,才能够达成这种任务。所以指挥官对这一点绝不可存有任何的幻想。军官们一定要尽量没法使他的部下保持这种理想的精神。

若是能够对心理问题做很精巧的处理——以身作则”是一个主要的办法——则部队的表现常常可以好到难以想象的程度。最重要的是,指挥官对他的部下,必须设法建立一种“个人性”和“伴侣性”的接触,但是对他的权威却又丝毫不能放松,每当攻击开始之时,在士兵中不可以有这种想法:认为他们的死伤数是可以用或然率定律事前计算出来的。因为假使这样一来,他们的热心就都会冷却了。士兵们的信心必须经常加以提高,否则会慢慢丧失殆尽。当土兵们进入战场的时候,一定要使他们怀着一种轻松的心情,并且使其对在上面领导他作战的指挥官,一点都不感到怀疑。

在对苏作战中,德军常常没有注意到这种原则,往往毫无目的地把整师整军的兵力任敌人去吞食。其结果使所有的官兵在进入战斗时,都怀着一颗沉重的心,一点都不想勇往直前。一个军队被迫和强敌作战时,最要紧的是必须特别小心,不要让任何单位陷于死地或绝境。只有这样才可以减轻恐怖和焦急的心理作用。对所有的军官而言,都应该特别重视部队的心理问题,应该学会如何适当处理。

(四)当两军相遇在战场上的时候,双方的指挥官依照他个人对敌情的判断和他想如何击败敌人的意图,都各自有他的特殊作战计划。而战斗就从这两方面之中发展出来。在历史上只有极少数的会战是完全依照一方面的计划而发展的。其理由通常不是胜利者在量和质两方面都占了绝对的优势,就是失败者完全无能,完全没有抵抗的能力。在开阔平坦的地区做现代化的机动战争,一场会战将不再是几日之内就可以解决的,双方对于主动权的争夺,可能在一个地区中拉锯达数星期之久。在这种环境之下,指挥官最主要的特长就是要子解他的对手并且能够料想到对手的心理反应。高级指挥官对战斗中的心理问题,必须密切注意,他并且要学习利用这些有关心理问题的知识。

(五)在训练方面,必须努力避兔每一个军种和每一个兵种走向过分专门化的趋势。在德国,空军和帖军经常在“斗法”之中。这种权力的斗争像在拆自己的台。一定要注意三军间和各兵种间的团结,千万不要让他们发生分裂和对立的现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732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496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264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07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06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7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9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83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704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73评论 1 33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3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1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4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8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03评论 2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