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
这里的“意”,就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中心思想好比是统帅,材料、词句好比是士兵,没有统帅的士兵是乌合之众,是打不了胜仗的。”王夫之的话说明: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明确的中心,无论材料多么充足,遣词造句多么讲究,都算不上好文章。
很多学生在写作问的时候总是长篇大论亦或者是奋笔疾书不谓前后主题照应,不思考文章主旨,笔随心动,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停顿之处边搜肠刮肚的拼词造句凑字数,这样的文章读起来不仅枯燥无味,而且还影响心情,一篇好的文章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立意,在理解题目的基础上有作者独到的感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正是这样的一种情况,针对每个人对主题理解层面的不同,对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有差别,在写作上我们要明确一个主题——立意!
一、什么是立意?为什么要强调立意?
立意即确定文章的主旨。主旨在文章中是核心,是文章中所有思想、材料的概括和集中体现。“意”就是文章的主题。它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考试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的话题或材料作文,没有明确的标准,如何立意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作文有了主题思想,文章才有灵魂,选择材料,安排结构,运用语言,也才有依据。
在习作过程中,对于同一题目的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诚然这是对于理解题意的学生来说,如果学生在审题之出对题目所包含的深度内涵不了解,这样写出来的作文立意就显示出语文基础功底差别。好的习作大家阅读起来朗朗上口,立意新颖,主题明确,选材贴合主题,这样的作文阅卷老师肯定是高分鼓励,一般的习作大部分是整体结构完整,贴合文题要求,基本明确中心,语言表达流畅,但分数不会很高,二等文差强人意。三等作文基本上就是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主要想法,结构和层次区分不明显,更别说立意的高度与新颖。这样的情况在每个人写作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也都是从一步一步成长起来,在平时的写作训练过程中就要学会审题,明确立意。
二、立意的要求
(1)、立意要正确:主题健康、积极向上,能给人以教育和启发。
小学生写作文题基本上都是在教材习作的内容层面进行拓展与延伸,更多的是改变习作要求,写出相类似的作文,也有的试卷作文直接考教材习作,不过这样的情况较少。对于考试作文学生在立意方面结合习作的经验将主题深度挖掘,突出健康、积极向上的内涵,在表述中将自己的经历、表达的故事对读书进行教育和启发,这样的立意就符合文题要求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分作文。
(2)、立意要集中: 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
很多学生在立意过程中,对于习作题目有很多理解,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很容易将自己的几个观点都放在作文中,这样的文章中心就不明确,没有主次之分,在表达上层次感不鲜明,会让读者产生歧义理解,小学生作文中一篇文章只要一个中心即可,不用长篇大论的写出几个观点,第一时间不允许,第二这样的文章对小学生来说要写好非常难,需要一定的阅读基础与大量的知识储备,第三对于一个中心讲述清楚、详略得当,结构完整已经是小学生优秀作文了。
(3)、立意要新颖:不落俗套,有新的观念、新的见解、新的思考角度。
很多学生对于写作都会认识到大量的阅读名篇佳作,小学生优秀作文、名优教师知道习作方面的书看了又看,读了又读,更多的老师会让学生背考试作文来押题以求高分,临时抱佛脚的工作只会让学生层加负担,而不会为学生考试作文提升成绩,对于“立意新颖”这个问题,学生需要从文题方面入手,通过自己的视角解读题目,进而写出与众不同的立意。例如文题《我的未来》,在审题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奋笔疾书的将自己未来美好生活、从事工作、未来世界的变化天马行空的描写一番,在思维拓展的层面来看大家都表达很清楚,但是千篇一律的发散思维想想未来很难有新的高度,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从自己对现在社会的认知来进行思维拓展写作文,就有有不一样的感觉。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土地荒漠化问题、交通问题……如今社会此类问题都是我们在想想未来的一个主旋律,带着问题进行想象写作,这样的立意就高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因而在结构层次、文章完整程度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4)、立意要深刻:发觉事物的本质、体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能力。
