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舍先生:
您好!
近日读完《骆驼祥子》,对您有了新的认识。如此名著,近日才读,歉意之至。
小女的老师要求寒假期间读完六本名著,并写读后感,六本书皆是课本大纲要求学生阅读的,其中一本就是《骆驼祥子》。我与她一起重温经典,有些话想说与先生。
这本小说不长,我几个小时读完,掩卷长叹:经典的东西永远都不会湮没。记得上学时语文课本节选了本书其中一段,描写了祥子婚后坚持出去拉车,那天是夏季中最炎热的一天,您用几大段描写天儿如何的热,热到了极致时,人们都盼着降温,忽而来了“一点点凉风”,却“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希望”。然后,“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最后,雨扯天扯地的降落下来,天地间变成“一个水世界”。这篇描写实在是生动之极,读着,好像有一幅画面在眼前出现。我以为这么多年早已忘却,可是在阅读到那一段时,我立刻有似曾相识之感。
越是感觉熟悉的近的东西越容易忽略。上学时只是把课本中的内容做为考试的工具,从未深入想过它们对你的人生起到什么作用。学生一向都比较嫌弃给过自己压力的东西,成年后对它们避之不及,总想去寻求和探索未知的远方,待到有机缘再拾起,才发现它们一直在你记忆里深藏,从来都不曾远离。
祥子本是一个生机勃勃,内心充满希望,对生活怀着无限憧憬的壮小伙,他希望攒钱买上自己的拉车,希望过上好日子,经过努力真的买来了车,却被部队拉去充了兵、丢了车;二十多岁的年龄才懵懵懂懂的想要娶个媳妇,却酒后被虎妞引诱乱性以致逼婚,他开始确信自己永不会再有幸福。虎妞死后,他看透了这个社会,开始不再相信一切,活一天混一天,赚一点钱都拿到“白房子”里花掉。是那个时代迫使他变成自暴自弃、可恨可气又可怜的小人物。
看完书,我对自己生为新社会的人而庆幸,对“祥子”们多了一些同情。按照上学时候老师的教导,此处应该说“我对万恶的旧社会充满了仇恨”,可是我没经历过,我如何仇恨的起来?!我担心的是小女她是否能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其中的某些内容连我都不理解,她生为二十一世纪的新人类又怎么去理解?!她读完后按要求写读后感,查阅了很多资料和文章,终于成篇得以交卷。
小女对课本中要求阅读的书目都不怎么爱看,虽然我知道那都是经典之作,可我也不能太违拗她的天性。她本是个极爱阅读的孩子,可是她爱看的书都不在要求之列,这让她很失望。她在假期中读第二遍《平凡的世界》,厚厚的三大本,她看的津津有味,让我颇为惊叹。她自小学二三年级着迷过一段时间杨红樱的书之后,几乎不再看国内作家的书,她要求我买罗尔德.达尔所著的全套书,还爱看《红色羊齿草的故乡》、《哈利.波特》等等,都反反复复看过好几遍。可是迫于课业的压力与时间的紧迫,我不得不心存愧疚的阻扰她的喜好,劝她放下那些,逼她看老师要求读的书。
我不知道您若还在世,对今日之学生的阅读有何建议?对今日之教育有何看法?难道教育是逐渐让人放弃自己的喜好,逐渐顺从,逐渐成为一条生产线上出来的单一产品吗?
您这部书的词句平淡朴实,称您为语言艺术大师是无可厚非的。真正的写作不应高高在上,应该是连不识字的老太太都能听懂。这一点我要向您好好学习!我最近开始学习写作,每看一部书,我很是留意其中的语句、用词以及叙事手法,如同学习书法时也会把字分解成点、线、面来研究。但若不是关注写作,或是从事文学教育的人,可能看书也就是看个热闹,知道个故事罢了吧。所以,这些大概也是小女她不太能体会的到的好处。在她这个年龄,吸引她的书第一肯定是情节,第二才是语句吧。
中午我送小女上课,路边的海棠花已绽放,洋红色花朵挂在深褐色的虬枝上,满满的一树树,在初春的街头煞是惹眼,我喊她快看,她从手中的Kindle上抬眼瞟了一下,嗤之以鼻:“你还喜欢粉色?!”......
老舍先生,我觉得这就是代沟吧!我在她这个年龄的时候,对妈妈赞叹喜爱的花儿也不屑一顾,如今多像历史重现。人啊,真是越活,心里越柔软!如今我看到一颗种子发芽、青草变绿,看到充满生机的自然,都会激动不已。我不会因此责怪她,我相信水到渠成,相信我现在对她所希望的一切,到了一定时候她自然就理解了。就像我如她这么大,看您的文章不甚在意,现在却将您在中国文学语言艺术上的成就奉为圭臬一样。
您的《猫城记》是我将读的下一部书,您于1932年创作了本书,那时您已想象到火星上了,相隔近一个世纪,现在有很多科幻书籍、电影都在探索遥远的星球甚至外太空。我想知道您会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写未知的世界,很期待。
1966年夏末一个深夜,带着对现实的绝望,您独自走向太平湖深处,距今已整整五十年,按现在的说法,您是否去了四维空间?谁知道呢!毕竟四维空间也只是现代人努力探索的存在。
愿您在未知空间一切安好!
一个仰慕您的读者 蓝西西
2017年2月10日