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ing|No.10 培训时可恰当运用视觉辅助工具

R:

《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P150

用视觉辅助工具来说明理念具有以下这些好处:

·听众不光是听你说话,同时还看着你画图:你得到双倍的注意力。

·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主题上,而不是盯着这个人,这就好像你在对陪审团讲述另外某个议题,不再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陪审团面前受审一般。

·影像总是会和个人感受以及所在地点深刻地烙印在人们的脑海之中。你的听众日后看到这些模型就会想起你的演讲。

你只会画粗略的小人形吗?别担心。图画愈是精密、完美,就会让人愈觉得有距离感。图画只要简单、清楚,听众就会觉得他们也办得到。所以,继续画你的小人,你无须做才华洋溢的艺术家——但要持之以恒地进行开发。


I:

在讲述一些理念和逻辑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受众与我们所在的情景不一样,经历不一样,思考逻辑不一样,最后听众似懂非懂,或者完全不懂。所以,如何把一个体系、理论、颇具逻辑的东西,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浅显的方式让受众理解并接受,其实是个挺难的事情,也充分体现了陈述者的功力。

在这段文字中,提及的方法是运用视觉辅助工具。从记忆和理解的角度,图形优于文字;动态的优于静态的。所以视觉辅助工具,是让我们通过利用一些图形或是动态的展示,让人们通过视觉接收到的信息作为生动性的补充,来验证或是梳理我们听到的一些逻辑,或是看到的一段文字。

文中还提到了关于画画的事情。常常,只有那些写字好看的人,才爱在培训、分享中使用板书;只有那些画画好的人,才爱在讲述中亲身画幅画来说明。其实,这在与成人沟通中的目的有关。如果我们在沟通中的目的是通过引发对方的参与性思考,来启发对方的思维以及行动。那么,展示自己如何优秀不如展示自己如何努力(即便画得不好看也会努力去尝试有意义的事情),通过自己的示弱,也有助于激发对方尝试的勇气,参与的积极性和活跃度。

A1:

上一次我在给一群人培训讲创新思维的种类时,因为内部的逻辑比较细、比较乱、分类层次比较多,我采用的是尽可能地去用文字解释文字的方式,但后来我感觉我讲得也累,听众听得也挺累,听完后是不是就能有很清晰的框架,我其实也没什么底。所以,不算一次成功的讲述。

A2:

根据本文中的建议,下一次培训这个模块时,我会考虑两种方式:

1、更为清晰的思维导图,形象地画出创新思维的层次和结构。让大家一目了然,了解分类的依据和类别,从结构上对比差异。

2、对于难点的部分,可以通过画图,来展示场景。不同的人物画法,可以代表不同类或不同层次的分类,让大家可以在一种轻松的方式中去加深理解,甚至也是引导大家自己也可以画画,通过绘画,将分类场景化,将场景形象化,便于在脑海中的理解和记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春去秋来,花开花谢。沿着岁月的轨迹,我看见那些回忆被镀上一层光芒。它很美丽,只因你陪我历经风雨。它很动人,只因有你...
    清晨起阅读 730评论 23 29
  • 回家的路,走的久了,就厌了;很多事,时间久了,就无所谓了;很多人,时间久了,就不新鲜了;很多食物,吃的久了,就不新...
    今天安好阅读 432评论 0 1
  • 高度临在阅读 13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