“深刻”这个词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实就是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记录对事情的看法和见解,“真实”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亲身体验真情实感,每一件事情既然存在就有存在的道理,如何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是值得学生思考的问题。
现在越来越多的事物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无人驾驶飞机、无人驾驶汽车、无人售货商店、机器服务员……面对新生事物的出现,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曾几何时我们是否在脑海里想过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吗?但经过时间的沉淀、科技的创新真的就出现了我们脑海里曾经描绘过的事物。看到这些新生事物对于你最大的触动是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样的言语你们可能不会表达,但你们可以发现的是科技进步带动社会了发展,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我们需要承认的是科学技术已经造福人类,那么如何运用科学技术对自己进行能力的提升、文化的熏陶、视野的拓展就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在这一层面大家可以说一说自己对科学发展带动社会进步的认识,在这个环节中就是你对社会进步的认知。很多同学会把字生活中的变化、自己的经历、感受用具体的事例来表达,这样就是文章的写作素材在生活中的挖掘与思考,我们往往苦于寻找立意、寻找素材,其实写作的本质就是对生活的感受,对事物的见解看法,我们将自己的认知进行真实的表达就是一篇好的习作。
三、怎样提升文章的立意
(1)追求作文立意的高远与深刻
作文立意的高原与深刻,是立意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的进一步深化。“高远”是外延,是立意向外展开,所谓“站得高,看得远”。“深刻”则是内涵,是立意向深度延展。对于小学生写作的立意,孩子们要从题目的表面出发,结合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将选择的素材与文题主旨相结合。在讲述过程中用鲜明的事例对文题进行拓展与延伸。《望岳》一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相比大家都听过,唯有站在一定的高度才能看到他山之小,如何提升自己利益的高度呢?老师最好的建议就是大家进行广泛的阅读思考。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这里就是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学习的时候进行大量的阅读,可以从绘本、读本、名著、童话、小说几个方面进行思维的锤炼,没有任何人可以不经过阅读就写出名篇佳作。很多时候学生会因为没有阅读素材而烦恼,其实我们的教材就是最好的读本,每一节语文课程都当做阅读课程来上的话,那么学生的写作能力都会提升。
(二)立意“新颖”的指导与训练
所谓“立意新颖”,就是作文立意要有新的观念、新的见解、新的思考角度,不能人云亦云。所谓“立意新颖”,就是立意要跳出陈旧的框框,“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未言”。
怎样才能做到立意新颖呢?
从两个方面去探索:
1、反向立意
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正面的说教太多,便形成了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这就使人恰恰忽视了事物的另一面。一旦把人们忽视的另一面揭示出来,就会令人耳目一新。
比如:读书要认真要仔细,这是常理,但是陶渊明提出“好读书不求甚解”,说明为了看更多的书,快速浏览就可以,这更有新意、更深刻,还特别符合眼下网络阅读的习惯。
“知足者常乐”讲的是“快乐就在于满足”的这一做人的道理,相反,“不知足者常乐”也对,讲的是“积极进取的快乐”,更新、更有意义。
顺着这个反向思维的思路,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写出很多有新意的作文:※对于“避免失败”的常理,我们可以反写出“感谢失败”、“感谢你,我的敌人”的立意;※对于“停电”不好的常识,我们可以反写出“渴望停电”的立意,等等。【注意】:不是任何一个正向命题,都可以反向立意,或者说应该特别谨慎,否则就可能弄巧成绌。比如:“我们要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等等。
2、变换角度 (包括变换视角)
变换角度就是文章变换一种切入角度,角度一新,立意也会为之一新。
比如:一学生写家乡变化,它以“稻草家族上法庭”的形式,控诉了先是蜂窝煤,后是液化气挤占原本属于稻草家族在农家市场的罪恶,文中夹杂着蜂窝煤与液化气的自我辩护。全文从稻草的遭遇中透视了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革,其立意角度让人拍岸叫绝。
以“帮助”为话题的作文,可立意的角度有哪些?
