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抛球杂技吧?就是拿3个以上的球,不停地去接球抛球。

我曾经非常向往这种技术,孩提时代还发誓自己也要学会这门手艺。
后来,在工作中,我发现我不知不觉已经学会了。但我却痛恨这门手艺。这是为什么呢?
在抛球杂技中,如果你漏接了一个,表演就完蛋了,这是一种我们停不下的状态。如果在生活中,我们一直处于这种杂耍模式,就会让人陷入疲于奔命状态。
一个因为缺钱而卡债缠身的人,他要想办法支付一个又一个到期的账单,每一个账单都是他的最后通牒。
而一个事务缠身的人,截止日期就是他们的最后通牒,他们只能先解决最迫近的那个,等解决完最迫近的那个,下一个最后通牒又迫近了,他们就像玩打地鼠的游戏一样,手忙脚乱,停不下来。
持续接到“最后通牒”,你就会一直处于“杂耍”状态,不断地从一项紧要任务转移到另一项紧急任务中。
这里有两个要点需要大家注意!
首先,人在“杂耍”状态下,是永远顾不上那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比如,陪伴家人、整理和收纳、做定期体检、读书、复盘,因为它们总是可以往后拖。
重要而不紧急的事,不仅关于时间,也关于金钱。
有这么一群印度的拾荒者,他们每天的收入还不到1美元,这是一份低投入的工作,除了劳动力之外,唯一的设备就是一辆售价30美元的手推车。
许多拾荒者都希望省下钱来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手推车,这样子租车的钱就能省下来,同时也就意味着,拾荒者会积累下存款,逐渐摆脱赤贫状态。
但很少有人能存到足够的钱,大部分拾荒者只能每个月花5~10美元去租车,因为他们总有更紧急的费用需要去支付,比如买吃的,或者换掉破了底的鞋子。他们脆弱的财务情况,让他们只能不断地应付生活带来的基本挑战。
这些处于杂耍状态的人,经常会用差强人意的临时方案,来解决可以预见到的突发事件。你可能觉得,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
没办法这就是生活,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印度有一个村庄有一种特殊的珠宝借贷,用首饰抵押,然后借贷。奇怪的是,当地的村民,宁愿选择当地珠宝借贷的放贷人高达70%利率的贷款,也不愿意选择银行年利率为13%的贷款。
村民是这样说的:只有面临真正的紧要关头,我们才会考虑借贷。可是银行只有工作日和星期六半天开放,而珠宝放贷人就在村民们身边,你可以随时去他们家敲门借钱。
但是经过了解,那些村民们所谓的紧要关头,排在前两位的是给孩子交学费和购买种子的钱。按理说,他们早就知道什么时候要交孩子的学费,什么时候要购买种子啊,可是他们为什么总要拖到最后关头才借钱?
并不是因为他们蠢,而是他们被“杂耍状态”支配了,他们不由自主地被最迫近的事情拉着鼻子走,等到他们处理完前面的事,才发现马上就要交学费了,马上就要买种子了。这时只能选择年利率超高的当地珠宝借贷了。
不止在金钱上,在时间上我们也经常用这种临时修补的解决办法。
从一开始某一个任务离截止日期还有几周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某个任务的截止日期是哪一天,可是你忙于处理更紧急的事,当你处理完一系列的事情之后,你才意识到你离截止日期只有两天了时,你忽然意识到“死期”将至了,原本需要几周时间才能做好的工作,你只有两天时间,那就只能熬夜应付应付了性地完成。
临时应急,会让我们失去很多选择余地以及优势,当我们处于“杂耍”状态的时候,我们对待计划中的事件时,也会像对待突发事件一样,用差强人意的临时方案来搪塞。
这就是“杂耍”带来的危害!
它让我们忽视重要而不紧急的事,也让我们仓促应对各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而这些都会导致进一步的稀缺。
我也曾经有过这样一段痛苦的经历:当时我任公司的IT部经理。公司的网络系统经常会出故障,每次都搞得我们手忙脚乱,好不容易消停了,我又去处理软件研发的项目期限问题。这块搞定了,数据库又出问题了.......
后来我痛定思痛,做了一件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和同事们一起讨论,制定了BCP(业务持续规划),也就是将每种故障的表象、特征归类,并制定出相应的紧急应对方案。这样。再出现故障,大家都按照BCP有条不紊地去操作,故障一般都能在半小时解决,不用我插手。
我又腾出手来做了第二件事:制定机房巡检、部署故障切换方案,这样故障发生的概率更小了。我们就有时间做更有意思的事。其中一个网管小伙子,做了一个重大的技术创新,得到了升职加薪。
如果你还处于杂耍模式的话,立即停下来,想想怎样能摆脱这种模式,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