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测于1890年左右由美国旧金山的席尔斯兄弟咖啡公司(Hills Brothere Coffee)为了确保每批生豆的品质,开始对进口的咖啡执行两个阶段杯测,在产地出货前先对样品生豆进行杯测,并保留样品豆,等生豆进港后再取样,进行第二次杯测验货,以确认进口生豆品质是否与先前样品一致。最初咖啡杯测是大型烘焙厂的品管程序,旨在发掘重大瑕疵,避免买到不堪用的咖啡。
现如今杯测已从昔日的防弊发展到今日的鉴定,享乐,调制拼配豆与比赛层面;这要归功于1982年美国咖啡精品协会的创立(SCAA),曾担任美国精品咖啡协会(SCAA)第二任理事长的泰德·林格(Tad Lingle)与1985年先后出版与修订了《咖啡杯测员手册》(The Coffee Cuppers'Handbook)以及《咖啡品鉴师风味论》(The Coffee Taster's Flavor Wheel)等书籍及图表,将香气,滋味与口感的杯测术语及流程作系统化归纳,统一标准。
SCAA与COE的杯测表格与准则是目前精品咖啡界最常用的两大系统,虽有少许差异但也算是大同小异的范畴。
今天我们主要讲解的是SCAA杯测评分表,COE杯测表不在今天讨论范围内。
(SCAA杯测评分表)
2009年英国知名咖啡连锁企业Costa Coffee为自家意大利裔咖啡杯测师吉拉诺·培利奇亚(Gennaro Pelliccia)的舌头,向英国老牌劳伊兹保险公司(Lloyd's)投保一千万英镑,与英国女品酒师蒙特最昂贵的舌头不相上下。近年杯测师的身价有凌驾品酒师之势,杯测文化已然成型。
谈起杯测,一般都会认为太抽象难懂,认为自己的嗅觉与味觉不灵敏,其实只要常喝咖啡,多练习多比较,在脑海中建立完整的咖啡风味记忆库,大家都可以成为称职的杯测师。同时为几只并列的咖啡鉴别,很容易从香气,滋味与口感辨识出彼此差异,这与单独喝一杯咖啡大异其趣。
关于杯测必须要了解的事
杯测礼仪
1:礼貌对待其他杯测者,并给他们提供个人所需空间。
2:参与杯测期间不许使用香水,乳液,护手霜等香味大的护肤品。
3:杯测期间不插队,依次排队进行不催促前面杯测者。
2所需设备
杯测杯:推荐器皿5-6盎司陶器杯,干净无异味,保温性良好
3标准化烘焙
根据SCAA杯测作业规范,以浅烘至中烘区间,更精确的讲以艾格状咖啡烘焙度分析仪(Agtron coffee Roast Analyzer)的近红外线照射咖啡豆,艾格状数值(AGTRON Number)咖啡豆颜色数值#58;磨成咖啡粉的数值#63,误差在±1范围内。SCAA规定烘焙时间在8-12分钟的区间。
(CM100艾格状测试仪)
4
标准化萃取
杯具:5-6盎司(150~180毫升)厚玻璃或陶瓷杯。
水质:杯测用水干净无异味,不得使用蒸馏水或软水。
杯测最为理想的水质总固体溶解量TDS介于125~175ppm,最好不要低于100ppm(水质太软容易萃取过度),不要高于250ppm(矿物质太多太饱和,不但影响口感也容易萃取不足)。
研磨度:70%-75%的咖啡粉能筛过美国20号标准筛网。
浓度:咖啡粉与水的比例是1:18.18;每8.25克的粉用150毫升的水来冲泡。
水温:每杯萃取水温为93°。
浸泡时间:让咖啡粉在杯内浸泡3-5分钟,不要搅拌。
5
标准化品鉴
杯测环境务必保持干净无异味与安静,不擦香水不喷发胶以免人工香精干扰杯测,使用专业杯测勺利于啜吸
杯测勺:专用杯测匙,圆形深底,容量约8-10毫升方便啜吸,杯测勺有不锈钢与镀银材质,后者散热较快。
啜吸:杯测夸张的啜吸东西,制造不小的噪音,但可提高味觉与鼻后嗅觉的测味效率,因为啜吸的同时也吸入空气使咖啡液以喷雾状入口腔,水溶性的咖啡滋味更均匀分布口腔舌头各区域,咖啡油脂里的气化成分也更容易释放出来,从口腔后面的鼻咽部上扬近鼻腔加快品鉴速度。
快速读懂杯测表
SCAA简易评分表共有9栏,第一栏为样品编号,第二栏为烘焙程度,第三栏为干/湿香气,第四栏为风味和余韵,第五栏为酸质,第六栏为体质感,第七栏为一致性和平衡性,第八栏为干净度和甜度等级,第九栏为综合考虑和缺陷扣分得出最后总分。
杯测顺序
1:首先应该观察样品烘焙后粉的颜色,在表格内做下记录。
