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得而复失
“好了,我自己会走!”宋慈甩开三人的手臂,径直走出了官军营寨的大门。
三个人也觉得自讨没趣,朱浩、王先两个人都无奈地离开了,只有冉复还站在那里,看着宋慈的背影,脸上显出遗憾的表情来。
“唉!大人呀!你真不该去这一趟!”陈恒看着回到营帐中的宋慈,十分痛心地说道,“你这骂了一通,还不是什么也没有得到?”
“怎么没有得到?我骂得痛快,心里解气,这便是最好的回报!”宋慈说道。
“哎呀大人哪!那魏大用心胸狭窄,肯定要上奏朝廷弹劾于你!你本来马上就要被提升为从七品的舍人官了,你这样一闹说不定要被罢官,这岂不是因小失大?”
“当不得官就不当!我还回去做我的郎中。”宋慈低头看到了桌子上那封真德秀写给他的信,“只是可惜了恩师对我的举荐之恩!”
宋慈坐下来看着那封信,觉得虽然自己把事情搞砸了,但还是应该给恩师写一封回信,以感谢老师的恩情。宋慈摊开了纸,拿起了毛笔,醮了醮磨好的墨,开始写道:
“慈启:久别思念,不知恩师现状如何,望恩师身体康健,一切顺利。三垌煽乱,现在已经平定,请恩师放心。想不到恩师一直挂念着我,我刚刚立下了一点点功劳,恩师便举荐于我,宋慈在这里叩谢恩师,您的恩情,我永远都报答不完。但可惜宋慈愚钝,口无遮拦,只怕要辜负恩师的心意了。我与那官军主将魏大用意见不和,他滥杀无辜,我因而忍无可忍,辱骂于他,他因此要上奏朝廷弹劾于我。只怕宋慈要辜负恩师的心意了,老师的恩情,我只能以后再报答了。恩师钧鉴。”
高平寨和大胜峒都被平定了之后,各处趁机作乱的小股盗匪也很快就全都销声匿迹了,南安军及其附近的州县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老百姓们重新开始了平静的生活。义兵们也要被遣散了,很多人都依依不舍,不愿离去。宋慈告诉他们,所有之前被三垌煽乱波及的地区都已经平定了下来,当地的官府都已经开始组织民众恢复农业生产了,而且叛乱既然已经平定,自己也要带着乡兵们回信丰县了,所以他很快也会离开这里。
宋慈让义兵们都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告诉他们要好好种地,重新开始生活。打下高平寨和大胜峒之后,宋慈缴获到了不少的粮食,因此所有的义兵走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分到一小袋的粮食,还可以拿到少量的钱来作为路费。那些身上有伤的义兵会先在这里养伤,等身体恢复得差不多的时候再回到家乡去,这些人可以获得更多的粮食和盘缠。
“这个宋慈真是……唉!你就不能忍一忍,忍过这一时吗?”真德秀看了宋慈的回信之后,自言自语道。
真德秀站了起来,开始在自己的屋子里面来回踱步。对于宋慈的不稳重,他十分地生气,但对于宋慈前途的波折,他又十分地惋惜。真德秀的心里明白,宋慈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不能让他就这么被埋没了。但魏大用的上奏已经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处罚已经难以避免了。真德秀明白,对于宋慈这样的底层小官,朝廷根本就不会费心思去调查事情的前因后果。
“又何止是小官?”真德秀想到这里叹息了一声,自言自语道,“如今朝政被奸人把持,大官受冤屈甚而蒙难的,也不在少数啊!”
真德秀心想,那个从七品的舍人,宋慈肯定是当不成了,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先保住宋慈的官位,让他不被罢官。
“看来是只能上奏朝廷,请求可以功过相抵,应该还是会被通过的。”真德秀又自言自语道。
想到这里,真德秀又坐了下来,开始写起了奏疏。
此时在官军的军营里,所有人都在整理着自己的行李,因为主将魏大用已经下了命令,明天部队就要开拔返回了。深夜,有一个人影从魏大用的营帐中走了出来,他小心地向四周看了看,然后返回了自己的营帐中。营寨岗楼里的哨兵此时无精打采地站在那里,因为叛乱已经平定,这里已经没有了敌人,更何况明天就要离开这里了,还观察个什么劲。而且即使他打起十分的精神,他也只会注意外面的动静,而不会注意到军营里面发生了什么。
第二天,义兵遣散的事情仍然在进行着。由于陈恒事先已经把物资分配好了,所以义兵遣散的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今天营寨里面剩下的义兵已经不是很多了,仍然在有条不紊地领取着粮食和盘缠,然后各自回自己的家乡去。陈恒觉得今天应该考虑一下未来该怎么打算了,他想先问问宋慈有什么打算,于是就走进了宋慈的营帐,他看到宋慈正在看着一封信。这封信是早上刚刚到的,陈恒走过去看了看桌子上放着的信封,发现这是真德秀给宋慈写的回信。
“大人,真大人他怎么说?”
宋慈笑了笑说道:“恩师说,那个从七品的舍人是不用想了,但他肯定会极力保住我现在的官职。”
陈恒似乎有些喜出望外,他兴奋地说道:“那太好了!这样至少您还可以继续做官。”
“真的是如同梦中一般。”宋慈似乎在回忆着往事。
“是啊!本来大人你立了大功,可以直接由从九品越级升到从七品,结果这样一折腾,又回到了起点,真是如同梦幻啊!”
宋慈又笑了笑说道:“你误会了我的意思,我说的不是升官不升官的事情,而是我想起了曾经的一件事情。”
“曾经的一件事情?那是什么事情?”
“我隐约记得自己好像做过一个梦,父亲曾经在那个梦中告诉过我,让我以后要事事小心,每走一步都要特别留心。现在想来,父亲在梦中所说的果然不差!”
所有的乡兵们也都在打包着行李,准备回信丰县和自己的亲人们团聚了。宋慈和陈恒也整理好了自己的东西,这时宋慈走出营帐,看着这座自己即将离去的营寨。由于叛乱平息,已经没有敌人了,因此所有人都没有防备。
这时,突然有一群官军的兵将闯进了营寨之中,他们看见宋慈之后,便走上去把他围在了中间。
mso-br(7�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