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公开的部分越多,越容易获得尊重。
今天参加市里组织的培训,下午李培翔老师讲解如何增进人际关系,利用了乔哈里窗的原理。
他首先问我们,你最尊敬的人是谁?有的人回答是自己的父母。你对你的父母是不是最了解?你知道你父母的事是不是最多?根据乔哈里窗原理,一个人公开的部分越多,越容易获得尊重。
乔哈里窗根据自己、他人对自己已知、未知的部分分为4个象限,分别是公开象限、隐私象限、盲区象限、潜能象限。当一个人公开象限部分越多时,朋友越多,人际关系越好,越容易被别人尊重,也就是一个人向你敞开越多,和你交心越多,你越容易喜欢他。
你的好友和你无话不谈,你们互相公开的很多。比如你的老师、单位领导、国家领导人,他们公开的内容非常多,也很被尊重。
当我们知道了这个原理,我们可以有意识的扩大自己公开象限的部分,把自己隐私象限、盲区象限的部分往公开象限转移。
把隐私象限向公开象限转移的方法,常采用自我暴露法。隐私分为三种:
一是内心最深处的隐私,这个可以不对外说。
二是不好意思说的部分。比如,在一个办公室里,有4个人一起办公,但上班期间办公室内经常只剩下A一个人人,其他三人常不在办公室内。领导发现了这个问题,就找另外三个人谈话,询问原因。开始这三个人都不说,后来有一个人憋不住了,告诉领导因为经常留在办公室的A上班期间爱脱鞋,且他是臭脚。大家对这个人的脚臭不好意思当面说,当说出来时,问题也就解决了。
三是已经忘记说的隐私。比如我们经常和自己的孩子说,邻居家的小明多么好,但当孩子到了十二三岁进入青春期以后,他感觉自己已经是大人了,他希望自己是最棒的。当家长不断的说别人家的孩子好时,就会引起他的反感,其实这是家长忘记了告诉孩子,无论别人家的孩子多么好,但父母最爱自己的孩子。
我们通过适当的自我暴露,逐渐暴露自己兴趣爱好、观点、个人人际关系、自己的情绪等,有利于增进我们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当两人关系足够好的,有的也暴露自己深层次的隐私。
将盲点象限向公开象限转移,多采用提问法,通过家人及朋友了解自己的盲点。
有人指出你的问题,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大禹治水,大禹闻过则喜,有人指出他的缺点,他非常高兴,因为他要完成他父亲鲧未完成的事业,他想做尧、舜那样的人。孔子的学生子路闻过则拜,有人指出他的问题,他会向对方揖拜表示感谢。而我们会什么表现呢?很多人会立即为自己辩解,证明自己是对的。这时候需要闭住嘴,找一个你非常熟悉信任的人,询问一下你有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比如,以前有人说我讲话速度太快,感觉太急,我自己觉不出来,就询问朋友的意见。朋友说确实这样,你放慢速度让人有思考的时间,也不感觉那么急。我确认了这是我的问题,又通过听自己的录音,确实自己讲话非常快,让人感觉不舒服。我就有意识的放慢速度,尤其是在开会时讲话速度有意识的慢下来,结果自己感觉淡定了很多,别人也听的清楚明白。
我们的潜能是最大的一个象限,需要有意识的开发。
在沟通中,我们不断的将其他三个象限向公开象限转移,那么我们的人际关系就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