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你是否感受过这样的一个矛盾:
一方面教科书和老师们告诉你,要向那些道德楷模学习,很多事都是非黑即白,要坚定立场,像文天祥那样的人一样,宁死不屈,为了自己的信仰坚定不移。
而另一方面,父母可能更多的在告诉你——要处事圆滑,别得罪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到最后你很可能根据你在学校和后来步入社会的经验,理所当然地选择成为一个双面人,最终让岁月磨平了棱角。
我们开始了自己曾经不耻的生活,曾经的桀骜不驯尽归尘土。我们积极地参加领导的饭局,逼自己喝着远超自己酒量的酒;见人下菜碟,看到有权有势的人就极尽巴结之能事;而当自己掌握权力之后,对手下的人的态度,又是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种。
双面人的模式,似乎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它仿佛无所不在,也总是在道德上被人不耻。
但是,当我们已然成了一个双面人之后,内心中对于非黑即白的确定性的向往却并没有消失。
尤其是当我们面对一些容易情绪化的问题的时候,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绝对不存在中间地带的观点,就会局限我们的思维。
例如当我们面对一些民族仇恨的时候,很容易陷入到极限思维中去:日本人都怎么样,新疆人怎么样,河南人怎么样,东北人怎么样,北京人怎么样……这些时候,我们脑海中就会不断的浮现出自己想要的画面,来不断地支撑自己的观点。
更严重的是,当我们面对这样的一个镜像世界的时候,我们的极限思维更加的严重!
你是否发现,有些事情,不是你努力了就肯定有回报的?还有些事情,你没怎么努力却出人意料地收获颇丰?
因为成功=努力+运气。而这世上的事情就是在全靠努力和全靠运气这两极之间排列着。
所以有的事就是努力了就会有极大的回报,而有的事就是纯粹的靠运气。但是更多的事情是努力和运气相结合的:各种类型的运动,如篮球足球,以及现在年轻人很喜欢的各种游戏等等,都是努力和运气相结合的,只是所占权重有些区别。
当我们脑海中没有这个概念的时候,就可能会用镜子左侧的行为模式,套用在镜子右侧的事情上——在赌博性的活动中,例如彩票,掷色子等运气占绝对百分之百的事情上,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经历去研究它的历史数据,寻找规律,妄图找到每次都能中大奖的套路。结果可想而知,浪费了金钱,浪费了时间,更是浪费了生命!
与此相对,在努力成分占主导地位的事情上——例如高考,学习知识,技能的刻意练习,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以获得高薪等等。有些人却总想着投机取巧,走捷径,殊不知那才是徒劳的弯路。然后看到别人的成功,就说他们只是运气好而已,来欺骗自己。
所以有很多事情并不是像老师说的那样,付出总会有所回报的,只要是运气成分不是零的事物,哪怕只占百分之零点一,也会有可能在你付出大量的努力之后得到一个失败的结果。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不是一个合格的双面人,就会因为经历了这样的失败,而导致自己的情绪失去控制,极大地影响我们之后的工作和生活。
一个合格的双面人,会尽力地做到面面俱到,在与人相处中尽量做到让人感到舒服。其实见人下菜碟也并不是什么道德低下的行为,我们根据别人的需求采取相应的行为模式,方便互相之间的交流,不也是一件好事吗?
在喜剧中,我们经常用双面的人物性格来讽刺一些立场不坚定的人。观众们看到演员的情绪转化,总会发自内心地发笑。
也许观众的笑声来自于高层对底层的优越感,来自于对比出的相对强大的自信。掌握了大权的人不必成为一个双面人,但是我们想一想,自古以来那些不考虑百姓疾苦,看不到别人需求的统治者,最终是怎样的下场?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是否也是另一个维度的双面思维呢?
双面人的随机应变,察言观色,顺应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从另一个角度上看,不就是适者生存的印证吗?
如果每个人都只会做自己,那大家就都变成了刺猬,离得稍微近一点就会互相伤害。
换一个角度看,双面人其实是我们未来社会中必须学会的一项技能,它更多的是在于对于别人的需求的探察、了解与运用。
以及最重要的,对于镜像世界的双面性的理解,面对不同的镜子,采用不同的面相和模式,在各种模式之间熟练地转换,不断地练习自己的这项能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双面人!
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努力权重越大越可改变),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运气权重越大越不可改变),有智慧能够来分辨两者的不同(努力与运气的权重比例)。
勇气往往来自于我们的能力(需要刻意练习打磨的技能),胸怀则来自于我们的认知(不断的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而智慧需要我们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努力慢慢培养起来(学习与刻意练习相结合)。
坐享时刻
你是双面人吗?你是一个合格的双面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