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2日

论富民与强兵之辩证

夫国之基在民,国之威在兵,富民与强兵,犹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而难行,偏废而必倾。古之明君贤臣,未有不察此理者也。

《管子》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民者,国之根本也。民不富,则仓廪虚,虽有严刑峻法,难禁冻馁之民;虽有仁政美意,难安离散之心。昔汉初承秦之弊,天子不能具醇驷,将相或乘牛车,高祖乃行休养生息之策,轻徭薄赋,劝农桑,减戍役,历文景二帝,民殷国富,粟至红腐而不可食,钱至贯朽而不可校。及武帝时,方有财力整军经武,北逐匈奴,西通西域,兵威远播。此非富民而能强兵之明证乎?若民贫如隋末,田畴荒芜,饿殍遍野,炀帝虽竭天下之财以征高句丽,卒致民变蜂起,身死国灭,强兵之梦终成泡影。故曰:“富民者,强兵之原也。”

然徒富而无强兵,犹膏腴之田无藩篱,虽有积粟,必为盗窥。《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昔宋室南渡,江南虽号富庶,市舶之利甲天下,然武备废弛,将骄兵惰,金戈铁马至则望风披靡,终有靖康之耻、崖山之悲。反观盛唐,贞观之治后,民富而兵不弱,府兵制行,健儿皆有恒产,出征则奋勇,戍边则固守,故能破突厥、平高昌,四夷宾服,号为“天可汗”。若无强兵为卫,民之富不过为他人之囊橐,国之安不过为暂时之苟安。故曰:“强兵者,富民之卫也。”

或谓“富民则财耗于民,强兵则力竭于民”,此乃只见其表,未察其里也。真能富民者,必使民有恒产,士农工商各得其所,赋税自足,非竭泽而渔;真能强兵者,必选贤任能,严明赏罚,兵出于民而不扰于民,非穷兵黩武。昔明太祖定天下,劝农兴屯,民渐富足,又整饬卫所,兵皆有田,耕战结合,故能北驱蒙元,南定诸蛮,民安而兵强。

由此观之,富民与强兵,非对立之两端,乃相生之表里。民富则兵有源,兵强则民有恃,二者相济,国乃长治久安。后世治国者,当以民为本,兴农桑,通商旅,使民殷国富;复以兵为卫,选将才,严训练,使兵精甲锐。如此,则内无饥寒之民,外无窥伺之敌,天下可安,四海可平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论富民与强兵之辩证 夫国之基在民,国之威在兵,富民与强兵,犹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而难行,偏废而必倾。古之明君贤...
    指挥官阅读 27评论 0 1
  • 计然是春秋时期着名的战略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计然并不是其真名实姓,而是善于计算运筹的意思。据说他是老子的弟子,博...
    汉唐雄风阅读 12,183评论 0 11
  • 附录 鬼谷子学生小传 一、孙膑——摘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孙武既死,后百馀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
    岁月莲上写诗阅读 4,773评论 0 1
  • 卷一 赞学 务本 遏利 论荣 贤难 卷二 明闇 考绩 思贤 本政 潜叹 卷三 忠贵 浮侈 慎微 实贡 卷四 班禄 ...
    新的滋润阅读 3,165评论 0 0
  • 昨日完成的事:(6分) 生活:(4分) 1.早起收拾打扫拖地(6:40起床) 2.当当读书30分钟; 3.听考研课...
    浣熊猫阅读 2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