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程”,是孩子们学习代数最重要的一个起步活动。
前面有两课时的铺垫,一个是《用字母表示数》,一个是《等量关系》。这两节课都是学习“方程”的必备知识,因此走得较慢,让孩子们掌握得更牢固一些,这样“方程”才会呼之欲出。
环节一:写等量关系。
用教材上的三个情境图做依托,让孩子们独立写出等量关系。
我巡视,重点关注部分孩子的思考。
让孩子们交流,基本都能顺着写出等量关系,但也有孩子会给一幅图写三个等量关系。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
如:10克=2克+1颗樱桃的质量;10克-2克=1颗樱桃的质量;10克-1颗樱桃的质量=2克
于是,黑板一共留下了9个等量关系。
环节二:用字母代替未知量,写出等式。
前面的等量关系有多慢,这里的用题目代替未知量就有多快。
于是,黑板上很快呈现出9个不同的方程。让孩子们齐读这9个算式。
我将这9个方程排成了3排3列,便于他们观察。
环节三:介绍方程,观察方程的特点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方程,现在它们就出现在了黑板上。大家观察,这些方程有什么共同点?
生1:都有字母。
生2:都是等式。
生3:有的字母在等式的左边,有的在等式的右边。
生4:我觉得字母在哪一边没有关系。
师:你认为什么是方程?
生5:有字母的等式是方程。
生6: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师:大家都同意吗?
生:同意。
师:我写下来——含有字母的等式是方程。看看这句话,关键词是什么?你还想到了什么?
生7:关键是有字母,以及等式,两个都要具备。
生8:我有问题,字母的个数有限制吗?
生9:我见过一个x+y=5,大家认为是方程吗?
生10:我觉得不是,它有两个未知数了。
生11:我觉得是,因为它有未知数,也是等式。至于未知数的个数没有限制。
生12:那么a+b=c是不是方程呢?
生11:是的。
师:大家同意生11的观点吗?
生:同意。
生12:老师,我觉得黑板上的9个方程里,有一些看上去是画蛇添足。
师:嗯,我大概明白了你的意思,先不说出来,看看有多少孩子看到了他认为的“画蛇添足”的方程。
【生看,思考,课堂安静了1分钟】
生13:老师,我觉得他说的是这个方程:2000-200=2x
生12:我不是这个意思。
生14:我觉得他是不是说的这一个:10-2=x【一些孩子也开始发出声音:嗯,我也发现了。】
师:谁上来圈一圈你们找到的认为是“画蛇添足”的方程?
生15:我来。(上来圈出了未知数在一边的方程)
生12:嗯,我是这样想的。
师:这三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点?或者说与其他的区别点?
生16:这三个方程的字母都单独放在一边了。
师:那为什么2000-200=2x不属于这一类?
生17:因为这个方程的右边是2×x,不是单独的。
师:为什么你们认为是画蛇添足呢?
生18:因为这个方程写出来没有多大意思,比如10-2=x,我都会算10-2=8,还需要一个x干什么呢?
生19:我在其他书上看过,方程里就是将未知的量当已知的量参与运算,而这样写,它就没有参与运算,那么这个方程就失去了意义。
师:大家把掌声送给刚才分享智慧的孩子们。我好喜欢你们这个“画蛇添足”,有这样一番讨论,让我们对方程有更加明确的认知,除了表达现实世界的等量关系外,除了形式上的特征外,它的最核心的出发点就是将未知的量当已知的量来运算。关于方程,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生20:那些运算律可以适用于方程吗?
生21:我认为是可以的。
生22:方程怎么解呢?(好些孩子举手)
师:嗯,我们下节课就会学习如何解方程。
环节四:阅读方程的来历,浸润文化
让孩子们自读教材,谈收获。
这节课,我没有使用学力单,依然收到了好的效果。应该是源自学生的思考和追问,以及一句不经意的感叹,让孩子们的思辨走向深入。他们的思辨在初步认识方程时就走向“未知的量参与运算”的重要认识。因为在后面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时,很多孩子就会列出将未知数单独放在一边的情况,这样的思维还是算术思维,而不是代数思维,在这里得到强调,孩子们的代数思维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