比如:帮助他人是无私的;帮助不需要求得回报;助人为乐等等。但“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的角度,相对就新颖一些。
【例文】:话题作文,以“帮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例文题目:《乞丐》,立意:“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相关拓展:还是以“帮助”为话题,如何反向立意?� 帮助别人本是一件好事,什么情况下,会对别人造成伤害?(以帮助为名,实则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如:捐款时,学校强硬规定捐款的数目:帮助应该发自内心,而不是讲究形式;给贫困生捐款时,学校要求别人写感谢的文稿,当众发言接受捐款,揭开了别人的伤疤;上课时,有同学提出不懂得的问题,你好意告诉他答案,却往往顺口加上一句: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
四、写作加油站
作文要求:以“那一次,我错了。”为话题,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思路点拨: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有可能只是无心中犯下的过失,有可能是一番好意却伤害了他人。这些错误有可能是自己的,也有可能是别人的。今天我们一起来面对错误,把自己最难忘的,对自己有深刻教训的错误说出来。注意文章立意的深刻与新颖。
写作指导: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错误是人生必修的一课。回想一下,你们曾经做过哪些错事,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来说说。
(1)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具体,
(2)在说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感受,讲清楚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要求:
(1)选择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错误来写。
(2)犯错误的起因、经过、结果要写清楚,详略分明。
(3)写出自己在犯错误时、犯错误后的心理活动。
(4)适当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刻画人物性格。
(5)调动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写出生动、有个性的作文。
五、什么是写作材料?
写作材料就是指学生在写作文时引用的素材、事例、名人名言、名篇佳句等,在这个材料选择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文题要求进行取舍。
六、如何积累材料?
在讲述积累材料之前先和大家分享一首诗:
观书有感
作者:朱熹 (南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明确的告诉大家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在前文中和大家分享过写作的素材来自生活,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值得大家留心铭记,随时随地记下你的灵感:随身带一本小笔记本(纳博科夫身上装满了小卡片),当你听别人谈话时的只言片语而所有顿悟时,或看到一段散文诗或是一句歌词让你很感动时,都可以马上当他们记下来。灵感总是转瞬即逝,你及时的记录下来,便可以成为你写作的素材。阅读优秀的作品:这是显而易见的,但立竿见影的方法。尽可能的多读名著,在看内容的时候,更要留意文章的问题和写作的技巧。尽可能多的写:每天都写,如果可能话,每天写几次。你写得多了,也就写得好了。学习如何写作和其他的学问道理是一样的,熟能生巧。
七、如何选材?
选择材料对于小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困难,随着知识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作文素材库储备越来越多,在写考试作文的时候头脑中有很多很多素材等待选择,针对这个问题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符合主题。
就是符不符合文章题目、写作要求。如果题目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你们觉得下面哪些材料适合?
A.他上课专心听讲、不开小差。
B.百米赛跑时,他在跑道上摔了一跤,膝盖破了皮,他却看都没看,爬起来继续跑,终于获得了第二名。
C.他看到一个同学的书包拉链坏了,就想办法帮同学修好了。
D.他看到有人偷邻居家东西,怕小偷报复,没敢做声。
2)内容精炼。
就是要精选典型的材料、有代表性的材料。举个例子:为《一个认真学习的人》选择“精”的材料:
A.他上课认真听讲,从不开小差。
B.他从不迟到早退。
C.他每天认真完成作业。
3)素材掌握。
就写熟悉的事。 请为《我敬佩他(她)》选择“熟”的材料:
A.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我看到一位叔叔在认真地看书,我佩服他抓紧时间认真学习的精神。
B.我们的语文老师知识丰富,学问渊博,讲课很有趣,而且不管学生提什么稀奇古怪的问题,他都能回答出来,我敬佩他。
C.雷锋叔叔刻苦学习、工作认真、非常有爱心,我敬佩他。
D.一次数学课上,老师要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解题,有的同学想了两种就不耐烦了,他却想出五种。
4)为《我爱我的妈妈》选择一件事作为材料,要立意新颖。
①放学时候下起了雨,妈妈冒着大雨来接我回家,我很感动。
②天黑了没有公交车了,妈妈为了省下打车钱,从十几里远的地方走回了家,然后用省下的钱给我买了《新华字典》。
③妈妈喜欢打麻将,常常我放学回家还没有做饭,饿得我肚子直叫。
④妈妈看到前面的人掉了五元钱,连忙用脚踩住了,等别人走了后再捡起来。
⑤半夜我发烧了,妈妈急忙带我去医院看医生…………。
以上是我对于小学生作文的的立意、选材方面的经验分享,在工作实践中对于学生写作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打破教室的束缚,方能展现孩子的风采,“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唯有积累生活经验、勤学多写、反复修改,写作之路方能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