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人的奇幻旅行》给我的启示:
圣人不凝滞于物,这是变化,沧海桑田,你也曾经是风,曾经是树,曾经是金字塔。现在你是一个人,谁知道以后呢?那么你为什么一定要是现在的样子?一定要是一个做ERP的?一定要在北京,一定要给自己贴上标签?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如果有什么改变了,不要感慨不要失望也不要惊慌,这就是世界。尤其是未来几十年,世界将发生更大的变化,你所知道的将彻底被颠覆,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将猛烈冲击现有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进而改变人的观念。
感知。很多时候人执着的相信什么就会迟钝。比如有人觉得自己不会死他就不会注意到他的衰老疾病死亡的征兆,这是盲,这是失去感知。另外你很困了但是却依然熬夜,这是执,是拒绝感知。任何事务都在变化,变化是客观的,因此我想人的一个念头也会导致什么变化了,这是一个客观的存在,虽然我们无法用现代科学解释和测量,而且这个变化一定用某种形式影响着他的周围,因为万物一体。所以肯定有某种征兆某种预警。而我们要用心开放我们的感官去感受。对于我们的生活或许是季节的变化,风的速度和气味,温度湿度的变化,身体的小异样,头脑中的想法,第一印象,变化的气氛,周围的着装风格,然后我们会感觉到更多,这就是天地之心吧。
一元论。我之前是相信一元论的,小孩子的发育不就是生物千万年进化的结果吗?我觉得万事万物有一个统一的规律,学会了这些我就可以理解万物。后来我发现万物有不同的特征,一招鲜未必吃遍天。后来看心学,王阳明格物致知,觉得他在做同样的事,一元论没能指导技术革命,没有导致社会分工而受到质疑。在这本书里我又看到这个观点,一颗沙子可以看到一片海,去感知沙漠你就可以和沙漠对话。不过这次我有了新的理解,我又相信一元论了,但是和之前不同。既然万物彼此关联,那么肯定有相联相通的地方。但是你不应该是为了练出金子学习炼金术,金子是你感知自然的附属品,这才是哲人石的意义。因此一方面是我们感知的不够,另一方面是一元论不是这么用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不是人类的语言和文字可以阐述的也不可能用这套逻辑理解。
天命。每件事物都有它的天命,这是它存在的意义,当然我觉得这不是我们理解的功利的以人类为中心的意义。不然为什么宇宙存在为什么万物生长?每个人也有他的天命,等着你发现等着你实践。上天会给你不断的试炼,让你有能力去做,让你有勇气去追随。我们要寻找我们的天命,而不是当个神父,当个牧羊人,当个水晶店的伙计,或者留在绿洲。我们注定要穿过沙漠,抵达金字塔,然后在我们的内心寻求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