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如此,就该找个女生结婚?

有朋友问我结婚之后有什么感想?我一下就想到了答案,我说:那就是,原来虚无缥缈的困扰变成了具体的问题。

比如说,结婚前会想孤独是好是坏?要和怎么样的人在一起?要过什么样的日子?

这种困扰就像面对一面空白的墙想要创造一幅美丽的画,想法很多很杂但实际无从下手。

而结婚后要想,他什么时间下班回家?我们要怎么安排家务?怎样协调生活习惯?

这些问题就像学生需要完成的作业,不管是否主动思考或者头大想逃避。

如果你问我,这样是好还是不好呢?哪种情况更苦恼、哪种更幸福?我想我没法回答。

目前我能分享的是我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产生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思考。

影响

住在一起的两个人,长时间相处,总有些大家不太一致的地方,让自己不爽的地方。

理论上,可以讲道理,分清我应该怎样做,你应该怎样做,我们应该怎样做。

实际上,我只能做我能做的事,表达我的需求,而你如何反应,我们的关系如何变化,都只能通过影响产生。

影响,是我认为分分钟都妙不可言的作用力,是在关系中最主要的互动模式。

所以我理解了为什么选一个对的人很重要。因为影响的力量有限,本质还是根深蒂固。

当然,已经选择了一个人之后,如何以恰当的言行去产生良性的影响,这个能力更加重要。

一开始我们有冲突时,朋友们让我要说明自己的需求,然后我就硬邦邦地提需求:你…,让我…,我希望你…

其实光这样省略具体内容地写,都可以看出其中“指责”的意味。

而后来听了李松蔚老师的课之后,我发现我做错了。

他说:我们只能立足自己的边界,表达需求。

具体来说,就是:以我开头,我有困难,需要你的帮助

他举了一个有意思的例子说,冬天想要对方加一件衣服,用这种思路可以说:我怕冷,你要不要为了我多穿一件?

可笑之余,会发现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是没有影响的,我没有困难也不需要帮助,根本就不用说。

而对我有影响的可能是,比如对方怕冷把门窗都紧闭了,“我感觉门窗紧闭呼吸都不太顺畅,很难受,我们能不能把窗户稍微打开一点?”

但按我原来的说法,可能会是:你把门窗都闭紧了,真的是太难受了,开一下吧。

代入想想作为听者的感受,你有感觉到不同吗?

负责

从学生到职场人的变化,可能最大就是要自己赚钱,要对自己负责了。

而从单身到结婚的变化,可能是从对自己负责到对家庭负责。

在我看来,对自己的“负责”和对家庭的“负责”又不一样。

对自己,可能是百分之百,做什么事情都自己承担后果(有时也会有人愿意分担),这种“负责”是很直接的。

对家庭,是自己做的事情要考虑对家庭的影响,家庭的变化也会对自己产生影响,这种“负责”是间接的。

比如,周末想要找朋友玩耍。

单身时,只需要考虑自己的情况,想去就去,无牵无挂。

而结婚后,还要考虑家庭是否有必需的事情要做,是否需要陪伴家人。

有时候我会想,人身自由难道不是人类最基本的自由吗?为什么不能自己决定要做什么?

我想是因为在亲密关系中很难不对他人产生影响。

我能决定做一切对他人无影响的事情,一旦涉及到他人,需要考虑影响。

对家庭负责的表现之一,我认为是考虑这种影响,能够先商量而后行动。

扩展到更大的范围,我们拥有的亲情和友情,在需要的时候,给予我们温暖和支持。

那在不那么需要的时候,难道不需要投入?我得承认这一点上我做得不太够。

独立

我们才住在一起2个多月,我已经感觉到作为现代女性的不容易。

起因是老公最近工作特别忙,忙到本来他主力的做饭这一part家务也给了我,我虽然最近工作没那么忙,但绝大部分家务加上一些学习计划,让我感觉生活挺累的。

我第一次由心底佩服某妈年年月月日日的辛劳,但我不愿意成为任劳任怨的她。

我知道现实情况很难,一方面是每个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同,很多时候看不惯的人就会多干活。

另一方面,现在角色还比较单一,我不敢想象以后如果有了“妈妈”这个角色,又该过得有多累。

《看见心理》的广告语是:生命的本质需求是被看见

一开始我就害怕被各种角色、各种琐事挤压到我都看不见我自己,所以这一段是给自己的警示。

要找时间和自己相处、做自己爱做的事情、努力提升自己,比如继续写下去。

From Pexels

我曾开玩笑地说过,所有男生都太懒了,早知如此,就应该找个女生结婚。

希望男生自觉勤快点,那我们女生每天都像过节啦。

祝大家521快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