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象学观照方法

在视角学的世界观中,一切皆是视角。在心象学的世界观中,就变成了【一切皆是心象】。

从观照的入手处来说,一切皆是视角,侧重于【能观中的能观】,一切皆是心象,则侧重于【能观中的所观】。

为什么这么说呢?请注意体会说出这两句话的【视角】:

视角A:一切皆是视角。

视角B:一切皆是心象。

这两个视角其实都是【究竟超越的视角】,但关注的点不同,一个侧重于表述【能观中的能观】,一个侧重于表述【能观中的所观】。

为什么【一切皆是心象】,不是侧重【所观】,而是侧重【能观中的所观】呢?

这是因为,心象学的提出,本身就是视角学的延伸,其研究的重点在【能】与【所】的传统分野中,并非侧重于【所】,而是侧重于【能】。

其中侧重于【能】的研究,第一步提出的是视角学。由于视角学“反身向上”的特点与人们普遍的意识行为惯性不太适应,导致视角学的实践难以面对普罗大众。因此,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又不至于“退回”到传统的以【所】为重点的观修法——这里所说的【所】是相对的层次,由此而开辟了视角学的一个新的面向,即心象学。

以视角学的语言来说,视角与心象的关系,即是【视角】与【视界】的关系。只不过这种关系,有所特指,即特指【心视角】与【心视界】的关系。

在视角学中,视角决定了视界。有什么样的视角,就有什么样的视界。换句话说,视界如何,也反映出了视角如何。

视角学的视角训练法,是以视角为核心,直接提升视角,升华视角,直到实现【究竟超越】。

心象学的心象训练法,则是以心象(心视界)为核心,通过不断深化对心象的观照,从而间接地提升视角、升华视角,直至实现【究竟超越】。

当明了了这一点之后,再切入心象学的具体训练,就能把握住其中的核心要点了。

首先是【心象】的基本导入训练。

什么是心象,简单地说,即是心之映像。

心之映像,包括了两个方面,所有客观现象和所有主观现象。

当世界被收摄到视界中时,所有的世界(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就变成了视界中的影像。

当这些影像,投射在【心(心视角)】之中的时候,就变成了心之映像。

所以,不管什么现象,当呈现在我们生命的感知中时,就变成了心象。

包括内在的思想、情感、感受、念头等,同样都变成了心象。

以上是基本理论导入,接下来进入实践训练导入——

首先将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心,观想为一面【无形无相的镜子】,然后将所有一切现象都观想为【镜中的影像】。

比如,以【声音】为切入点,将【声音】观想为【心灵之镜中鲜活的影像】,即【心象】。

对于这一点,要真切地体会到【的确如此】,就完成了基本导入训练。

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观照和体悟——

1、不仅听到的【声音】是一种【心象】,看到的【形象】也是一种【心象】,嗅到的【气味】也是一种【心象】,尝到的【味道】也是一种【心象】,身体上的【感觉】也是一种【心象】,心里的各种念头、情绪、思想等,都是一种【心象】。

对于这一面的每一项,可以逐个深入体悟一下,直到真切地体会到【的确如此】。

2、再深入一步,【心象】,不仅是【心中的映像】,同时也是【心之觉性的作用相】,是这种作用相在心中的映像。

这是心象的更深一层的含义。需要通过观照、体悟,逐渐明白、明了。

3、聆听、体会、观照特殊的【心象】——【寂静】。

先从聆听声音消失后的【宁静】开始,慢慢深入到更深处的【寂静】——不动的宁静。

当能够清晰地体会到【寂静】的时候,静静地体会、体悟,这【寂静】同样是一种【心象】——【心】所呈现出来的【象】。

在此基础上,静静地体会此【寂静】一直【不动不摇】——声音生起之前,【寂静】如是,声音生起之时,【寂静】如是,声音消失之后,【寂静如是】。

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地体会——【寂静】其实一直都【在】,没有来与去,没有生与灭,只是当我们的注意力被声音、念头等现象带走了之后,【寂静】就隐而不显了。如果我们的注意力始终不被干扰,一直保持对【寂静】的观照,就会发现,【寂静】一直都【在】,不会不在。

4、通过对【寂静之心】的深入观照,来体会、体悟【寂静之心】的【本性】——

1)深入观照并体悟,寂静之心,无形无相,没有实体,没有实质,没有实性——即,空无其体,其体性为【空性】。

2)深入观照并体悟,寂静之心,非男非女,非大非小,非善非恶,非垢非净,非内非外,超越这一切相,其体相为【无相】。

3)深入观照并体悟,寂静之心,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无增无减,无动无摇,无我无他,无名无姓,超越一切概念、思维、定义,【究竟离相】。

4)深入观照并体悟,寂静之心,本自能觉,本自能知,本自具足能知能觉之性,此能知能觉之【觉性】,同样【空性、无相、究竟离相】,同时鲜活而灵动,始终灵明不昧,妙用无穷。

5)深入观照并体悟,这能观照并体悟的,正是【寂静之心】,这观照并体悟的对象,同样是这【寂静之心】——所以,这观照和体悟,其实正是这【寂静之心】的自观、自照、自体、自悟。

6)深入观照并体悟,这【寂静】,这【寂静之心】,这【空性】,这【觉性】,这【无相】,这【究竟离相】,依然是一种基于人类语言而定义的【特殊心象】,这些特殊心象有利于我们体悟生命的真相,但我们还需要更深入地体悟,生命的真相【本自超越一切心象】,并在对生命真相的当下照见中验证这一点。

如果能清楚地体悟到这一点,就安住在这种体悟中——生命的真相本自无言可说,所有可说的一切,【一切皆是心象】。

对于这种体悟,要每天经常进行训练,训练自己不断回到这种体悟中,然后以此为基础去看待所有的一切——

一切都是鲜活变化的现象,一切都是鲜活变化的心象,一切现象与心象,一直在变化,既无法阻挡,也无法留住,而空性的本心却始终如一面无形的镜子,既朗照着变化的万象,又始终独立于万象,空而灵明,灵明而空,万不染,落落清净,不来不去,无始无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