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ToDo产品分析报告
番茄ToDo采用番茄工作法模式,该工作法是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创立的一种相对于GTD更微观的时间管理方法。采用学霸模式锁屏和番茄钟来帮助你提高工作效率。
一个番茄钟为25分钟,采用倒计时模式,时间为0可以休息五分钟,当然你也可以自定义“工作”时间。
一、产品定位
华为市场下载渠道相对于其他渠道百分比下载比较高
进一年内番茄ToDo下载量均在2月、7月有较幅度增长,可想而知,正是学生们放寒暑假期时间,看来这款app正是学生们的福利。
番茄ToDo在管理类应用排名中靠前,应用类排名中靠后。内存占用空间也很小,产品为免费产品。
二、用户场景
用户图像来看24岁以下占了近50%,24岁到35岁占了近30%,剩下为41岁以下,其中年轻人居多,看来需要时间管理的多为青春期的学生和出入社会的职场新人,相比30岁左右的成年人,自控力较弱。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软件行业的兴起,用户日益增多的上网时间大多花费在社交,娱乐购物,视频邻域。根据comScore的2018年跨平台未来焦点报告,中国成年人(18岁以上)平均每天花2小时51分钟在智能手机上。那一个月大概是86个小时!这可能是只是一个月记录,但在过去的一年半里,增长肯定已经趋于平稳。
番茄ToDo出现的意义在于限定自己花费在手机app上的时间,把这些意义不大的时间耗费转移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用户人群
·对于有拖延症状,和自控能力弱的人,可以通过定制目标计划中的闹铃来督促自己,清晰明了的看见我今天做了什么,还有什么没做。
·网瘾儿童在学霸模式下锁屏,禁止访问后台任何进程(除了白名单的应用),合理规划自己玩手机时间,你想玩除非你强制关机。
·对于学生党,这款app简直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制的,有效安排管理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学涯规划。在下个目标前,我应该完成那些待办事项,还能统计专注时长各待办事项的所占比,达到不偏科。哪个时间段才是学习效率的峰值。
产品迭代记录
三、产品定位
产品结构图
用户使用通道
添加待办使用流程
正常情况下番茄钟使用流程
添加待办集使用流程
自习室使用流程
四、用户体验
第一次使用这款软件给我的感觉是主题风格较简约、功能完备、待办清单纵向排序、一眼就能看见我今天完成了哪些,还剩下哪些没完成;可以定时提醒我完成待办事项;强大的学霸模式和严格模式,让我不受其他软件的干扰;统计数据模块能让我了解自己的专注情况,并对自己的专注时长进行合理分配。
对于添加待办或者待办集功能时,都会选择待办类型、计时方式和计时时间。给我的感觉比较乱,引导性不是特别强,如果改成分步式,当我选完待办类型后,下一个页面再弹出相应的目标时间,然后再弹出计时方式和时间会不会更好一些。
待办和待办集模块完全可以放在一个功能模块中,然后再进行区分,可以为以后功能拓展留下空间,在这两张图片中,有人会发现底部菜单包含了7个功能点,在设置中可以选择自己常用的功能,被勾选的功能就可以出现在底部菜单中了,就算没有选中的功能也可以在每个页面的顶部模板中存在。随之出现的问题也就来了,有些页面的一些功能点,在该页面中会出现两次,如下图。
五、竞品分析
在互联网上找到了几款类似的管理类产品Forest、Timing、小日常。
1.盈利模式
番茄ToDo采用vip季度卡来增加限制次数等增值服务,广告投放量较小,不细心观察难以发现。基础功能均能正常使用。
Forest专业版是付费软件,未付费情况下只能体验种树和锁屏功能,社交功能,白名单,统计数据等核心功能均不能使用。在不付费使用情况下,番茄ToDo已经很照顾我们了。
Timing用户通过T币充值可以购买他人分享的专辑和Live。
小日常和番茄ToDo盈利模式很相近,基础功能正常使用,可以升级为大太阳会员,享受增值功能。在进入app前有一段小广告。我不是很喜欢在进入软件前投放广告,用户很可能不小心点进去,还要退出,给用户徒增烦恼。
2.用户需求
用户使用番茄ToDo的痛点需求更多体现在提高工作效率,长期规划生活目标。摆脱手机不做低头族。Forest和番茄ToDo具有类似的需求痛点,通过锁屏来提高学习效率,种树来达到满足感。
小日常是一款打卡软件,每个时间段立下自己的待办点,全部完成之后即可打卡。
Timing更倾向社交功能,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可以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学习。
3.用户体验
主题风格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日常和Timing的体验
小日常的主题风格可爱清新,很适合小女生使用,虽然功能点不是特别多,但画风独特,排版简单而不拥挤。这也是吸引众多用户使用的原因之一吧。但打卡页面与可爱的卡通主题有点不沾边,建议统一风格。
Timing在下载完成进入app后,会有一小段很励志的小视频,很吸引我,可以加大我们下定决心成功的斗志。但该应用没有游客进入,在不了解软件的前提下,这务必会筛选一部分用户吧。建议一些基础功能游客浏览,主要功能登录后方可使用会更好。
