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意大利的一个海滨小镇——西西里。
风情万种的玛莲娜,为了丈夫离开故土,嫁到这所陌生的小镇。不幸的是,夫妻二人新婚不久,玛莲娜的丈夫便远派前线作战,随后又传来丈夫战死疆场的消息,玛莲娜成为了寡妇。
她穿着最时髦的衣服,脚上的高跟新发出哒哒的响声。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为这座平淡无奇的小镇平添几分魅力,行走在西西里的街道上,玛丽娜便是最瞩目的明珠。
不论什么年龄的男子,都会被玛丽娜的美貌摄走心魂。他们写满情欲的双眼,直勾勾地盯着玛莲娜性感的躯体,在脑海里不停幻想着占有这性感的尤物。
少年雷纳多也是其中的一员。
他骑着自行车穿过小镇的街道,只为多看一眼玛丽娜的芳容。他蹲在墙上偷窥玛莲娜的举动,玛莲娜性感的胴体打开了他新世界的大门。被荷尔蒙控制的少年,一次又一次的意淫。
他默默关注着这个西西里最美丽的女人,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自己的女神,却也亲眼见证了玛莲娜一步步妥协,最终沦陷成名副其实的荡妇。
02
玛莲娜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并不是她那令人销魂的美貌和肉体,而是一种独特的气质,高冷,宁静。她总是微微颔首,用手撩拨那美丽的卷发,旁人炽热的眼神和恶意的诋毁,都没有干扰到她的内心世界。
她有一具充满风尘气息的肉体,却偏偏拥有一股“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一种遗世而独立的美。
但是,为了生存,玛丽娜还是妥协了。所有帮助过她的男人,都强迫她以肉体作为回馈。粗俗的律师,已婚的牙医,还有大街小巷的各色男子,都想与玛丽娜春宵一刻。
玛莲娜对人性的丑陋和狭隘束手无策,她只能一步步退让,最终彻底沦陷。
电影最后,玛莲娜的丈夫“死而复生”,夫妻二人携手回到西西里。
当他们走在街上,西西里的男男女女,都装模作样地对他们点头微笑。对这些曾经将她的尊严踩在脚下的人,玛丽娜回以同样的微笑和问候。
所以,我想,玛莲娜能够吸引那么多男人的眼球,除却她的外表,另一个原因便是玛莲娜很少对外界的流言蜚语作出反抗,她不争斗、不辩解,默默守住自己的精神花园。
心灵的美丽和纯净才是玛莲娜最大的魅力。
03
这部电影最令我感到压抑的场景,就是玛莲娜被一群女人当众剃成光头。
在德国战败之后,曾经委身于德国兵的玛丽娜被那些嫉妒她的女人拖到城墙外。她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宣判她为这个国家的敌人。然后,把她的衣服扯碎,对她拳打脚踢,剃光了她那一头美丽的秀发,这个曾经无比耀眼的女人,此刻遍体鳞伤,鲜血淋漓。
玛莲娜无声的哭泣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
在当时,这样的处置是对一个女人最大的侮辱,是对人性的亵渎。
在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电影《广岛之恋》中,法国少女丽娃因为爱上了德国兵,成为了国家的耻辱和法定敌人。人们杀死了她的初恋男友,把她剃成光头扔在地下室,惩罚她不知廉耻地爱上了德国人。
战争不仅残害了无数人的生命,毁灭了许多纯粹的爱情。更可怕的是,战争剥夺了人最基本的良知。
像《广岛之恋》中把丽娃剃成光头、游行示众的法国人,又像《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把玛莲娜剃成光头、暴力殴打的意大利妇女,她们自以为是地处置着人民的公敌,却浑然不知自己的良知在这般漠然的行径中悄然泯灭。
很难想象,为什么在一个生命来之不易的年代,却有那么多的人对他人的生命毫无敬畏之心。
美丽无罪,罪在那些丑陋的、粗鄙的、虚伪的、善妒的人们,那令人绝望的阴暗人性。
04
影片当中有很多充电影有两条感情线,一条是玛丽娜对丈夫坚贞的守候,另一条是少年雷纳多对玛丽娜懵懂的爱恋。
充斥着情欲的镜头,描绘出雷纳多脑海中的女神玛丽娜。性的悸动,身体的诱惑,这个13岁的男孩每天都幻想着能成为玛莲娜的爱人,宣泄欲望。
但那些场景带给我们的主观感受并不是色情,雷纳多的意淫同其他男人的欲望不同,他对玛莲娜有过纯真的、懵懂的爱。
“岁月匆匆,而今我爱上过很多女人,当她们紧紧拥抱我时,问我是不是会记挂着她们,我相信我当时的心里是会的。但唯一我从来没有忘记的,是一个从来没有问过我的人,她就是玛莲娜。”
雷纳多如此表达自己对玛莲娜的爱。
就像叶芝写给茅德的那首诗:
多少人爱过你昙花一现的身影,
爱过你的美貌,以虚伪或真情,
惟独一人曾爱你那朝圣者的心,
爱你哀戚的脸上岁月的留痕。
当我们站在雷纳多的视角,看玛莲娜的人生一步步跌入谷底,我们会更加厌恶于人性的肮脏和粗鄙,也更能够理解世俗舆论压迫下,普通人的悲哀。
玛丽娜没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命运,唯有沦为世人口中的荡妇,她才能艰难存世。
西西里的男人觊觎玛莲娜的肉体,女人嫉妒她的美貌,他们把玛丽娜逼到绝境,他们才是玛丽娜悲惨人生的始作俑者。
人性的虚伪和善妒,一步步把玛莲娜推向毁灭的深渊。
可没有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有人站出来为这个失去丈夫和父亲的弱女子提供庇护。
而少年雷纳多没有足够的能力同舆论作抵抗,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玛莲娜沦陷,然后默默流泪,逐渐沉默,麻木。
05
这部电影带给我最大的思考是:我们该怎样守住自己的内心。
玛莲娜的坚守败给了世俗的压迫,雷纳多的情愫也抵挡不住无数的谣言,他们都一步步地退让,直到心中的美逐渐被丑恶代替。
现实中的我们,也会面临美德遭受曲解和误会,只能委屈自己妥协迎合外界。有时候是无奈和无助,但大多数时候,我们还是能够紧紧握住选择权,坚守住内心,不被染上其他色彩。
就像《熔炉》里的那句话,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至少能不让世界改变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