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用暗黑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
如果孩子在小的时候学习过程中安全感被破坏了。以后他慢慢的长大,随着他人格的成熟,焦虑感会被慢慢的被掩盖,但是内心深层次的安全感被破坏以后,终身都会对他有影响。会导致他不敢担风险。做事情唯唯诺诺。
认识到了孩子的焦虑有这么严重的后果,所以那么我们要怎样让孩子远离焦虑呢?
首先让孩子焦虑的原因在哪里?有什么表现?
如果一个孩子总是担心未发生的事情:比如说如果发生了什么什么不好的状况,我们怎么办?这种频繁担忧的问句不应该是小孩的问句,小孩正常的问句,应该是:这是什么?为什么?
当使用“如果…怎么办”的时候,说明她比我们要担心的多。
女性比男性在家庭生活中更容易焦虑。
焦虑是对无常的抗拒。当我们总想到万一的时候,就是对无常的抗拒。其实不管我们做出什么选择,只要认真的过好每一天,就是最好的选择。举个例子:我们现在因为信息的发达,我们去医院做了什么检查后我们都自己去百度,去查资料,自己吓唬自己,非得证明自己的担忧是对的!弄的自己无比的焦虑。
在家庭中有的家长因为自己看了点这方面的资料,觉得察觉到孩子的焦虑,就对孩子说你这是焦虑,这不仅改善不了孩子的焦虑,反而会让孩子更焦虑,我们应该做的是控制自己的教养方式。
有哪些行为会导致孩子的焦虑呢?我们能避开哪些坑呢?
一、父母的过度控制
不要总是盯着孩子,让孩子觉得生活处处是陷阱,随时会出事。家长过度紧张,把情绪不断放大,孩子的负担就会变得越来越重。
二、焦虑解释的模型
不要让孩子觉得成绩不好,这辈子就完了,成绩好,就有了一切。
我们去衡量一个人能力高低的标准,绝不仅仅是成绩,孩子的心理健康,人品,情商,个人特色,气概,探索精神都比学习成绩重要。
不要让孩子活在别人的期待中。他更注重自己内心的追求。
举个例子,马云高考成绩一般,琼瑶数学不好,作家三毛也学不好数学,一个人有点跟别人不一样,没什么不行,不要去把孩子的某一面负面的放大,这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孩子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行为习惯是自我归因。即使不是自己的错也会想是不是因为我。更有甚者夫妻双方吵架,拿孩子撒气,会让孩子的自我归因变得更严重。所以家长要在孩子面前谨言慎行,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大声呵斥别人,与人发生特别多得冲突,以免孩子特别担心!
三、减轻焦虑的教养方式
积极的教养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减压!
①行为奖励
对于孩子愿意接受挑战,或者她的行为只是部分成功了,家长要给与肯定和承认。让孩子知道正面的一些情感类词语。他理解这个词语后就会找到成就感。
比如孩子玩过玩具后收好,家长就可以说你很棒,你刚刚这个行为就叫自律。懂得自己管理自己,懂得秩序感!要告诉她,这是对的,把好的一面告诉他,他会有成就感!会乐于再做这样的事!相反,如果你用那种暴力的方式,比如赶紧赶紧快点儿,快点儿,完了要迟到了那种苍蝇式的父母,那么孩子就会根据你的抓狂程度来确定是否到点。那会导致他们更没有自信和安全感。
②消除过度的焦虑行为。
不要在孩子面前总是提他们焦虑焦虑,这只会强化他们对自己的一种标签。
③管理自己的焦虑
父母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己的焦虑情绪传染给孩子,因为孩子的感知能力很强,所以我们要先让自己平静,提高我们自己的自控力,那么如何自控呢?我们可以做一些瑜伽或者是多看一点书,像哲学方面的,心理方学的,让自己在情绪管理方面上一个台阶。父母淡定。对孩子会有很好的影响。
④提高家庭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从家长身上学的,所以家长应该通过沟通,民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四、父母放松是接纳的前提
很多父母会说,我知道很多的大道理,但是我仍然免不了为孩子担心。想“为他好”。实际上我们为他好的背后是自私,是不信任孩子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只是想让他成为我们期待的样子。所谓的为他好,常常代表着我们对孩子的控制。