Forest风格很干净突出,绿色的背景颜色,和种树这一环保活动很贴合。层次结构相对简洁,采用二级菜单排版,操作简单快捷,用户体验感较强。
相比之下。番茄ToDo视觉体验较低,没有鲜明的主题风格,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置主题颜色(多为冷色系和浅色)。
核心功能分析(由于forest和番茄有很多相似点,这里我们主要对比二者)
番茄ToDo的核心功能主要是使用番茄钟来完成待办计划,当然也可以养习惯或者定目标。在开始使用番茄钟后,用户可以选择舒适的背景音乐或白噪音来降低环境的嘈杂。在学霸模式下,用户不能退出软件,也会阻止其他APP的打开,当然可以打开白名单内的应用程序。如果你办理了季度卡,还可以使用独立的白名单(适用于不同的待办需要使用不同APP的情景),如果想强制退出,每个普通用户一个月之内可以退出三次,在退出后要填写退出原因,实时的退出原因也会由数据的形式显示出来。如果坚持了一个番茄钟后,会有提示音提醒该休息了,也可以提交本次使用的心得体会。
Forest种树页面 番茄ToDo添加待办页面
对比可以看出forest种树界面简洁没有过多文案,使用标签功能来统计自己在什么场景下的专注时间,可以选择不同的树苗。时间采用滑动绿色触点来调整时间,贴近生活。在种树过程中如果不是专业版用户不具备白名单功能,只要退出种树树苗就会枯萎,并且永远保存在我的森林里的一块空地,唯一拯救的办法就是观看一段广告或者花费金币来铲除枯树。事后可以查看种树失败原因。而番茄ToDo视觉体验上虽然不如forest强,但在习惯养成和目标规划来讲远远比得上forest。
数据统计上
Forest软件通过时间历程来浏览当天种树情况,通过标签总览分析专注时间百分比和种树存活率,番茄ToDo可以查看总专注时长累计和当天专注排行榜,同样也有时间轴功能,于forest不同的是在数据分析方面,多了app前台运行统计,可以查看每天使用手机花费在了什么app上。在数据分析上比forest更全面。
社交能力
番茄ToDo可以加入自习室或者创建自习室来查看好友时长专注,用排名榜来比较专注时长,可以激发自己的胜负欲,当然不能只看眼前,还能查看全球排行榜来观看世界好友的专注时长。而forest不仅可以查看好友当天和一周内的专注时长,还可以和还有一起种树,如果有一人中途退出这棵树就会枯掉,通过好友合作监督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亮点:
番茄ToDo的未来计划可以设置截至日期,显示已过多少天还剩多少天。会给我们带来时间的紧迫感,来督促我们时间正在一天一天的流逝,要把握住每一分一秒。
Forest在我的森林中,有一块空地,可以直观的看见自己种过的树这都是自己努力的成果,有满满的自豪感,当然种树并不只是虚拟的,当金币(每种完一棵虚拟树会得到应有的金币)达到一定的数量可以获取真树,每个用户有4棵限制。没想到自己还能为保护大自然尽一份微薄之力。
Timing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社交方式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获得学习资源,不是很看重自我学习管理和时间规划。
可以发表图文或者视频vlog来分享自己的经验,首页顶部有自习室和树洞对讲机,加入的自习室采用视频直播方式,但仅有四个可以视频的位置,来晚的人只能当听众了,可以发表自己的言论,这到底是交流群还是自习室。
在树洞对讲机里可以通过心情匹配来进入不同的频道进行语音通话,可以调不同的频道,也可以选择当连线或者听众。来吐槽或者倾诉自己心里的小秘密。
自我管理部分放在了最不显眼的更多里,可以制定学习计划,番茄计时,学习打卡等,在这里不做更多介绍。
看来有不少的老用户放弃使用这款软件的原因是娱乐大于学习。
小日常
小日常的核心功能是培养日常习惯来进行打卡记录的。可爱的卡通形象得到了不少用户的喜爱,这款软件无社交功能,注重自我习惯的培养 。
笔者在测试时发现了一个很不好的一点,每个时间段的下方都有该时间段该完成的任务点,也可以添加任务点,添加完成后,该时间段没有出现刚刚添加的任务点,之后再任意时间段下发现了刚刚添加的任务点。原因是添加之后默认存放时间段是任意时间,在添加时可以设置任务点存放处,如果用户第一次使用很容易造成困扰。建议放在页面顶部或者在什么时间段增加的习惯就出现在该时间段。
六、我的意见
根据使用过本产品的一些用户意见,看见大家使用软件后学习效率提高了,依赖手机的症状也减小,作者应该很欣慰,但仍有一些差强人意,如部分机型存在bug,希望可以手机号登录,以免账号找不回来。
下面是笔者的建议,在前面用户体验中,我提到过增加待办后希望可以采用步骤式;二级菜单的依赖性;相似功能的合理分类;社交能力较弱,唯一可以改进点在自习室上,可以增加聊天功能分享学习经验;希望在视觉体验上有所改变。
七、总结
一个产品的成功,就是在自我检讨和不断改变中前进,给你的用户带来惊喜,让她欲罢不能,让你的用户为你代言。
番茄ToDo作为管理类工具,市场竞争力还是很小的,在同类产品中已经做的不错了,在社交能力,视觉美化上还有很多可以进步的空间。期待未来的它可以变得更好,更好地服务有需要的用户。
本文由 @央卿 原创发布于简书。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