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篇
学习英语十余年后,从晨读开始慢下来重新补课,从音标、辨音开始慢下来重新训练耳朵。晨读慢下来之后,意识到了犯了十几年而不自知的错误。一直以来忽略的发音细节,通过刻意练习耳朵也慢慢能捕捉到更多语音现象。能听到区别,能感受到律动,模仿的方向与目标也清晰了很多。
透过各种发音规则,语言交流的本质其实是让一串单词被组合在一起时,表达方能流畅、省力地从口腔或者鼻腔发出有节奏、律动的声音来,并让接收方能尽可能清晰地捕捉到信息传达的重点。一系列发音规则,大都是基于这样的目的而衍生出来。基于这样的出发点,也就不必去纠结到底s后面的辅音是刻意浊化,还是送气较弱。听到原音发出什么声音,刻意模仿,由慢到快,别扭的音经反复练习是可以达到自然状态的。
各种语言现象的熟练掌握,也需要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很多时候,读错是因为耳朵不知道正确的读音是怎样的,或者知道了正确的发音却没有练习到内化为自己的发音。尤其是口语高频词汇,集中精力练习好这些看似简单实则很容易发错的单词、句子,对于改善整个语音面貌是很有效果的。虽然口语提升路漫漫,但慢下来逐个攻破,每天哪怕纠正一个音、一个单词、一个句子,都是在进步。
写作篇
开始进入每周一段时,恰好是邮件写作系列,不过也补回了最开始的几期赏析。虽然英文沟通、邮件写作是日常工作的惯常动作,但通过这一个月的邮件写作学习,再反观自己平常工作的邮件写作,很是汗颜。虽然自己平时也有同理心的意识,但从意识反映到成文上,还是有欠缺。在近两周的邮件反馈中,刚好有机会对比自己的作业和Justin的范文,从差距中发现了自己需要提升的方向。
英文写作,自己一直有啰嗦这个毛病。这个月的邮件写作,这个问题依然存在。范文清晰、简洁的文风,流畅的信息组织,还有恰到好处的用词,都让自己的感受到了英文书面表达的魅力。在熟练度上,自己也还需要在多积累的同时多练习。也许Justin只需要五分钟就可以写出一篇邮件范文,而自己从撰写初稿,到反复修改,到最后提交,平均大概要1个小时。有时候反复调整句间结构,斟酌某些用词是否贴切,会花更长的时间。归根到底,还是对英文书面写作的思维方式不够娴熟,积累的素材和表达方式不足,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弹药库”资源有限。虽非一日之功,但每天都有机会向着目标接近一点点。
词汇篇
每日一词让我发现了很多之前面熟的词别样的精彩,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单词背后的惯用场景和习惯搭配。原来一直以来对词汇的掌握有些流于表面,大都止步于认识样子、知道释义,却没有深究它的使用场景和习惯搭配。虽然每日一词每天只学习一个词,但对于每个词的三百六十度透析的方法,同样适用于自己日常对新词汇的学习。
基于每日一词的方法论,我也意识到即便是一个认识的单词或词组,只要在某个场景下它的用法让自己感到陌生,就应该把它当作一个彻彻底底的新词来全方位透析学习。所谓的“认识”,反倒成了一叶障目的幻觉,认识某个单词就误以为自己学到了、会用了,其实这是一个认知误区。每日一词,除了每天学习新的词汇,其实也是在不断强化这种对词汇彻底吃透的学习方法。
学以致用,就得趁热打铁。场景造句,是我每天会花心思好好想想如何造好一个句子的特别时刻,每天也很珍惜这样学以致用的机会。而且,单词在自己感兴趣的场景里立马变得鲜活起来,或许这也是场景赋予语言的魅力吧。一个词,放在词典里,它只是一个条目;放在场景里,它就是一个故事。
行动篇
这一个月的学习,对自己的行动执行力还比较满意,希望能继续保持。虽然1月份才加入社群,还是将12月晨读课的直播回放看完了,不过对应的作业还没有练完,2月份计划把这部分作业补上。在没有晨读课的清晨,依然会在同样的时间段,跟着American Pronunciation Workshop的视频课程,继续纠音。虽然一直都有早起的习惯,但自从在清晨的行动条目里加入晨读之后,一个月下来感觉晨读带给自己一种新的生活习惯,每天清晨给耳朵一点刺激,给口腔一点运动,也是一件幸事。
除了社区的学习行动外,这个月的两场远程英语面试几乎占去了剩下的空余时间。由于自己极其容易紧张(对口语不够自信),从内容准备到反复演练,尽可能做到准备充分,甚至录下了好几版自己的发音,发现有些错误自己说的时候意识不到,但听自己的录音时耳朵是能捕捉到的。这种录音纠错的方法,值得以后多加练习,自己也是可以给自己反馈的。
即将要迎来新的一个月,也恰好赶上农历新年,希望自己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慢下来,进行有质量的刻意练习,参与以语言为载体的交互,享受与语言为伴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