我们其实要学会接受,只要我们的孩子不做违法的事情,其实我们就已经替社会做了很大的贡献。而且问题少年基本上都来自问题父母,问题家庭。
作为我们家长,我们如果不改变自己的教养方式和行为,恶果会随之而来,我们要勇敢的接受,孩子能成为跟我们想象中不一样的人。孩子有可能会带给你很多惊喜,只是他不按照你的方式去做,认识到这一点父母就容易放松,很多父母放松了,孩子才能够放松。我们一定要学会接受。
减少孩子的焦虑,要限制自己的忧虑和想象。有以下4个思维方式可以帮到我们。
①你想的事未必会发生。
②你想的事未必是事实。
③决定感受。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④要对抗全有或无。
五、给孩子的焦虑管理计划。
①理解孩子的感受。不要去否定孩子的感受。
比如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妈妈知道你有点紧张,而不是说你别紧张别难过,这事不要紧,做坏了也没有人说你,这本身对于孩子就是一种压力,只会让她更变得更加焦虑。
②给焦虑的大脑重贴标签。
比如樊老师对嘟嘟说的,嘟嘟身体里面的两个小人。一个小天使,一个小魔鬼。
不要对孩子提焦虑,而是把它叫做恐慌先生,留心小姐,担心妹妹,不要起很多个,根据需要起一个就行。
比如说担心小姐又来了,当他能够看到自己担心小姐的时候,他就学会了控制,关注了自己的内心才能够控制他。而现实生活中被焦虑控制,是因为自己已经变成了担心小姐却不自知,因为自己完全没有感觉,担心小姐的人设不存在,当孩子知道担心小姐来了,那么担心小姐也就离开了。
③启用第二反应。
一个人想干一件事,一想就去干这很危险,一想停下来再想一下再干,此时既想干又有行动力,行动力和考虑之间是一种和谐的关系,但是当你想的太多,比如再多想了一步想三遍,这事就做不了了。
第二反应就是做一件事之前停下来回忆一下,想一想该不该做,质疑一下自己的这个想法。一般来说焦虑的人在遇到焦虑的时候,会倾向于做一个抵抗的保护的动作,比如做一个大喊大叫的动作释放焦虑,这时应该给自己一个再次思考的机会,看可不可以改变。插入一个我可不可以改变的动作,下一个动作就变了,就不是过去焦虑的动作而变成了一个改变的动作。
④关掉身体的警报。
如果我们紧张的时候,我们最好学会深呼吸,去感受呼吸。感受呼吸10分钟,精力就会恢复过来。
⑤学会让孩子做主。
比如家庭里孩子玩手机这个状况,看到什么时候还给我?决定看多久?由孩子自己决定。
⑥鼓励。
当孩子有了一些好的改变以后,我们要给孩子更多的鼓励,更多正面的能量。在一个充满着肯定的家里,孩子自信心会更强。
我们不要担心表扬孩子多了孩子就会翘尾巴呀,人这一辈子因为翘尾巴所犯的错其实不多,大量的错是因为不敢做,而犯的,一个有自信心的人是没有错的。
永远自信,即便在犯错的时候。
帮助孩子自信,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
害怕,我也能做,我害怕这件事,但我照样能做,这才叫勇敢。
了解孩子的想法,知道他们为什么感到焦虑。
帮助孩子划定他们的舒适区,并且一步一步的扩大这个舒适区。
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去探索世界,让舒适区变得越来越大,乘火车,坐高铁,坐飞机,坐轮船。到乡村摸一摸小动物,让他能够感受到我现在开始不怕这个了,我开始不怕那个了,他不怕的,越来越多,他的世界就在不断的扩大。
不要回避恐惧的情境,对于恐惧的事用愉悦的,冷静的语言来跟他们一起讨论。
不要设定过高的目标,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
过高的期望反倒会抑制孩子成为一个带来惊喜的人,因为家长整天给他过高的期望,给他带来的是压力,压力带来了不安全。不安全带来的是寻找安全。寻找安全结果就是带了平庸。
要让孩子有掌控的感觉,多给他一些掌控的机会。
不要强迫孩子面对恐惧,孩子应该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而不是在恐惧的环境中成长。用恐惧的方法让他摆脱恐惧,反倒会让他更恐惧。
不要对他有过度的担心。
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是无条件的爱。
帮助孩子建立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这样他遇到任何事情都是淡定的,这是个很高的境界,可是有的孩子就是能够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