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幼儿园生活(三)

        记录生活片段,只为锁住记忆,以免在岁月的长廊里销声褪色。

                ——题记


    不得不承认,有的孩子情绪确实稳定,适应能力强,上幼儿园不哭也不闹,开开心心,高高兴兴。但有的小孩哭哭啼啼,好长时间才能适应。我家图图就属于第二种,但他不属于内向型,而是不受约束型。   

      话说周一第一天全天上幼儿园,没哭没闹,比预想的要好,没有强烈地抗拒。

    下午放学接回来时,只表示不开心,在学校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周二早上,抗拒情绪直接爆棚。叽叽歪歪,不换衣服。

    明确表态:“我不去幼儿园,我要去钓鱼。”

      为了稳定情绪,只好让他把小桶拿着,下了楼,一看方向不对,直接从妈妈手里挣脱,往家的方向疯跑。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声嘶力竭,简直上刑场。

    爷爷抱住他,各种好话哄,只有一个信念,哭也不行。

    见挣脱不成,又哭喊着:“妈妈和我一块上幼儿园。”

      那怎么可能!

    爷爷把他抱到幼儿园门口,老师接手后,他马上收敛了许多。

    晚上接回来,兴许那一阵儿高兴,表示明天他要一个人上幼儿园。事实证明的确是即兴发挥。

  周三早上,故伎重演,就不去。用看阅兵、看电视诱惑也不见效。只得强行抱去,老师接手还嗷嗷不停。

      周四早上,不知在哪儿听到一个词:放假。

      哼哼唧唧:“幼儿园放假了,不用去了。”

    勉强走到半路,又开始发飙, 又哭又喊,同时又不忘察颜观色,当场的哪个人没有劝说他去幼儿园,他就向哪个人求救,一会儿奶奶抱,一会儿爷爷抱,一会儿妈妈抱……

    下午放学,爷爷去接。

      “图图,晚上吃的什么饭?”爷爷好奇地问。    他思索了一会儿:  “我也不知道。这个幼儿园好像不太行。”

    爷爷当时懵了,也被逗笑了。三岁小孩说这句话,意思太“深奥”了,也不知什么原因他会得出这个结论。

    周五早上,爷爷没去,爷爷感觉是人越多他越闹腾。

      我抱着城堡,妈妈带着他,他不情愿,但没很闹腾,甚至在电梯里还说:“奶奶!我们一块儿去吧!”

      但到半路又反悔了。奶奶、奶奶地求助,我趁机抱起就走。送到老师手里,没再吭声。

    下午放学,当然高兴了,传说中的放假终于来了。但他又说:“我长大了,要自己上幼儿园。”也不知他哪来的勇气。

    以前只听说,小孩子刚开始上幼儿园,不适应,离不开父母,哭喊闹腾。这回是真见识了。

   

    后记——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片不完全不相同的树叶。”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成长的风景也各有千秋。

      孩子成长的过程,多多少少都要经历一些磨砺和跌跌撞撞,如同新生命的降生都要经历阵痛一样,是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

    作为家长,要放宽心态,理解孩子离开父母和进入不熟悉环境所产生的焦虑、不安和恐惧。要理解孩子的感受,给予他们足够的安抚和关爱。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给他们倾诉的空间。用积极的语言和态度引导孩子对幼儿园产生兴趣个和好感,讲述幼儿园有趣的活动、好玩的玩具、友好的朋友等,让孩子对幼儿园充满向往,共同帮助孩子度过适应期。

    孩子上幼儿园的断、舍、离,对孩子是一种考验,对家长也是一种挑战,同时也不失是一种成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