酽茶三五椀,意在钁头边。——《景德传灯录·佛日和尚》
对于岩茶的认识,一直把他定性为男人茶,因为茶汤里透着骨感和强硬的力度,没有一定的茶龄似乎很难驾驭岩茶的醇厚。新出的岩茶,霸道!那股青涩的狠劲像足了毛头小伙子的楞,茶汤黄亮,入口回甘极快,却也短促。若是遇着了老茶树的茶底,岩茶绝对是可以一见钟情的恋人。这岩茶从老茶树上采摘下来,自是有了那份家族的历练,根系深植,系出名门。焙过烈火,把那青涩裹夹在条索紧实的叶脉中了。茶汤入喉,香气张扬的很,飘着、拽着。荡入口舌,侵入喉底,就如久违不见的热恋情人,那激情的一番热吻,让你在一霎时间辩不清前甘爽后回味,乱了你的心智,迷了你的情绪。初喝岩茶时对岩茶的那份岩韵并不十分认同,那样的硬朗不是我相宜的风格。我喜欢温和柔润的感受,茶的滋养能像那江南的梅雨一般,悄然侵入暗暗润泽就是我向往的长相思。
只是有一次夏日的午后,台风来临前的空气异常沉闷,连日焦灼和压抑的情绪难以排遣,无意间取了一泡大红袍想醒醒精神气。茶汤颇热,这热热的茶汤喝下去,一时间大汗淋漓倒也解了暑热。茶是新茶,松松散散的焦黑模样躺在茶则上,形象并不讨喜可人,一看就有点凛凛咧咧的黑李逵猛张飞的气势,飒飒而立,这怕就是初识岩韵的魅力吧!那茶汤的回味也是这么直面迎来,容不得你半丝犹疑和忐忑不安的分辨,仿佛是黑森林里的那一记迎头棒喝把你从梦魇般的情绪中唤醒。就像是正在坐禅,因为心不定被师父一记杖击,罚了了满堂彩了。若能喝了一泡上好的岩茶,总是在齿颊生津之时,也在心头留下了印记。自从,初识了岩茶的霸气,一时时也就常常念着这样的霸气了。
但如若是一款老岩茶,那茶的转化就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了不同的惊喜。这老岩茶只是偶遇过,没能自己潜心细品。某日,泊士在家中招待茶友,兴致盎然的把品茶图上传到茶友群中,看得我眼馋心馋。汤色从最初的黄亮转为偏红色,虽相隔甚远,但看着那清净深夜里寂寂品鉴的情形,那份静好舒然的气息已随着一卷旧日的经书味道潜入了我的夜里。泊士当即表示施予一罐老茶,以飨茶客,谢过 静候。
茶到手,古朴的纸罐装着。打开时,黝黑 大咧咧的松散模样,咋咋忽忽一如江湖莽士闯进了我的视线。烹水备器,选了我以前常泡岩茶的一款“汉扁”,壶身微褐色,和这莽士颇为般配,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壶身不够高大,怕是委屈了这“江湖英雄”了。好茶好水,不一会的功夫,茶汤鲜活呈现,汤色没有图片看到的那么红,但成色相当美妙了,红色的茶汤底部略微透露出黄亮的过去。只是这茶汤颠覆了我以往对岩茶的概念,入喉之后缓慢生津,茶汤的甘冽持久的在舌尖缠绕,润及口腔。若说新的岩茶时楞小伙,那这款03年的老岩茶相比较而言,更像是一位历事炼心的隐士。最初焙火发酵只是把那股茶的青涩暂时收拢在茶那紧实的条索中,而这近十年的安静等候,却将最初的霸道慢慢褪去,变得内敛沉静。茶喝过,一次比一次更有发现,回了泊士一个字“酽”,此茶——“酽”。 酽茶喝过,偶尔想起人走茶凉那世间的俗语,免不得对世人看茶的态度有那么些遗憾。一日喝过这茶,临时有事外出,才喝了几泡的茶实在可惜,于是匆匆泡上几道茶,放在杯子里就撤了,晚间回到家中,口渴难耐,顾不得这隆冬的寒了。喝过,又回了泊士一词,此茶“冷艳”!
茶老去,青涩渐渐褪去;情老去,浮华渐渐浅去;人老去,锋芒渐渐淡去;所谓岁月如洗,洗去的怕就是这些个面上的浅薄吧。曾经看过一本梁凤仪的财经小说,有一本书上写到豪门争斗时,对待对手最为阴损的招就是,把对方放到最安逸舒服的状态中,让他在这样的状态下,自己渐渐折损了翅膀,消磨了意志。此话对极了,因为人总是在自我放逸中死去,只是若被放置的人能像这茶的精神,时时反观内心自省自律,这样的放置却也是一种极佳的修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