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庄子.庖丁解牛》

         

      昔庖丁为惠王解牛,动作优美娴熟而迅速快捷,不一会工夫,整头牛就骨肉分离,皮肉分离,纷纷落在地上“如土委地”……事毕,庖丁站起来,擦试牛刀,还入銷,然后“举目四顾,踌躇满志”……惠王坐在宽大的椅子上,观看了整个解牛过程,心情很愉快,就和庖丁交流起来:“先生,你解剖牛的本事不错啊,你是怎样做到这样高超的技巧的?”庖丁就如此这般地回答惠王,怎样怎样如何如何……“我的刀很薄很锋利(刀刃者无厚),而牛的骨节之间,皮肉之间有很多间嫌,(彼节者有间)我以无厚入有间,且“依乎天理,顺其自然”所以游刃有余,我的刀刃几夫没有和骨头皮肉直接碰撞的机会”………最后,庖丁补充说道:普通宰牛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那是他经常用刀砍骨头,刀折损了,好一点的宰牛厨师一年换一把刀,那是他用刀割肉,刀磨损了,而臣的刀,用了十九年,还是光亮如新,像刚开刃的那天一样……惠王听了庖丁的话,若有所思,最后说,“先生,听了你所说的话,我好像明白了养生的道理”……惠王,在这里,关心的不是那一堆解好的牛肉,也不是庖丁潇洒流畅的解牛技艺,而是那把刀,那把用了十九年仍然像刚开刃的那天一样锋利的刀,……庄子以此比喻,圣人通过无已,无为,正确有效的避开人世间的是非矛盾纠纷和名利纠结,巧妙地顺应着宇宙之间生命自然的生存法则(彼节者有间),依乎天理,顺其自然,逍遥而持久快乐地活在天地之间,身体性命未曾有半点损伤……   

  注:1,这里的“牛刀”引喻为身体性命,“无厚”引喻为“无己,无为”,“有间”引喻为人世间的生存之道和宇宙间的自然生命法则;“游刃有余”引喻逍遥自在的活在人世间;2,高中语文教材和百度对庖丁解牛的的注解是:比喻经过反复实浅,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应用自如;其实,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养生主》,要谈的是养生,而不是谈一种像卖油翁一样巧的技艺,这篇文章的重点是“庖丁的牛刀为什么用了十九年仍光亮如新”,而普通的厨师只能用一个月,优秀的厨师也只能用一年,暗指的是一种高出人世间普通养生方法几十上百倍的养生法则),而这个法则就是:无限制的“缩小自我”,达到“无已”状态,以致与天地融为一体(天人合一,心神合一),没有了半点个人的私心杂念,并且正确有效的避开人世间的是非矛盾纠纷和名利纠结,巧妙地顺应着宇宙之间生命自然的生存法则(彼节者有间),消遥而持久地活在天地之间,身体性命未曾有半点损伤。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