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堂妹从深圳过广州玩,我们从早上开始做吃的东西 ,断断续续吃到晚上。
她一边嘴里吃着东西,一边看着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啊,一整天吃吃吃,这就是向往的生活啊。
啧啧,真是容易满足的孩子。
这次端午回家,无所事事,不用被时间追赶,还碰上了一些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可能才算得上是向往的生活吧。
好久不见的“迎老爷”
离家门口几步远的老爷宫,修缮了3年零9个月,终于落成,回家一趟赶上了落成庆典。
道路是新修好的,老爷宫是刚修缮的,整个迎老爷队伍的装备也是新的,就连心情也是亮堂堂的。马路两旁挤满看“迎老爷”的人,可能隔壁村的人也来看热闹了。
我带着相机,跟着迎老爷的队伍走街串巷,好似重回孩提时代。朝九晚五的日子过久了,还以为那是正常的生活状态。逃离办公室的格子间生活,偷得几日清闲,落得逍遥自在也。
去海边撒风
海边是每次回家必去的地方。
大人们总是不解,海边有什么好稀罕的。你见过一年四季的大海吗?见过清晨或傍晚的大海吗?你不可能走进同一片大海,这就是魅力所在。
不过这次我是为寻觅“斧头支”去海边的,然而什么也没有,失望。注定吃不上心心念念的斧头支,5月倒是在台山的海边,和欧阳弯腰拣到老腰疼,因为没有锅可炒,把一小袋斧头支放回大海,穷开心了一把。这一次是有锅没食材。
太阳落山后就回家,妈妈已经做好饭等我们回去。
到田里接地气
听到妈妈要去二姨的田地里帮忙,我满心雀跃地跟过去打酱油,去田地里接地气挺好,适合我这种不久之前从钢铁森林里裸辞回来的廉价劳动力。
我总觉得,我们这一代人,与土地的链接太少,与自然离得很远,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有很多农作物我们都不认识。小孩子都应到土地里来,看农作物怎么生长,怎么在日晒雨淋里成长,到成为餐桌上的一道菜。
小学课本里常提到一望无际的稻田,我至今很向往,在那黄灿灿或绿油油的稻田里奔跑,大概像在大海里游泳一样快乐吧。
希望有一天,我能奔跑在金灿灿的稻田里,但这次我只能在田里摘花生。
那天雨下得特别大,即使有雨衣,鞋子和裤子已全湿,妈妈还没做完施肥的工作,不肯走。忙完后,我们走路去车站,在车站旁边等了半个多小时,车迟迟不来。在汕头生活,连公车都特别慵懒。
我听妈妈聊了许多家常,一年之中也没几次能这样聊很多话。虽然站在雨里,但我还挺享受,因为那是夏天的雨,是跟妈妈在一起。
最后必须称赞一下,大舅家的冬瓜,二姨家的南瓜,玉米和花生,宇宙无敌好吃。
我第一次体验从玉米树上摘玉米,回家后把玉米洗净放在锅里只加水加少量盐煮熟,就清香扑鼻。玉米咬下去是糯糯的口感,但绝不黏牙,完全不是广州菜市场里那些玉米能比的。
哭,我要想念好一阵子玉米了,就像想念平芳坐高铁人肉从潮汕带来广州给我的杨梅。
像我这样灵(qi)性(pa)的人,上班不适合我。回家做个“巨婴”,不用烦恼一日三餐吃什么;去田地里劳(shou)作(ge),去海边看完夕阳回家有人等着开饭,这才是向往的生活。
图文|施子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