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便是第二次参加写作训练的课程,有时仍然会感到迷茫,起步者的痛苦,是什么都可以写就会什么都写不深。
为什么会开始纠结深度的问题?我想还是自己有些急了,急于确定一个写作方向,急于看到写作的水平提升。力争上游,急切进取。这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好事,但对于一个想长期写作,想成为作家的人而言,却并非是合适的状态。
长期写作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作家们给出了答案。
《成为作家》一书中指出: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不是短时间内进行冲刺式的大量工作,而是要保持一个良好的、持续的、令人满意状态,还能够朝着一个伟大的目标稳步地、不间断地提升水平,而很少会下降到正常水平以下。
说白了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开发自己的天才也需要逐步释放潜能。先写到一个自己满意的水平,这种水平应该是每天自己的最佳水平,不与人比,也不妄自菲薄。
余华先生写过:作家必须保持始终如一的诚实,作家必须是真诚的,是认真严肃的······(写作的捷径)只有一个字,就是写,写个二三十年,写作就变成了你的生活。
余华先生告诉我,写作是没有捷径的,只有一个字,就是写。要真诚的写,始终如一的诚实。这让我想到那些作家们,真正的文学家们,鲁迅、路遥、老舍······写的是自己所见的真实,深刻而伟大,始终如一。

《平凡的世界》是读过的唯一一部现代长篇文学。那是中学时候,至今记得书中一些情节,带着农村现实生活浓浓的气息,把一个时代的画面栩栩如生的展现出来。写出这般恢弘壮阔的史诗般著作,其中艰辛我无从知晓,我唯一能确认的,是作者在长篇巨制中保持了始终如一的水平,多年如一日的维持写作的最佳状态,背后是在时间长河中闪烁光辉的自律精神。
与此相比,我曾纠结于写作速度慢——常常一小时写不到1000字,这样的问题显得幼稚而没有必要。在写出自己想要的作品的过程中,花费再多的时间都是合理的。如果不能写出一点内心的真情实感,堆砌再多的文字,毫无意义。
长期写作,保持真诚的去写对我有什么意义呢?这就回归到我写作的目的上来。写作最初的追求还是记录和思考,顺带实现自我认知和成长。真诚使得写作的过程是释然的,是问心无愧的,是快乐的。真诚也使得写作的过程是为内心而作的表达。
余华说: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的突出。内心让他真实的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的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个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这是我听过的关于写作最真诚的表述和引导。一个真正的作家,写作不是为了变现、也不是为了彰显自己的高尚,而是为了内心而写作。为内心写作就需要不断的写,只有不断的写,循序渐进的写,才能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我的写作旅程将通向何方,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自己作为一个忙碌的工程师能够为写作拿出多少时间和精力。但我知道,只要开始写作,就要写出内心的思想,为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慢慢前行,这就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