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接地气,并不是说要俗气,地气跟俗气完全是两个概念。
地气更可以说是入乡随俗、心随境迁,知可为知不可为,知人性知世情,知自己更知他人。
有一句话“思想可以特立独行,生活方式最好随大流”,起初自己也是不屑于这句话的,可慢慢懂得,经历一些无可奈何多了,知道自己所处的情境以及为何所处当下情境,慢慢也会要求自己随大流。
朋友中有这一种人,很少发朋友圈,但每一次发都能看到他的进步,后来跟他聊天才了解,他是经历一段怎样的不堪,世情冷暖慢慢学会人前隐忍,功名利禄纵然于己
是粪土,可还是有多少人趋之若鹜,你功成名就世人莺莺燕燕狂蜂乱蝶显然把你当百花丛,多少是想粘身一点;你它日名势双落,又有多少人忙不迭与你撇开关系。明白这一点也就明白,功名利禄本无错,是人心如此,趋利避害罢了。
可人食五谷杂粮,首先总要满足自己果腹之饥,精致利己也总不为过。所以是外人错了麽,显然没有,是你太不懂世情罢了!
“千金投水淮阴恨,今古酬恩枉断肠”,在你困境中援手相助、不离不弃的人又是多么难能可贵!
韩信未成名之前为何会受胯下之辱,其实前因是身贫而重礼,背负太多而又心不死且为外人显也。当然这里并不是贬低韩信,个人很喜欢韩信,对他了解也就多了一点。关于韩信的出身历史有很多争论,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好带刀剑。”但他孤高却又知礼,神情气度异于常人,也就成为大众眼中的异类,也就有了韩信受胯下之辱,也有了后来一句话“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使自己免于刀斧之下。虽有“国士无双”之才,却也落得个“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之香消玉殒的下场。信 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想来也是无尽悲悯,以韩信之才是理应知道前人文种,也应懂得“功遂身退”的道理。
以韩信成名史来说,也契合了今人说得“先出格在出位”,乱世中才有机会,诸强揭竿而起用人之秋,自当礼贤下士,但一旦帝王霸业已成,一切都要合乎帝王的礼了,治世用礼,晋陈群制九品中正制、整肃朝纲也是这般,只是后来历史剧把陈群这个人歪曲太多,后人多以为他平庸无才,想想这两年的军师联盟之类的影视剧为了衬托司马懿实在太过于贬低陈群,这也是后话了。
言归正传,说了这么多好像没有太多关于地气之说,其实“恃才傲物”也只是对“名成”的人来说的,一般人尚且不显“才”或者说无施才之境,世人自不会说你“傲物”,因你实在不够格。但如果你因此“傲物”无视世俗之规,想必是也会遭遇诸多类似当年韩信胯下之辱的不顺。其实“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想当年欺负韩信的屠夫也是一战成名名垂史册!
现代人说“你做一个决定,不要问不懂的人,也不要问一个不是真心待自己的人”,古人崔憬说:“龙下隐地,潜德不彰,是以君子韬光待时,未成其行。”也就是易经中的“潜龙勿用”,非不用是适时而用也。
之前看过一句话说“有出息的孩子天生跟父母缘分浅”,现在不去论这句话对不对,我们只来说它的合理之处,原生家庭带给很多人困扰,有些人一辈子可能都摆脱不了原生家庭的桎梏(也自然有些很开明的家庭父母做得很好,以及一些很擅长处理关系的孩子能够拿捏有度不即不离)。其实关于原生家庭能说很多,这里不在展开说,这里只说受原生家庭影响的人根深蒂固,在其后的工作乃至成家后依然挥之不去。父母不合理的期待、受限的认知,以及不擅处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对后来个人的发展都影响深远,这里并不是耸人听闻。人际相处第一步:先站在一个正确角度去认知与父母的关系!
朋友中大抵有一群人(成家之前的年轻人),喜欢晒自拍发朋友圈但鲜少提及父母家人或者根本屏蔽家人(自然也有一些人出于安全考虑),其实这类人本质上还是自卑或者耻于晒出父母(“耻”这个字眼只是用来强调,其实是内心过于自卑的表现),或者是与父母关系并不亲近乃至不知如何处理与父母的关系,才会一刀切的屏蔽父母亲戚朋友圈。个人成长的第一步勇于承认现状、敢于接受现在的自己及自己所处的环境,现在的你也许是不完美的,但这世上本就没有完美之人不是麽?
因为不敢承认所以过度伪饰,不肯发掘内心、不肯清晰认识与周边人的关系,随着个人成长都会有一次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与认识身边人的机会,也许是而立之年之前,也许一辈子都认识不清!
人并不是不可无志向,我相信你所有的志向与期待,但那都是我相信就像你相信自己一样罢了,但这之前请一定请一定不要倒果为因把你志得意满之态表现的淋漓尽致,并非枪打出头鸟,而实在是你还羽翼未丰,羽翼已丰你就是那个猎人了。
世间事并无绝对,无论你是受制于出身(其实受制都谈不上,毕竟出身无法选择),还是受制于身边各色人等的关系,我都希望你能早日理清并能站在一定高度再度去审视,只要你还有理想一切都应该成为你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如果可以,我还是希望你可以更接地气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