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我就读过"向死而生"这句话,记得好像是从星云法师某本书上听到。后来,在很多谈论生死文章中看到。大概意思是,明白了生与死的关系,就能更好的生活,把每一天都当做人生的最后一天,更勇敢的面对死亡,坦然接受。
这四个字包涵了生和死,完全对立且统一的两个哲学问题。巧妙的把"死"转为了精神上的"生"。让人看到了生命之火在即将燃尽的时候,人生的主人你,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客观冷静看着自己的火苗渐渐熄灭,然后表现的不惧怕,不慌张,奋力的燃尽自己,在最后关头像烟花一样炫丽绽放,也许你的精神升华了,也许通过敢于死的勇气,你人生火苗再次重燃。这就是很多文章中,对于运用向死而生的含义。
看到前面描述的你有没有感动,有没有心灵地慰藉 ,有没有一种人生突然升华的神圣感,脑袋上突然多了一个光圈,后背生出一对翅膀,你飞起来了。因为,连死都看透的你,怎么不会好好的活着?怎能不淡定的面对一切红尘是非,蝇营狗苟的世间小人。此时,你一笑了之……
突然,你真的接到亲人得到绝症的消息。面对至亲即将离去的结局,你真的会接受吗?你的亲人会怎么面对?
正因为我遇到过,自身职业的特殊要求接触过,我想通过这两个故事告诉大家,向死而生,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我是一名护士,救死扶伤是经常会经历的生活。我面对死亡的机会比其他职业会更多一些。
最近我遇到了一位98岁的高龄老人,老人是一位老革命,思维敏捷,耳聪目明。入院的原因是严重骨质疏松导致的脊柱骨折。老先生精神矍铄,谈吐清晰,甚至还和我们些小护士们开玩笑,聊天。从老人口中得知,抗日时期,老先生已是战功赫赫的英雄。我问老先生,"打日本鬼子那会儿,您怕死吗?"老人开心答到"不怕死才能活,我还要活到170岁!"
可是,没过几天老人因为个人身体健康原因做不了手术,要去别的科室再治疗。其实,我们医护人员都清楚,这么大年岁的老人基本将躺在床上度过余生了。聪慧的老人很快就明白了,他坚决要求回家,不治疗、不住院。出院那天,我在撤掉他身上的心电监护时,他眼中死灰一片 ,空洞的望着天花板,没有一句话,甚至没有一个表情。这是即将面临死亡前的面孔。我不知该用什么来表达我的同情,只有沉默,不去打扰才是最好的方式。
另一件事,我亲历。爸爸在查出肺癌后,全家人经历了巨大的悲伤,就是到今天,我依然不敢去面对未来可能来到的那一天。爸爸变得不再爱笑,他说的最多就是"活一天,赚一天。"只有面对我女儿,他才会忘记癌症带来的焦虑,因为他看到生命的希望。我想过用向死而生来鼓励他,但是你会觉得那些例子过于苍白无力。连我都无法面对,何况亲历这事得父亲?
真正面对死亡时,没有人能真正的放下。这是一种深彻透骨的悲伤。那些口号似的鸡汤,根本解决不了亲历者心中的痛苦。唯有活在当下,不念结果 ,才会给亲历者心灵暂时的安慰。因为不知道结果的人生,总会有可能 。这可能,就会带来生的希望。
我每天都会以各种方式和爸爸接触,尽量的安慰他。关心他的情绪,多多分散他的注意力。最朴实的方式,最能缓解焦虑吧。这焦虑也有我的一部分。
向死而生,真是一个美丽的鸡汤传说。
对于死亡,我还没有更好的注解,我没有哲学家思辨的思考,也没有史学家厚重的积淀,更没有文学家灵动的笔触。只有朴素的回答,活在当下,不念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