2:在样品研磨后的15分钟内,应该进行咖啡香气的评分,干香做记录;等咖啡粉浸湿后闷蒸3-5分钟,但不得超过5分钟,轻轻搅拌三次破渣让咖啡泡沫顺着勺子背慢慢滑落,这是轻嗅勺背香气,并在湿香那一栏做记录。
3:当样品冷却到大约70°,浸泡8-10分钟后开始评估,吸进口中的咖啡液要尽量覆盖整个口腔尤其是舌头和上颚,因为鼻子里的蒸汽在高温中达到了最大强度,就可以对风味和回甘进行评定。
4:当咖啡继续冷却到70°-60°,对酸度,醇厚度以及平衡度的评分开始,平衡感是指杯测者对于风味,回甘,酸度以及醇厚度这四者相互作用的综合评分。
5:杯测者所偏爱的不同咖啡属性,可以在咖啡冷却过程中的不同温度(2-3次)阶段进行评价,为在杯测表16分等级中打出相应分数(0.25分为区间)。
6:一致性,干净度,甜度,对于这些属性,杯测者对于每杯的每个属性评价打分,其中每个属性2分(每项5个空格,每个空格2分)总高分10分。
7:样品杯测每款样品测5杯,如遇到瑕疵在杯测打分表记录相对应的那一杯,在一致性,干净度,甜度上相对应的扣分并写出瑕疵种类,在瑕疵(2分),缺陷(4分)记录杯数和相对应的缺点扣分。
8:样品温度降到21°时,对咖啡的评价过程结束,整体分由杯测者确定,并根据所有属性结合给样品打出杯测分。
9:杯测评估后,所有的得分要记录在评分栏下面,最终得分要写在右下方的最后分数表格内杯测结束。
水平与垂直标记
SCAA杯测表格采用两种标记,如上图所示,
一种为水平走向6~10分制表示质量的好坏,6分为好(Good),7分为非常好(Very Good),8分为优(Excellent),9分为超优(Outstanding)
另一种垂直走向的5分格标记,表示特色的强弱。垂直标记仅供记录强弱,不代表质量,无关分数。垂直标记只附在“干香/湿香”,“酸度”,“体脂感”三栏中,方便标示强弱度,其他评分项目无垂直标记,其它各项评分仍以水平标记为主。简单来讲,水平标记代表质的好坏,垂直标记仅代表强度的高低。
单个计分项目解读
项目一:干/湿香
①在倒入如水之前闻干咖啡粉的味道
②破渣时闻一闻释放出来的湿香气
③当咖啡浸泡一段时间之后,在闻一闻湿香气,可以在质量那一栏记录
风味
风味体现了咖啡的主要特性,在对咖啡香气有了第一印象后,又在回甘,酸度之前进行判断。风味是透过味觉,感觉和弥漫到上颚的香气体验后的综合印象。
余韵
余韵是指在咖啡液吐出或咽下后怡人的风味,香气从后颚散发的风味和风味停留的时间长度。
酸质
酸度怡人是被描述为“明快”“活泼”,而酸度不怡人时,被描述为“酸腐”“尖酸”,酸度有助于咖啡的活性,甜度和新鲜水果的味道;有些咖啡具有高酸度,比如肯尼亚咖啡,有些咖啡酸度相对比较低,比如苏门答腊咖啡,虽然酸度各不相同,但由于不同产地咖啡属性的不同,这两种咖啡都有可能得高分。
体脂感
醇厚度的质量基于咖啡液体在嘴里的触觉感觉,特别是舌头和上颚之间的感知。就质量而言,大多数醇厚度比较强的样品豆可以得到高分,因为咖啡液中存在冲煮后得到的胶质。
平衡性
杯测样品的风味,回甘,酸度,醇厚度等所有不同属性在一起相互补充,相互作用就是平衡。如果样品缺少某种芳香或味道,或是一些属性太过强烈,平衡分就会降低。
甜度
甜度是指一种愉悦丰满的味道以及任何明显的甜度,是因为存在一定碳水化合物的结果。
干净度
干净度是指从开始吸入到最后回味都没有干扰性的负面印象。
一致性
一致性指同一组样品中每一杯咖啡风味的均匀度。
综合考虑
综合考虑分数反应杯测者对样品主观的综合评定。
缺陷
瑕疵是指咖啡中明显的异味但不是压倒性的,在强度评分中扣2分;缺陷指咖啡中的异味,它可能是压倒性的,也可能引起咖啡中令人不快的味道,在强度栏中扣4分。
最后得分
最终得分的计算方法是先把每一项单个计分分数加起来,填在“总分”格内,然后从总分中减去缺陷分数得到最终得分,并填进最后得分方框内。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如果喜欢就关注我们哦,后续会更加精彩(小编太懒了……如果想看图文版的请微信扫描二维码来看哦,很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