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田园育“金豆”:现代科技助力大豆种植基地提质增效
盛夏八月,全国各地的大豆种植基地绿意盎然,连绵不绝的豆株在阳光下焕发着勃勃生机,饱满的豆英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的临近。

8 月中旬,在科右前旗归流河镇的万亩生物育种大豆单产提升示范区,一场全国性的科研生产研讨会正在田间地头进行。来自全国各地近 300名科研院所专家及行业同仁齐聚于此,共话大豆产业发展新路径。
这仅仅是全国各地大豆种植基地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科技赋能与技术创新,大豆产量持续提升,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01 良田为基,黑土地保护见成效
建设良田,是夯实丰收的“耕”基。各地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累计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超 3200 万亩。
在扎赉特旗巴彦扎拉嘎乡,种植户采用“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技术,不仅节约了整地成本,还实现了出苗率和产量的双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显著改善了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耕地质量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大豆种植提供了坚实基础。
02 良种先行,做强丰收“芯片
种业振兴行动正在扎实推进。全盟主要粮油作物良种覆盖率已达相当高水平。2025 年,多地建设了“看禾选种”平台,集中展示示范新品种及主栽品种数百推动品种更新换代。在嘉祥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大豆原种繁育基地,科研团队正开展精细的杂交授粉作业,旨在培育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大豆新品种。
这类品种具备抗病性强、抗倒伏等优势,能为种植户提供更加可靠的收益保障。”一位种业研发技术人员介绍道。
03科技赋能,智能管理显身手
走进扎赉特旗五道河子村,只见田野绿意盎然,却鲜见农民劳作身影。技术人员手持手机,轻点屏幕,上千亩土地的水肥灌溉瞬间启动。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可实时监测土壤墒情与肥力状况,实现精准灌溉施肥,既保护黑土地,又防止养分流失。系统应用后,每亩可节水节肥,有力促进了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在嘉祥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4套物联网感知设备实现了情监测、病虫害预警与精准作业的全程数字化管理,
04组织创新,规模经营促增收
南柳村积极探索“村集体+合作社+农户”联动机制,通过土地流转整合打造了 1200 亩大豆高产高效“千亩方”示范田。由村集体牵头,村内合作社作为经营主体,精准对接外出务工和无劳动能力农户,签订土地托管协议,形成了稳固的三方协作体系。
合作社还创新机制,推举成员组成工作专班,专司农资集中采购与粮食销售对接。通过批量采购,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与种业达成战略合作,秋收后的大豆以优质育种粮形式销售,价格比市场普通商品粮更高,大幅提升了种植效益。
05 产业联动,深度合作促发展
在大豆种植基地蓬勃发展的背后,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高效协同。一些注重品质的企业正与优质种植基地开展合作,实现共赢。
像禹王集团这样长期致力于大豆精深加工的企业,正在与优质大豆种植基地开展合作。通过聚合优质高油酸基因、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等,获得优质高油酸大豆原料,为产品高品质奠定基础。这种从源头到终端的全产业链合作模式,不仅保障了优质原料供应,也为种植基地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更助力国产大豆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06 绿色防控,生态农业可持续
在追求产量提升的同时,各地大豆种植基地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持续亮生态底色。
因地制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营养诊断、增施有机肥等技术。2025 年,全盟施用堆沤肥、商品有机肥面积显著增加。各地积极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面积不断扩大。赤眼蜂生物防控玉米螟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保护了生态环境。通过批量采购,种植基地有效降低了种子、化肥等生产成本。与种业达成的战略合作,则让秋收后的大豆以优质育种粮形式销售,价格比市场普通商品粮更高,大幅提升了种植效益。
金色田园孕育金色希望。随着新一轮收获季节的临近,各地大豆种植基地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