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 中英对照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Seeing Meng Haoran off at Yellow Crane Tower - Li Bai

My friend has left the west where the Yellow Crane towers
For River Town green with willows and red with flowers.
His lessening sail is lost in the boundless blue sky,
Where I see but the endless River rolling by.

Meng leaves for the most beautiful town at the most beautiful time of the year.

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注释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730)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说此诗约作于开元十六年(728)。

简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这是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之景、宽阔的长江放舟画面以及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表现出他送别友人时的无限依恋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赞美之情。

全诗寓离情于写景之中,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绘制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crane /kreɪn/
n. [C] 鹤
n. [C] 起重机,吊车
v. [I usually + adv/prep, T] 伸长(脖子),探着身子(看)

willow /ˈwɪl.əʊ/
n. [C] 垂柳

lessen /ˈles.ən/
vi. or vt. 减少,降低,减轻

boundless /ˈbaʊnd.ləs/
adj. 无限的;无边无际的


英文翻译选自《许渊冲译唐诗三百首:汉英对照》一书。

许渊冲——“诗译英法唯一人”,“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翻译家。

许渊冲先生,生于1921年,从事翻译工作70年,著译有中、英、法文作品百余部,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经他的妙手,许多中国经典诗文被译成出色的英文和法文韵语。

  • 2010年获得中国翻译协会表彰个人的最高荣誉奖项——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 2014年获得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国际翻译家联盟(国际译联)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 2020年获全球华人国学大典海外影响力奖。

中文著作有《翻译的艺术》《文学翻译谈》等;英文著作有《中诗英韵探胜——从诗经到西厢记》《逝水年华》等。英文译著有《诗经》《唐诗三百首》《西厢记》等;法文译著有《中国古诗词三百首》等。翻译过莎士比亚、德莱顿、雨果、司汤达、巴尔扎克等英法文学家的经典作品多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