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姥姥家一大家子人聚到了一起,一年就只有这一天人最齐。
中午吃饭摆桌的时候,不仅菜摆不下,连人也多到无论怎么摆椅子,一桌都坐不下了。
我就脱口而出:“大家别挤了,你们大人坐一桌,我们小孩坐一桌吧!”
话音未落,舅舅大姨他们就哄堂大笑:“你都30的人了,还在这里说自己是小孩。”
我愣在那里,“是呀,我小侄女都已经快上初中了,我居然还在这里把自己当小孩…”
我的几个好朋友也是这样,无论在外面职位做到了多高,在工作中如何的成熟老练、精明能干,只要过年一回到家,就立马变身为“宝宝”,肆无忌惮的跟家里人耍赖、撒娇。
【1】
仔细想想,我们这种变回孩子的心态还挺有意思的,可能主要有两个原因吧。
第一个原因是来自于家里长辈的宠爱。
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既要努力工作又要照顾自己。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分出精力照顾自己的爱人。
而回到家的这几天,我们不用去想那么多工作的琐事,每天睡到自然醒,说一句,“妈,我饿了…”,马上就会有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面端到面前。
在年三十,即使已经工作了这么多年,还是会收到长辈给的红包,这可比拿到年终奖开心多了。
因为我们重温了小时候收压岁钱的激动心情,尽管不知道那些年攒的压岁钱最终都去了哪里…
七大姑八大姨凑在一起的时候,又能听到妈妈说起已经听过千百遍的我小时候的段子。
每次聊起这些,妈妈都像第一次讲一样绘声绘色,仿佛那些事儿都是刚刚发生过一样。
过年前,看到很多人发害怕回家过年的各种信息,主要是害怕长辈的唠叨,逼婚逼嫁逼娃什么的,还出了各种对策贴。
我觉得这真没什么可怕的,难道你没看见她们一边嘴上不停的责怪,一边手里拿着水果刀给咱削着苹果吗?
我常在心里想,或许等我老了以后也是会这样操心子女的。与其不耐烦的抗拒,还不如变回个孩子,跟她们听话的点点头,享受这种被保护和宠溺的感觉。
毕竟,在外面还有谁能对我们如此的真心关爱呢?
【2】
回归童心的第二个原因,是我们自己心态的微妙变化。
想起和菜头有篇文章提到:
“我们的身体活在一个越来越大地理尺度上,而我们的精神却依然停留在童年时代那个小世界里。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所谓家的概念就是十几样家具和一间房子,里面有我的父亲母亲还有妹妹。所谓家乡的概念并不是一个城市,对于我来说,直到今天昆明都不是一个城市,它是由三四条街道包围起来的一个区域。我认识那里的每一棵树,知道每一条小巷,窜入过每一栋居民楼。我知道哪里有丁香花年年开放,我也知道夏天去哪里能看到斗蟋蟀。”
短短的几句话让我回忆起了童年的场景。
小的时候觉得姥姥家房子还挺大的,因为屋里每一个角落都是我玩乐的根据地。
跑到屋外,一排房子里有很多同学和一起玩闹的小朋友,随便喊两声谁谁谁的名字,就能凑够一大拨人出来玩捉迷藏。
我们还有几个老地方,是大家聚集玩乐的场所。就像机器猫漫画中那个有三个水泥管子的空地,根本用不着什么电话、微信,只要时间到了,准能在那里找到小伙伴的身影。
如今我们大多数人都搬离了老房子,都有了一个既现代又宽敞明亮的家,但是我们的那颗孩童之心却一直被保留在原来的那个老房子和周边的三四条街道里。
大概是每每回到这熟悉的地方,我们的童心就被唤醒了。
【3】
为什么每个人都喜欢回家过年,不仅仅是因为这一年一次的阖家团圆。
更因为我们的心可以回归到那个属于自己的安全堡垒,舒舒服服的做回了自己。
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在外打拼,无论在外面遭受过怎样的冷眼、失败、挫折,都要努力的扛起生活的重任。
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不管是什么天气,我们都要在早上6点多爬起来,经历打仗一样拥挤的交通,赶到工作单位开始没做完的工作,表现得精明能干。
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要去操心项目的进度,给部门的员工分配工作,还要尽量处理好人际关系,让自己时刻紧绷着神经,保持运筹帷幄的样子。
而只有回到家,我们才能离自己更近一些,再温习一遍自己的初心。
我们一年年努力的初心,无非就是为了我们的父母更好地生活,为了内心深处的这个安全堡垒。
回过神来,我又看了看眼前被我们一大家人坐满的老房子,嬉笑吵闹间,心里暖暖的。
过年,让我又变回了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